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巨蜥科

鎖定
巨蜥科(Varanidae )是蜥蜴目中個體最大的類羣,一般體尾全長1米左右,最大的可達2米以上。本科共20多種。 [1] 
大洋洲是主要分佈區,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在夜間也可見到。巨蜥科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其中最有名的分佈於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羣島部分島嶼的科莫多巨蜥,身長長達3米,體重為165公斤,黃點巨蜥的身材比科莫多巨蜥消瘦很多,同樣的身長但重量要輕得多。巨蜥科也有一些小型種類,比如,澳洲的短尾巨蜥體長只有12釐米。巨蜥喜食動物性食物,其中最大的科莫多巨蜥能夠捕食大型的哺乳動物,小型的種類則以昆蟲為主食,其他許多巨蜥食性廣泛,包括腐肉、鳥蛋和各種可以捕到的小動物。 [2] 
概述圖引自 [3] 
中文名
巨蜥科 [4] 
拉丁學名
Varanidae [4]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4]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4] 
有鱗目 [4] 
亞    目
蜥蜴亞目 [4] 
巨蜥科 [4] 

巨蜥科形態特徵

巨蜥
巨蜥(17張)
頭小,吻頸均較長,頭部無對稱排列的大鱗;通身背面覆以圓形或卵圓形鱗片,每一鱗片周圍圍以細粒狀鱗;腹面鱗片四邊形,橫排成行;四肢強壯,指趾具發達的爪;尾長,尾肌發達,無“自截”能力,與鱷尾一樣,是有力的“武器”。由於巨蜥體形較大,形狀似鱷,故常被誤認是鱷。 [4-5] 
眶後弓不完全,顳弓完整,上穎窩未全部封閉,前頜骨成單而窄,鼻骨窄長彼此聯合,眶下孔由翼骨、9骨與外翼骨圍成而無上頜骨參加,有上翼骨。牙齒基部擴大,固着於上下頜內側(側生齒 ),齶骨無齒。鎖骨細長,鎖間骨錨形。舌平滑,細長而分叉,與蛇類一樣可縮人舌基部的鞘內。瞳孔圓形,眼瞼發達。有肛前孔,一對開口恰位於泄殖肛孔前方,其位置因種略異。圓鼻巨蜥(Varanus salyvator )鱗片下方有真皮骨化形成的骨板(osteoderm ),主要存在於頸部、腹部、四肢前側和尾基部鱗片,呈細長結節狀,略彎或分支,年幼個體沒有,隨年齡及個體長大才開始形成。科摩多巨蜥(V. komodoensis )尚有發達的陰莖骨(os penis ) 。 [4] 

巨蜥科生活習性

巨蜥都是肉食性動物,唯菲律賓產橄欖色巨蜥(V. olivaceus )季節性地吃水果類。小型種類主要吃昆蟲、小型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大型種類則嗜吃較大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如科摩多巨蜥可捕吃山羊、鹿、野牛等。多數巨蜥都是陸地樹上捕食者,可在開闊地面或林間覓食。有的種類如印尼巨蜥(V. indicus )與尼羅河巨蜥V. niloticus )一般在近水處覓食,偶爾也可入水捕食。水巨蜥(V. mertensi )則隱匿與捕食都在水內。巨蜥都是產卵繁殖,交配前通常要先進行儀式化的雄性決鬥,即一種豎立扭打的舞蹈姿態。 [4] 

巨蜥科物種分佈

巨蜥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諸島最為多樣性,包括最大與最小的種類。最小者如短尾巨蜥(V. brevicauda )為小型沙漠種,最大頭體長僅120mm,全長230mm。最大者如科摩多巨蜥,又稱科摩多龍,分佈於弗洛勒斯、科摩多與帕達諸島,全長3.1m,重250kg。 [4] 
巨蜥科原只包括巨蜥屬,分佈於非洲、亞洲南部包括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澳大利亞。Zug (1993 )將分佈於加里曼丹,原隸於擬毒蜥科(Lanthanotidae )的單屬獨種擬毒蜥(Lanthonotus borneensis )列入巨蜥科,分立2亞科:巨蜥亞科(Varaninae )與擬毒蜥亞科(Lanthanotinae ),各轄一屬。 [4] 
我國擁有2種巨蜥: [4] 
孟加拉巨蜥Varanus bengalensis Daudin,1802 [4] 
圓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 Laurenti,1768 [4] 

