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蘭筏

鎖定
《金蘭筏》是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説, 四卷二十回,題“惜陰堂主人編輯,繡虎堂主人評閲”,成書於清乾隆年間。 [1] 
該小説寫明萬曆時浙江杭州世家子弟田中桂,因交友不慎,為匪人所誘,縱情聲色,百萬家產,蕩然一空,並被誣陷下獄。其父官居都察院副都御史,亦因貪污無所賠償,發配寧古塔充軍。田中桂得好友扶持昭雪出獄後,發奮讀書,中榜眼。張閣老欲以女妻之,他念與同患難髮妻的恩情,毅然謝絕,但為了援救遠謫的父母,在好友的勸説下,只得應允。後因賑饑有功,擢江南巡撫、其父母亦得救歸,二妻和睦,舉家團圓。“金蘭乃交友之道,筏乃渡人之意”,作品中心在於表明擇交之重要,故説教頗多。全書共寫七十餘人。 [3] 
作品名稱
金蘭筏
作    者
惜陰堂主人
創作年代
清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約70000

金蘭筏內容簡介

全書敍杭州有秀才田月生,家富有,娶妻虞賽玉。其父田華在京居官。家有萬華園,常聚友好會文其中,與元度尤稱莫逆。杭州地棍仇人九、翟有志與月生家有宿怨,初以孌童閻文兒為餌,誘使月生入邪途,並用計絕其友好。繼又慫恿月生攜萬金去揚州買妾暗通盜匪,在太湖將金劫去。月生以揚州有存款可提,仍前往。至揚,仇、翟等串通數妓,冒為良家女,誘月生娶以為妾,月生因之縱慾成疾,仇、翟等又介紹道士煉丹治疾,又被騙去萬金。事為閣文兒所聞,向仇、翟索分潤,為所毒死。月生家資百萬,被誘騙殆盡。時其父因犯貪污罪,被譴下獄。仇、翟等先聞訊,潛逃回杭。諸妓亦各攜資逃散。月生離揚抵家,方知其父已充軍寧古塔,家產全部沒官,妻賽玉已移居小屋,以紡織為生。月生至此,始悟受騙,往質仇、翟兩人,欲索還被誆之款半數,以維生活。仇、翟拒之,並誣以毒死閻文兒罪,月生被判論抵。時元度已及第居官,任浙江巡撫,伸月生之冤,處仇、翟二人罪。月生得元度資助,發憤用功,高中榜眼,丞相張江陵又強許以女,不得已應婚。時淮、泗年荒,月生受命前往發賑,因辦事清正,力除舊弊,深得民意,擢任江南巡撫。張江陵送女南下完姻,並奏請赦免月生父罪,全家團聚。二妻皆賢淑,閨中極和諧。後元度來訪,月生置酒萬華園,共敍前事,不勝感嘆。 [2] 

金蘭筏作品目錄

第一回 田月生大啓金蘭社 閻文兒巧作玉面狐
第二回 送門包主僕同心 談家務夫妻反目
第三回 通線索玩月遇強人 弄機關借花充愛妾
第四回 會假親力戰羣芳 求秘術虛糜大鈔
第五回 泄漏機關行毒計 尋思意藴識雄才
第六回 萬里馳驅辭敵國 一時更變見初心
第七回 費口舌無益有損 打官司弄假成真
第八回 奉聖旨巡按兩浙 察民情昭雪雙冤
第九回 鬼弄人閻文兒告狀 奸變畜田月生伸冤
第十回 嚴冬不輟詩書韻 半夜猶聞機杼聲
第十一回 賞宮花御階對策 賦海棠翰院標名
第十二回 念糟糠真心卻配 憶父母上本辭官
第十三回 善調停轉禍為福 權將就有吉無兇
第十四回 眾翰林朝堂保奏 兩姊妹閨閣爭婚
第十五回 情深結髮先通信 孝憶生身欲立功
第十六回 未賑饑先收健壯 欲施功預訪豪強
第十七回 經濟一時安社稷 桑麻四野起謳歌
第十八回 達聖聰婿叨翁惠 迴天意子報親恩
第十九回 徹金蓮奉旨完婚 沾玉粒還鄉祭祖
第二十回 賢淑相逢雙繡户 詩篇重賦萬花園 [7] 

