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縷曲·寄梁汾

鎖定
《金縷曲·寄梁汾》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詞。這是一首以詞代簡的長調,用賦法鋪敍,直髮胸旨。詞中有對梁汾的深情慰藉,有相思相念的誠摯友情的抒發,也有“壯懷都廢”的牢騷。全詞沉雄鬱勃,頓挫跌宕,情致深婉。
作品名稱
金縷曲·寄梁汾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納蘭詞
文學體裁

金縷曲·寄梁汾作品原文

金縷曲1·寄梁汾
木落吳江2矣,正蕭條、西風南雁3,碧雲千里。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涼滋味4。重回首、莫彈酸淚。不是天公5教棄置6,是南華、誤卻方城尉7。飄泊處,誰相慰。
別來我亦傷孤寄8。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9都廢。天遠難窮勞望眼,欲上高樓還已。君莫恨、埋愁無地。秋雨秋花關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10計。人豈得,長無謂11 [1] 

金縷曲·寄梁汾註釋譯文

金縷曲·寄梁汾詞句註釋

  1. 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2. 吳江:吳凇江的別稱,縣名,屬江蘇省。梁汾要歸於江南居蘇州等地,故云木落吳江。
  3. 南雁:南飛的大雁。
  4. “落魄”句:化用唐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落魄:窮困失意,為生活所迫而到處流浪。
  5. 天公:天,以天擬人。故稱,此處指朝廷。
  6. 棄置:扔在一邊,廢棄。
  7. 方城尉:指温庭筠,温庭筠曾為方城尉,世稱温方城。
  8. 孤寄:獨身寄居他鄉:
  9. 壯懷:豪壯的胸懷,唐韓愈《送石處士赴河陽幕》詩:“風雲入壯懷,泉石別幽耳。”
  10. 加餐:慰勸之辭,謂多迸飲食,保重身體。
  11. 無謂:即無所作為。化用唐李商隱《無題》:“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2] 

金縷曲·寄梁汾白話譯文

落葉紛紛飄落吳江,萬物蕭索,大雁在秋風中南飛,千里碧空,雲彩綿延。想你顧貞觀半生落魄,漂泊江湖,船上載着酒,悲涼之油然而生。再回首時,不必落淚,莫要抱怨上天辜負了你的才華,是權貴猜忌你,使你仕途坎坷。當你四處漂泊,有誰安慰你的傷悲?
自分別之後,我也自傷自憐,險惡的環境已徹底磨滅了我的理想。我想登上高樓,眺望你遠走的身影,但終於還是不忍親眼看你離去。你不要埋怨愁緒無處排遣,要多留心天氣冷暖,注意飲食,多多保重身體。須知道,人怎可能一輩子潦倒下去呢?

金縷曲·寄梁汾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這是納蘭初識顧梁汾時酬贈之作。他與顧梁汾情誼深厚,所以寫下詞章,紀念友誼。 [2] 
張草紉《納蘭詞箋註》:“顧貞觀(梁汾)於康熙二十年秋因母喪南歸,二十二年春,作者有《菩薩蠻·寄梁汾苕中》,苕中與本詞中的‘吳江’近在咫尺。本詞有‘秋雨秋花關塞冷’之句,因此可能作於二十二年九月至十月扈駕至五台山時。” [3] 

金縷曲·寄梁汾作品鑑賞

金縷曲·寄梁汾文學賞析

這首詞的詞境空遼寂寞,這與納蘭自身的心境也有關係,納蘭雖然是門第顯赫,但是他卻一直認為是命運對自己的捉弄,令自己深陷豪門之中,無法自拔,無法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所以,開篇頭一句便是“木落吳江矣。正蕭條、西風南雁,碧雲千里。”看似沒有寫出寂寞的心情,但實際上千言萬語都已經融會在了詞章中,碧雲千里之下,西鳳大雁,還有蕭蕭的落木,這些景象,無一不是透露着寂寞。
而後的寂寞便是疊疊加深,“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涼滋味”。一種悲涼滋味在心頭,納蘭與顧梁汾雖然情誼深厚,但顧梁汾總是要離開的,這首詞便是納蘭寫與顧梁汾的贈別詞,友誼再長久,也抵不過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所以。重回首、莫彈酸淚”,這都是天意,何必去計較呢。
只要彼此心中有着牽掛,總還是會有見面的一天的。“不是天公教棄置,是才華、誤卻方城尉。飄泊處,誰相慰。”這裏是納蘭安慰顧梁汾的話,顧梁汾懷才不遇,納蘭必然也是看在眼裏的。他告訴顧梁汾,不要懷疑自己,只要堅持,總有雨後天晴的一天。
在下片開始,納蘭便開始感傷自己:“別來我亦傷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在寂寞中,打發時光,這是一件很惆悵的事情,此處的詞章,句旬寫出寂寞,納蘭最擅長寫寂寞,此處他雖然沒有提及,但每個字眼都讓人覺得深入骨髓的清冷。
“天遠難窮勞望眼,欲上高樓還已。君莫恨、埋愁無地。秋雨秋花關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計。”天高雖然任鳥飛,但自己卻是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詞在最後,納蘭也只得悲傷地感慨道:“人豈得,長無謂。”是啊,生命總是世事變幻無常,宿命安排,豈是人事能預料的,還是聽天由命吧。
詞境悠遠,情誼深厚,想不傳唱都難。 [4] 

金縷曲·寄梁汾名家點評

清代詞人徐釚《詞苑叢談》:“此詞一出,都下競相傳寫,於是教坊歌曲間,無不知有《側帽詞》者。” [5] 

金縷曲·寄梁汾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參考資料
  • 1.    (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236頁
  • 2.    (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編.最美還是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4,:第306-307頁
  • 3.    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167頁
  • 4.    (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典評: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01:第333頁
  • 5.    (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編著.納蘭詞全編箋註典評: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第3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