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頭澤巨蜥

鎖定
金頭澤巨蜥(Varanus cumingi)也被稱作為菲律賓澤巨蜥或者黃頭水巨蜥,本物種曾經被列入為澤巨蜥(Varanus salvator)亞種,但後被確認為獨立物種。 [1] 
中文名
金頭澤巨蜥
別    名
菲律賓水巨蜥
拉丁學名
Varanus cuming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蜥蜴目
亞    目
蛇蜥亞目
巨蜥科
Squamata
巨蜥屬
亞    屬
Soterosaurus
Varanus cumingi
亞    種
V. c. cumingi;V. c. samarensis
分佈區域
菲律賓羣島南部

金頭澤巨蜥物種簡介

成年雄性金頭澤巨蜥 成年雄性金頭澤巨蜥
金頭澤巨蜥為巨蜥屬較大的一種,棲息於菲律賓羣島南部,主要分佈於棉蘭老島地區。分為兩個亞種,分別為V. c. cumingi和V. c. samarensis [2] 
金頭澤巨蜥在外國的繁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是較為容易飼養的品種,但考慮到其成年後龐大的體型與國家的法律,不建議市民們飼養。 [2] 
7月31日,被截獲的金頭澤巨蜥在香港記者會上展示。105只瀕危爬行動物,包括39只雷島東方龜、46只馬來閉殼龜、19條金頭澤巨蜥及1條網紋蟒將於8月1日由香港重返原生地菲律賓。這批非法進口到港的爬行動物,在香港國際機場入境大堂截獲,被藏匿在一名旅客的行李中。 [2] 

金頭澤巨蜥形態特徵

體巨大,體全長2~3米,體重20~30千克,尾長0.7~1米。頭部窄而長,吻部也較長,鼻孔近吻端,眼瞼發達,瞳孔圓形;鼓膜裸露;舌細長,先端深分叉;背鱗顆粒狀,圓形或卵圓形;腹鱗四邊形,橫向成行;尾側扁如帶狀,尾背鱗片排成兩行矮嵴;四肢粗壯,指(趾)上具有鋭利的爪。體背黑褐色雜有淡黃色斑,腹面淡黃或灰白色,散有少量黑點。棲息于山區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庫等地。晝夜均外出活動,但以清晨和傍晩最為頻繁。性好鬥,較兇猛,遇到危險常以強有力的尾巴抽打對方。善於游泳、爬樹。捕食魚類、蛙、蛇、鳥、鼠及昆蟲等。 [3] 

金頭澤巨蜥生活習性

巨蜥性好鬥,較兇猛,遇到危險時,常以強有力的尾巴做武器抽打對方。巨蜥在遇到敵害時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如立刻爬到樹上,用爪子抓樹,發出噪聲威嚇對方;一邊鼓起脖子,使身體變的粗壯,一邊發出嘶嘶的聲音,吐出長長的舌頭,恐嚇對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噴射出來引誘對方,自己乘機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與對方進行搏鬥。通常將身體向後,面對敵人,擺出一副格鬥的架勢,用尖鋭的牙和爪進行攻擊,在相持一段時間後,就慢慢地靠近對方,把身體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長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鋼鞭一樣向對方抽打過去,使其驚慌失措而狼狽逃竄,甚至喪身於巨蜥的尾下。 [4] 

金頭澤巨蜥棲息環境

金頭澤巨蜥以陸地生活為主,喜歡棲息於熱帶地區的森林濕地,農田和溪流附近。它們晝夜均外出活動,但以清晨和傍晚最為頻繁。雖然身軀較大,但行動卻很靈活,不僅善於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樹。食物可以根據不同環境下所有的食物加以選擇,能在水中捕食魚類,也可爬到樹上捕食鳥類、昆蟲及鳥卵,此外也吃蛙、蛇、鳥、各種動物的卵(對蛋類比較偏愛)、及昆蟲等,偶爾也吃動物屍體,還時常爬到村莊裏偷食家禽。 [1] 

金頭澤巨蜥繁殖方式

雌性於6-7月的雨季產卵於岸邊洞穴或樹洞中,每窩產卵15~30枚。孵化期為40~60天, [3]  壽命超過10年。 [5] 

金頭澤巨蜥保護級別

雖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被列為無危物種,但需要注意,金頭澤巨蜥在中國屬於保育物種,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3] 
大量捕捉,造成數量減少,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3] 
參考資料
  • 1.    龔勳主編.動物王國大揭秘 注音彩圖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102
  • 2.    雨街著.蟒蛇巴布 美繪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129
  • 3.    萬冬梅主編.國家生態保護叢書,國家保護動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26
  • 4.    葉壽楨著.生靈萬物:九州出版社,2015:124
  • 5.    Varanus cumingi  .reptile-care[引用日期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