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蓮山

鎖定
金蓮山矗立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奧杳片區東南部)吳屋村境內,從山腳下遠眺金蓮山諸峯,只見幾座大山連綿不絕,蜿蜒起伏,層巒疊嶂,相挨相扶,直指雲天,每座山巒腰身墨綠,樹林葱鬱,而山頂卻陡峭突兀渾圓,植被稀疏,有如荷塘之中的朵朵蓮蓬,高高低低,前前後後,遠遠近近,錯落有致。朵朵蓮蓬森列組合成的山勢,形成了酷似一座觀世音娘娘的蓮花寶座,於是,就像祖先造字一樣,取形而名,呼之為金蓮山。 [1] 
中文名
金蓮山
景    點
金蓮山寺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
形    狀
酷似蓮花寶座

金蓮山地理位置

金蓮山 金蓮山
位於湖坑鎮(奧杳片區東南部)吳屋村境內。奧杳村海拔超過600米,南北向較長,東西向較窄,地勢平坦。高山上竟有偌大的田野、村莊,有先哲路過此地,連連稱奇:"奧妙,奧妙!"乃留下了"奧杳"的地名。金蓮山有出米石,一個很有勸世意義的故事,挺神奇的,令人嚮往。

金蓮山金蓮山簡介

金蓮山有個勝景迷人的“金蓮山寺”,建於清康熙年間。
詩云“金蓮寶寺碧山間,水秀山清花滿園。佛祖堂堂均靜坐,遊人陣陣更留戀。繁花潤雨爭鮮豔,翠竹迎風伴玉泉。庵右頂峯出米石,挺然屹立步雲天。”
金蓮山寺不大,一座正殿兩座廂房,一字排開,依山而建,就勢而擺。正殿大門進去就是一個天井,用於採光和通風,這與其他到過的寺廟大體相同。進門後抬望眼,映入眼簾的便是正殿裏供奉的觀世音等佛像金身了,佛像前香煙嫋嫋,徐徐升騰,飄來陣陣清香,幾根燭火搖曳,晃人眼球。
面朝金蓮山寺,仰望寺後諸峯,較近的一峯之上雄踞着幾塊山石,墨綠暗淡,如果不認真看,在樹林的掩映下很難看出山石之大,更難以分辨出山石之險。位於金蓮山庵右測一公里,海拔千米的山巔上。相傳,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出米石”。“出米石”由三層巨石疊成一體的有神話故事的一大奇石。大石整體高20多米,寬50多平方米,底層墊平山尖,中層有20多平方米、兩端通透的可容納二三十人聚會的空腹。坐立其中,涼風陣陣,令人心曠神怡。在此,若以小石敲擊大石之腹處,這邊擊有鐘聲,那邊擊有鼓聲,多人擊之,可奏成鐘鼓齊鳴,聲音悠然動聽。站立巖腹中,仰視頂石底部,內有一小孔,這就是相傳的出“米”孔。金蓮山寺來多少香客,就會出多少分量的米以供香客食用,不會多也不會少,只會剛剛好。此石便以此得名。
後來俺中有一個既貪婪且懶惰的和尚想讓石頭多出些米來賣錢,於是就用鑿子把出米孔給鑿得大些,結果事與願違,石孔不但沒有多出米,反而流出鮮血來。從此,“出米石”再也不出米了,而那個缺德的和尚也被人趕走,而另請尼姑駐庵了。所以金蓮山寺,也稱為“金蓮山庵”或稱為“金蓮山庵堂“。
這雖是神話傳説而非事實,但教人不可貪心與懶惰,是值得傳揚的。
金蓮山
金蓮山(5張)
攀登“出米石”的頂層,石面上有“仙人腳印”,“仙人棋盤”,還有“牛滾浴窟”等圖案。站在高高的石頂上,俯視山下,如見萬丈深淵,讓人腿腳發軟。眺望奧杳全村,景象一覽無遺:有平坦的良田,茂盛的莊稼,土樓點點,分散聚集,炊煙繚繞,美不勝收。臨近村落星星點點,舉世聞名的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的“振成樓”也在遠處的山下“靜坐”。遠處綿綿山峯,重巒疊嶂也躬身朝拜。秀麗風光,盡收眼底。若配上望遠鏡,遠望前景,還可見到廣東茶陽等地之景色,十分壯觀。有詩云:“出米石高望千里”“挺然屹立步雲天”。真是名實相副。 [1] 