巨蜥科代表物種

孟加拉巨蜥指名亞種Varanus bengalensisDaudin,1802
大型蜥蠍,一般全長1-2m,幼體亦長300mm以上。頭較小而窄長,頸長,四肢強壯,尾長而側扁。頭體背面被覆小鱗,鼻孔呈一斜裂(較小幼體略近橢圓 ),約位於吻眼間的中部。背面黑褐色具黃色碎點斑;頸背無“人”字形斑但頸背腹有斑駁;頭背具黑色網紋;顳紋色深而明顯;軀幹及四肢腹面淡黃色散有黑褐色點斑;尾部有不明顯的窄橫紋。 [4] 
巨蜥科動物巨蜥
巨蜥科動物巨蜥(4張)
孟加拉巨蜥為白晝活動,但常在早晨與黃昏活動較頻繁。穴居,棲息於地面隙縫中,也曾發現於林中廢棄舊房舍的房頂與天花板間居住。平時行動緩慢,並將分叉的舌頭時伸時縮,需要時也可迅速奔馳,善於攀樹,也善於游泳,且能在水下潛伏相當時間。肉食性,可吃它能制服的任何動物,有記載的包括小型獸類、鳥、鳥卵、鱷卵、小型爬行動物如石龍子、樹蜥、小龜、蛇、魚、蝦、蟹、昆蟲、蜘蛛,以及動物屍體,靠嗅覺與視覺追捕食物。繁殖季節有領域性,有類似蛇類爭奪異性的鬥舞動作,最普通的方式是將前肢離地,靠後足豎立,搖擺身體,有時也互相扭打,咬對手的頸部,鬥舞可持續一個多小時。4月到10月採到卵,每窩8-30枚,視動物大小而異,卵徑47mm * 36mm到55mm * 44mm,卵重9.3-14.5g卵白色,卵圓形,殼柔韌。曾見一雌蜥掘穴深280mm,產卵24枚於其中,然後以吻推土將穴掩埋,還在卵穴附近製造幾個假穴才離開。也有報道產卵於白蟻巢中和以落葉及垃圾掩埋卵穴的情況。一般在季風期開始時發現有剛孵出的幼蜥。 [4] 
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名錄中。 [4] 
圓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Laurenti,1768
大型蜥蠍,一般全長1-2m,幼體亦長300mm以上。頭較小而窄長,頸長,四肢強壯,尾長而側扁。頭體背面被覆小鱗,鼻孔圓形或橢圓形,位吻眼間近吻端處。 [4] 
圓鼻巨蜥多活動於山區流溪附近,常捕吃魚、蛙或小型獸類,也吃鳥及鳥卵和動物屍體。敵害迫近時,匍匐不動,尾貼於體側,出其不意地用力將尾甩出攻擊敵害。卵生,夏季產卵10餘枚到30餘枚於岸邊土內或樹洞中,卵徑70mm * 40mm。剛孵出的仔蜥全長約300mm。垂直分佈範圍225(海南陵水吊羅山大里 )-1040m(雲南孟連景冒 )。 [4] 
巨蜥在我國野外已很少見到。1988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將巨蜥列為I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也將巨蜘屬所有種列入附錄II名錄中。 [4] 
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densis
科莫多巨蜥,屬於蜥蜴亞目、巨蜥科、巨蜥屬,又叫科莫多龍,它們的數量極少,瀕臨滅絕。其生活在所屬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島和鄰近的幾個島嶼上。它們運動迅速,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都會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 [6]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是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科摩多島上的科摩多巨蜥,頭尾全長達4米左右。 [7] 
科莫多巨蜥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細菌,並且它下顎上發達的腺體能夠分泌致命毒液。它們食量極其大,可以一次性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的80%的食物,那些沒消化掉的能量將會長成尾部的脂肪。也許有了如此大的食量做基礎,它們可以不吃不喝達3個月以上。科莫多巨蜥在捕食獵物時尤其兇猛,奔跑的速度極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長尾和尖爪是撲食動物的“工具”。首先是強勁的尾巴,在捕食獵物時往往用尾巴將獵物擊打,只要一擊便足以將獵物致命。然後它們會用極其尖鋭的利爪迅速地將獵物撕開,先掏食其內臟,再慢慢吃盡它們的肉。 [6] 
科莫多巨蜥通常生活在岩石或樹根之間的洞中,每天早晨,它們就會準時地鑽出洞來覓食。它們的舌根部有着極其靈敏的嗅覺器官,同時,舌頭上有分叉,能辨別氣味,不斷地吐進吐出。因而,科莫多巨蜥在尋找食物的時候,總是不停地搖頭晃腦、吐舌頭,這便是它們靠着靈敏的嗅覺器官在尋找食物。每次敏鋭的輕彈,氣息中極小的味道都會被收回到巨蜥的口中。它們的舌頭既是味覺器官又是嗅覺器官,吐進吐出的舌頭,總是可以使它們聞到範圍在1000米之內的腐肉氣味,即使在11千米外蜷縮不動的獵物都可被它們感知到。 [6]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生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館編,經濟兩棲爬行動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08,44
  • 2.    齊浩然編著,經典科學系列 有趣的動物驚奇,金盾出版社,2015.05,60
  • 3.    孟加拉巨蜥指名亞種  .中國動物志[引用日期2020-05-16]
  • 4.    巨蜥科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10-27]
  • 5.    科學數據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12]
  • 6.    尹鋼.彩色圖説青少年必知的動物系列 爬行動物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04
  • 7.    陳效一主編;張詞祖主攝,中國保護動物圖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0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