金蘭筏創作背景

《金蘭筏》一書,世間少有流傳。對於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直是個難解的謎。作品開頭有“話説明朝萬曆年間”的話,説它是清初的小説,大概不至於離事實太遠。至於具體的年代,則實難考定。從小説敍述的各種社會情狀,尤其是朝廷的治策來看,似當處於社會較為穩定的康鹿年間。其作者也難遑定,只知他和小説《二度梅全傳》為同一人,大約是江南的一位才子。或即主人公田中桂之類,親身體驗過世事滄桑,人情冷暖,方能寫得如此真切生動。
書名《金蘭筏》,源出《易經》中語,謂朋友相與,有金蘭之契,而筏則為渡人之意,指交友之道。 [4] 

金蘭筏人物介紹

【田中桂】作品主人公,號月生,明萬曆間浙江杭州府人。父為都察院副都御史,家甚豪富。年方二十,性喜交結,專務豪華,為廣交朋友,在西湖萬花園別墅中開金蘭大社。書生元正文赴會,與之談詩文,甚為投合,但是在一班幫閒的誘惑,沉迷聲色。不僅與元生疏遠,受仇、翟二人挑唆又與其妻虞氏反目。到揚州買妾,侈糜縱慾,甚至日度九女。一再為仇、翟愚弄矇騙,所攜重金被仇、翟等勾結強盜中途劫去,所納之妾也是娼妓冒充。僅兩年時間,其家在揚州存銀二十萬兩揮霍殆盡。當其父因貪污被髮配寧古塔,家被抄沒時,他本人又被仇,翟誣告入獄,幸得已做巡按的元正文審明冤情得釋。其妻虞氏,與之共甘同苦,紡績供他讀書。他發奮讀書,後中榜眼,並因作海棠賦,受到皇帝的賞識。權臣張閣老通過皇帝賜婚,要招贅他為婿,他念共患難的髮妻,堅辭不允,被以抗旨罪名,發刑部勘問。此時元正文已為刑部侍郎,勸他應允婚事,以救父母。在元侍郎的一力周全下,復官派往鳳陽賑饑。到任後,抑制豪強,成全百姓,頌歌載道。因已是張閣老之婿,閣老亦多方扶持,保舉他任江南巡撫,並赦其父母還鄉,舉家團圓。張閣老之女也很賢淑,與虞氏相處和睦。作品通過這一形象,説明交友擇人,親君子遠小人之重要。 [3] 
【元正文】名度,號正文,明萬曆間河南洛陽人。博學多才,又重義氣友情。遊學杭州時,見田中桂金蘭社啓,欣然前往,與之作詩論文。田為與會的一班幫閒所惑,沉迷聲色,不復以詩文為事,他不辭而別,期在使田醒悟,後又親往勸説。他後中探花,居官清正,被欽點浙江巡按,到任後審理田中桂案件,田被誣告毒死人命,他為之平反,並贈燈火銀二百兩,鼓勵田發奮讀書,以圖上進。田後中榜眼,因抗旨拒婚相府,被髮刑部勘問。此時他已為刑部侍郎,復為之周旋,使得復職。 [3] 

金蘭筏作品鑑賞

金蘭筏主題思想

《金蘭筏》屬於“描事世態,見其炎涼”的人情小説,其主旨“在力抵不擇交之害”(阿英《小説談》),比較充分地暴露了封建社會爾虞我詐的險惡世情。 [5] 
作者通過小説重點刻畫了“君子”與“小人”形象,説明這兩類人對主人公田中桂人生髮展過程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並通過這種影響詮釋其“親君子,遠小人”的擇友觀。“金蘭筏”的“筏”一字乃是渡人之意,就是要教會人正確的擇友之道,要親賢遠惡,要培養君子人格。小説的教育傾向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6] 
小説描寫這位貴族公子的富―貧—富的命運沉浮,全繫於他所結交的朋友的好壞。仇人九、翟有志等一班痞棍,引誘他走上人生歧路,在聲色犬馬生涯中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泥坑,而元度這位僅與他見過一面的知心朋友,卻幾次在他生命之舟即將顛寢的時刻予以真誠的幫助,終於使之獲得賢妻美妾,高官厚祿。小説藉助田中桂、元度等藝術形象,提出了社會交往啊中的人際關係準則,認為“交朋須審擇,辨宜真”。這種思想固然打上了儒家倡導的封建道德的某種烙印,但它頌揚的那種肝膽相照,講求信義,赤誠幫助的交友品德,在處理人們的相互關係中,至今仍是十分需要的。 [4] 