金蓮山奧杳村簡介

奧杳,一個很拗口的名字。它,位於永定區之東南的湖坑鎮,與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鄉的文峯村、塔下村、板寮村等為鄰,是西班牙、法、德、瑞士神父修女於1872年進入,傳播“福音”的山村。永定區第一座天主教堂、第一座外國神父用英德文向外國發行的挹董樓明信片,就在這個最早與西方宗教接軌的僑村。徜徉在鄉間田野裏,感受着大自然的恩澤,享受着明媚的春光。
奧杳村,地形酷似大船,人稱“雲海仙船”。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約1.35公里。中有小溪自東流西,地勢較高,海拔600—690米,氣候温和。相傳明代有位朝廷命官巡訪民間,路過此地,見周圍山峯巍峨,中間盆地,一馬平川,渺渺茫茫,不禁讚歎道:“高山平原啊!真是好地方,奧杳也!以後必出貴人。”自後,村民便以“奧杳”命村名。奧杳曾一度設鄉,現為湖坑鎮的一個片區,分佈着奧杳、山下、吳屋、樓下等4個建制村,人口7000多人。鼎盛時期有18個姓氏,今有黃、吳、李、林、賴、江、汪等7姓。其中旅居緬甸、泰國、印尼、新加坡、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區的鄉親眾多。
走進村裏,空氣清新,風輕雲淡。綠茵茵的烤煙等農作物呈鋪其間,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散佈在全村眾多的方圓土樓,顯示出客家的文明景色,天地人和的氣息。據説,奧杳村還有不少動人的傳説故事,比如,有“五虎顯威”、“蜻蜓點水”、“玉兔朝陽”、“雙龍搶珠”、“鰱鯉吐舌”;還有不亞於四川樂山人工雕鑿之大佛的純天然構造的佛肚窠“彌勒坐姿”等。
登高望遠,那層層疊疊的梯田,那遠去迷濛的羣山,那變化莫測的光影,盡收眼底。十分引人注目的是,這裏有筆直的機耕路,縱橫交錯的水渠,成方成塊的田地。永定區前些年投資215萬元對這裏的1232畝土地進行重點開發整理,整理後的農田成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標準良田。 [2] 

金蓮山金蓮山遊記

在奧杳村西南方向。先走過一片煙田,8月份正是煙草生長的旺盛期,大都長到齊肩高了,闊大的葉片足有尺半長,清風搖曳着,綠得逼眼,每一棵幾乎分不出有什麼兩樣。村莊土樓好像淹在一望無際的碧綠的煙葉海洋裏,有一座圓樓特別顯眼。婦女在煙田裏忙碌的身影,時隱時現。
到了山腳,上山的路用水泥鋪面。水泥小路蜿蜒而上,道路兩邊全是生長得十分茂盛的紅柿果林,濃密的樹葉綠得發亮,果樹下的表土疏鬆,不見雜草。看得出來,大多果樹已經被矮化,任其自然生長的"參天大樹"難得一見。奇怪的是有很多的柿樹被"腰斬",這是當地果農在更新品種,嫁接早熟品種,鮮果提早上市,價錢倍增。
大約20分鐘,便到了半山上的金蓮山庵堂。庵堂不大,環境清靜優美,花草樹木,有形有色,可見住持者的功夫。金蓮山庵堂內守庵的老尼待客熱情,法師講“出米石”的故事:傳説早先出米石會出米,不過每日出的米不多不少,恰好能夠供蓮花山庵堂當日就餐者食用。一回,一個"聰明"的和尚去取米,覺得爬一大段山路才取一天的米太累,想一次能取更多的米回來,免得天天爬山,於是帶上鑿子,把出米口鑿大。這一鑿下去,出米石一粒米也不出了,"聰明"的和尚後悔莫及。看老尼講故事時虔誠的神色,聽不知聽過多少遍的故事仍深受感染……
從金蓮山庵堂出來向出米石進發。小路越來越崎嶇,九彎八折,逶迤而上。路邊全是自然生長的濃密樹林,松、杉、樟、柯、楓、野慄、酸棗、毛竹,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樹木,錯落其間,那些粗大的攀緣藤條,附在高聳筆直的樹幹上,一任天然。畫眉們開啓嘹亮的歌喉,婉轉的歌聲此起彼伏,像在對我們舉行歡迎大合唱似的。林間的空氣清爽而濕潤,提神醒腦,拾級而上,不覺便到了"出米石"跟前。
由三塊巨石天然疊成一體,整座石頭高約40米。中間一塊石頭向外滑出,被頂上一塊壓着,形成一個10多平方米的空間,最高處大約有2米。來到這天然的石洞裏,涼風習習,舒爽極了。穿過石洞,沿着巨石旁邊往上爬,來到巨石背後,地面到石頂大約還有4米多高,石壁上安裝了一段鋼管扶梯。登上出米石頂,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近處,整個奧杳阡陌縱橫,村莊錯落,旖旎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遠處,羣山起伏,古竹鄉高頭鄉陳東鄉等鄉村若隱若現,福建土樓客家民俗文化村(洪坑村)的振成樓依稀可見,土樓景觀,更顯神奇飄渺。置身這石頂,飽覽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天地之偉大,時間之無窮,讓人心胸豁然開朗,一洗凡塵俗念。
讓人頓悟,奧杳滿田煙葉、滿山果樹,難道不是也受出米石故事的感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