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牧場

(張承志著長篇小説)

鎖定
《金牧場》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承志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發表於《崑崙》1987年第2期。
《金牧場》寫20年前,幾個紅衞兵沿着紅軍長征的路線,滿懷理想地走了一遭。幾年後,他們上山下鄉來到大草原,歷經貧窮和慾望的熬煎,開始由夢幻走向現實。後來,主人公離開草原,來到西北,又到了日本,研究起古書《黃金牧地》。小説從四個方位上將一代人美好的、痛苦的、幼稚的、成熟的、多夢的人生體驗與在現實中得到的人生體驗清晰地描繪出來,使時間和空間互為穿插,構成一個立體的歷史意象。 [1] 
作品名稱
金牧場
作    者
張承志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7年3月
字    數
306千字

金牧場內容簡介

《金牧場》表現了紅衞兵們的青春生命,從“十年動亂”始,到留學日本、告別青春年華止。主人公他,十六七歲時捲入了“紅衞兵運動”,參加徒步長征和大串連,開始了迷惘中的尋覓與思考;後又依着自由、坦誠的天性,選擇了去內蒙古草原插隊落户的道路。在知青的分化中,他參加了內蒙古牧民的大遷徙,馳馬草原,搏擊風雪,感受草原博大的母愛和初戀時的躁動與甜蜜。於是,在力量、激情和希望中,靈魂中注入了草原民族的豪爽強悍。以後是他上了大學,畢業後分配去北京首都博物館,去新疆,跑遍了天山雪峯,喝馬奶、看冰川、訪古城,從中部亞洲的茫茫陸地,發現自己身體中鮮血的召喚。最後,他東渡日本留學,經歷了一年研究生涯,與日本人採用合作整理古文獻《黃金牧場》,完成論日本歌手小林一雄的論文《獻給今世的禮物》。 [2] 
《金牧場》分為上下兩部,總共十章,每一章都有三個部分,分別是J部(即Japan)、M部(即Mongolia)和黑體字段落。在J部和M部裏又各有主、副兩條敍事線索。J部的主線是主人公“我”在日本做訪問學者,副線是“我”考察青海、新疆、大西北。M部的主線,是“我”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放牧,副線是“我”在“文革”初步行串聯重走長征路。黑體字部分大都是比較抽象的散文詩或寓言。 [3] 

金牧場人物介紹

“我”
“我”是小説的主人公。當“我”隻身前往東京時,“我”被大都市的繁榮所震撼,工業化的氣息與開放的生活,主人公在新事物面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高樓大廈、燈火輝煌、洋味美女……作為一個學者而言此刻主人公是成功的,但他沒有過早地沉醉其中,在接觸之初就保持着清醒的警惕。對他而言這更像一場災難,隨着深入日本生活,他開始反感這種放縱與不負責的生活,起初感興趣的“美人ing”也變得無趣,他開始懷念北方大陸那種雄渾深厚的“母體”。張承志認為這種繁榮的都市文明是一種過度的文明,就像一朵花一樣盛極必衰,因此他寫道“文明成熟得腐敗、腐敗得可憎”。張承志所呼喚的古老文明,是一片隔山跨海的信仰土地,對此充滿了憧憬。但“我”發現來自古老中國的人們如張小星已完全融入異國生活,處處都充斥着糜爛的氣息,對於“我”來説是一個危機的信號。當“我”遇到一個下跪贖罪的日本兵時,“我”的態度是漠然的,在這種俗世所談的信仰是對信仰的醜化,甚至是後面所謂政治上的信仰:左翼與右翼的對壘,在“我”看來如笑話一般,無論是馬丁·路德·金,還是“英特納雄耐爾”。
轉機發生於遇到小林一雄。小林引導“我”對現代社會的混亂與污濁產生了懷疑。作為“我”的同一類,小林發出了SOS的求救信號,“我”作為一個異鄉客卻不知道這個信號發給誰,這無疑加深了我的痛苦。當“我”聽到小林的歌詞如“人人都是孤獨者”、“像孤兒一樣無處駐足”時,一股酸楚直搗“我”的內心深處,流浪者懷念一方風土,在“小林一雄化”的日本風景前找到了共鳴。兩個人之間感同身受的孤獨感,讓“我”有了清醒地認識、堅定了信仰。無論如何的喜悦,“我”作為一個學者,都將被任務拉回到殘酷的現實,在研究中探尋隱秘的真理,在《黃金牧地》的審美幻象中,他看到了中國北方的景象。
最終,主人公生病了,這是“異鄉人”的漂泊病症,從精神疲憊到高燒不退。作者將現代都市的優越條件與天山大坂、西海固的惡劣環境進行比較,在艱苦的條件下“我”反而安然無恙。 [4] 
額吉
小説裏的草原母親額吉樸素善良,疼愛他的都市養子。她的生平也令人唏噓,年輕的時候是個癱子,父親暴戾嚴厲。額吉所愛的男人又是個盲人,她的艱難生世使她變得堅韌。小説寫她外表粗糙、表情冷漠,而且十分迷信,但是主人公深深感覺到額吉的細心、柔情。在《金牧場》裏,男主角得到的不僅是貧下中牧再教育,而且還有啓蒙和“母愛”。他還反覆問額吉過去是不是很美,他要找一個像她一樣的老婆。小説裏有一段對額吉的概括十分重要:她是主人翁的交流對象,影響者和教育者,一名偉大的草原女性,久經磨難但是不失遊牧民族本質,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國的關鍵時刻中,完成改造紅衞兵為人民之子使命的,中國底層人民温暖和力量的象徵。 [3] 
小林一雄
小林一雄是一位有着清醒頭腦和獨立意識的民謠歌手。他勇敢地、真誠地為民族、為人民的美好明天呼喊,儘管不被世人和同胞理解,但“為着在身後能誕生一個未來”,他不計榮辱,不怕孤獨,仍不停地呼喚,並決心背水一戰。他説:“我只能面向前方,所以被人叫作前衞。”因為倒退是沒有出路的,所以即使是“絕望的前衞”,他也要讓世人明白自己的心跡,也要為“未來”歌唱。 [5] 