金蘭筏藝術特色

該小説運用了對比手法,首先,此書二十回小説,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卷一、卷二(第一回—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敍述田中桂在仇、翟等奸惡小人的唆使下,沉緬於荒淫無度的聲色之中,乃至耗盡方貫家財,卷三、卷四(第九—二十回)為第二部分,主要敍述田中桂在元度等人的幫助下,痛改前非,攻書求名,終於跳出昔日的深淵,踏進仕宦之門。小説在田中桂前後不同的命運對比中,凸現了交友之道的重要,深刻地揭示了小説的主題。其次,小説中的這種藝術對比手法還表現在人物的設置上。最能説明問題的是仇、翟等人和元度的對比。仇、翟等是杭州城內的惡棍,因田中桂開“金蘭社”結友而驟起壞心,決心從“聲色場中引誘他”,為其佈下了一個個陷井,甚至不惜勾搭強盜和妓家,千方百計地榨取錢財。而元度原是洛陽的一位書生,聞田中桂開“金蘭社”結友,與其僅有一面之交,可説兩人只是萍水相逢,沒有多少交情。可他不但為田中桂審明冤案,熱忱地幫助他跳出仇、翟等人設下的火坑,而且在田中桂步入險境時,又在他與張丞相之間極力斡旋,終於由危轉安,避免了又一次災難的降臨。小説圍繞着田中桂設置的這兩組朋友,良莠迥異,同樣可有力地襯托小説的思想主題。第三,在一些細節描寫中,小説也運用了對比的藝術表現方法。如仇、翟等人為了騙取田中桂的錢財而不惜一切手段,但當他落拓時前去索討,反道懷恨,設下圈套使其入獄;而元度則在審明田中桂的冤情後,贈其二百銀,供其安家讀書。在對錢財的不同態度中,小説展示了元度和仇、翟等人思想品格的高下。
情節的曲折多變,是《金蘭筏》的又一顯著藝術特點。這部小説僅七八萬字,篇幅不算大,但其故事的發展卻搖曳多姿,跌巖起伏,環環相扣,十分引人入勝。小説從田華入京起筆,引出田中桂的開“金蘭社”結友,仇人九、翟有志和元度等主要人物相繼登場;又以買妾為契機,田中桂從杭州到揚州,途中遇盜,又中煙花之計,道士煉丹,閣文兒被毒死,田華貪污案發,羣小星散中桂回杭打官司弄假成真反被打入牢獄,一連串的故事接踵而來,令人目不暇接。後元度巡浙,昭雪奇冤,中桂發憤讀書,御題《海賞賦》,張丞相贊婿,上本辭官,元度調停,兩女爭婚,淮鳳賑災,告假祭祖,雙美相諧,重賦萬花園等,情節的發展一波三折,波漏迭起。這種以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見長的藝術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小説的傳統之一。唐代傳奇,宋元話本,無不都以傳奇般的故事和委婉曲折的敍述作為吸引讀者(聽眾)的基本藝術手段。《金蘭筏》繼承了中國小説的這一美學傳統,圍繞情節主線,不斷騰挪變化,產生了較為強烈的審美效果。 [4] 

金蘭筏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間刊本,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清刊本,藏大連圖書館。1988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説選刊”《金鳳簫》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説集成”影印清刊本。 [1] 
參考資料
  • 1.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第1071頁
  • 2.    譚正璧著;譚壎,譚篪編.譚正璧學術著作集 10 古本稀見小説匯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05:第323頁
  • 3.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説人物辭典:齊魯書社,1991.05:第597-598頁
  • 4.    周鈞韜等主編.中國通俗小説鑑賞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05:第674-677頁
  • 5.    許覺民,甘粹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長篇小説辭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05:第122頁
  • 6.    李鳴.清代小説“親賢遠惡”的擇友觀與人格教育——以《金蘭筏》為例[J].北方文學,2015,(3):84-85.
  • 7.    《古本小説集成》編委會編;惜陰堂主人編輯. 古本小説集成 金蘭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11.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