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龍大王廟

(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境內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金龍大王廟位於豐鎮市新城灣鄉境內,西距城區約1公里。現存樓亭殿宇房舍17間,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道教廟觀。整個大王廟建築於小石元山(飛來峯)峯下。背山面水,居高聳立,視野開闊。據《豐鎮縣誌》載,該廟初建於遼天慶5年(1119年),位於今廟後側,有小祠,祭祀金龍大王。
1996年5月28日,金龍大王廟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金龍大王廟
地理位置
豐鎮市新城灣鄉境內
建築面積
1000 m²
建    於
遼天慶5年
清嘉慶19年(1814年)移建現址重修,建大殿3楹、寢官3楹。以後多年陸續重修增建有望海樓、牌坊、疆房、廚房、保嬰聖母祠、增福財神祠等。現在障正殿、雲門、廟門、泥塑壁畫鄉砷刻被毀外,其它建築基本保存完整。現在障正殿、雲門、廟門、泥塑壁畫鄉砷刻被毀外,其它建築基本保存完整。l990年、1994年由文物部門兩次進行維修保護。 [1] 
金龍大廟,坐落在河北省冀州市徐家莊鄉淄村村東。該廟有大殿3間,院內有紀念碑兩通,門外有蛟龍碑一通。廟東還有天齊廟、十二郎君廟遺址。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有隆重的廟會,一直延續至今。廟名中的金龍是冀州淄村人,姓張,名敕,字延惠。生於明朝洪武3年(1370)。幼而聰穎,賦性慷慨。曾外出教私塾。一次,在豫冀晉三省交界處,遭逢洪水,他率領弟子擋決口,不幸被洪流沖走。督河工向上奏明此事,他被皇帝封為金龍大王。據傳,後來玉帝讓其掌管上界天河,下界黃河。因此,凡船渡黃河時,船家必問:“有冀州人嗎?”船客必回答“有”,以求金龍大王保平安。船客中不管有沒有冀州人都説有,不然不敢開船,擔心金龍大王不保佑。農曆三月三日是金龍大王受封之日,因此就有了他的故鄉淄村每年三月三日的廟會。 [2] 
據淄村金龍大王廟的碑文記載,金龍四大王,冀州淄村人,原名張敕,字廷惠,行四。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二十三日。張寶嵌在《金龍大王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公生而聰穎,賦性慷慨,鬢年入泮,器量異於常人。嗣因屢困闈,有志莫申,遂遨遊海內,無意功名,足跡所至,幾遍天下。當於山東陽河間,設館授徒,藉謀升斗,而莦齋寂寞,子夜熒熒,公處之怡然,殆已做遁世想矣。後隱於青龍山,每見典籍載謝緒昆殉國赴水,封為大王,後以其威靈,助明敗元,以復宋仇,當私心竊慕其為人。永樂十八年,歲次庚子六月大水,黃河決口,災遍魯豫,公斯年五十一歲,睹斯慘狀,頓生悲憫,遂踴身狂瀾,因之殞命,誠能格天,龍門於以合焉。督河工諸人員,奏明此事,遂奉旨亦封為金龍大王……,並沿河立廟,故里建祠,四時饗祀。三月初三,為公受封之日,里人每於此時,演劇紀念,藉表敬仰,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