金牧場作品鑑賞

金牧場主題思想

宗教情懷
宗教情懷始終貫穿在《金牧場》的始終,表現在由最初的朦朧到最終的皈依宗教。兒時母親與姥姥的虔誠,是作者宗教情懷的起源,“生命在循回中發出了神秘的聲響。人生在道路上顯示出了一種命定的軌跡。母親已經一步一步地變成了她的媽媽。兒子已經在安身立命的選擇中受着血的驅動”,這是作者朦朧的宗教情懷的前定;“插包入户”的草原知青生活,作者深刻體會到了活在底層的民眾是多麼艱難,也被草原人民在苦難中寧死不屈、英勇果敢的精神和萬物有靈觀打動,這是作者宗教情懷的啓蒙;當楊阿訇帶着那位當年的紅衞兵、草原知青,現在的學者來到被教徒們埋藏了二百多年的青磚墓前,便一下子跪倒在那位貧苦義民面前;當小林一雄孤獨而又深沉的歌感染着並指引着他,當真弓姑娘帶他去見承載着窮人苦難的“揮淚橋”時,“他”的宗教情懷徹底被激發了。
在《金牧場》中不難發現張承志對苦難的崇尚與認同。文中多次引用古歌:“黃羊的硬角若是斷了,又有誰能接得上呢?名利的磨難若是到了,又有誰能躲得開呢?”表達了作者帶有宗教感的苦難觀。鐵木勒作為草原知青,為了尋找風輕雪薄的阿勒坦·努特格,跟隨牧人隊伍遷徙了兩年之久,這兩年,鐵木勒見證了草原的無情與雪災對牧民的傷害。然而,苦難的到來並沒有使牧民退卻,為了心中的阿勒坦·努特格,面對自然的無情他們依舊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額吉自幼被綁在馬背上,遇到了瞎子大哥使得她擁有了短暫的幸福。瞎子大哥過早離開人世,額吉一人帶着丹巴哥撐起了一個蒙古包,額吉始終是堅韌的,如同鐵木勒人生的精神導師,引導其在苦難中執着前行。額吉的苦難是鐵木勒宗教情懷的啓蒙,在文中他動情地説:“那位女神一般的姑娘,那位十全十美的姑娘,那位能在十八歲時温柔地撫摸一位瞎子,能在二十四歲時穿過濃煙烈火領着孤兒踏上長途的姑娘——她本身也許就是一個阿勒坦·努特格。”宗教要人忍受苦難,但是在苦難中沉沒的只是弱者,而勇士和聖者懷着堅強的信仰,繼續走上艱難的長旅。牧人們面對苦難,為了心中的阿勒坦·努特格不退縮勇敢前行,就體現了宗教的這種積極意義。深入草原的生活,使得作者體內的宗教血統得以啓蒙,形成了作者帶有宗教感的苦難觀:“我也永遠不會改變人民的千年苦難給我的真知;以及江山的萬里遼闊給我的啓示。”
回想與記憶是作者宗教情懷的主要表現形式。《金牧場》裏那個曾是草原知青,現在是學者的“他”,以記憶的形式回憶具有宗教情懷的人生經歷。宗教給人一個遙遠的天國,使得人經受人間的苦難的時候能堅持信念而使苦難變得可以忍受,《金牧場》中,作者始終都在尋找。在內蒙古大草原的大遷徙中,他與眾人尋找的是神的故鄉阿勒坦·努特格;在乾澀的西北大地,他被冥冥之中的旨意牽引而來,尋找的是驅動着自身血液中前定的真主;在日本翻譯《黃金牧場》期間,七個勇士經歷磨難尋找黃金牧地,勇士們經歷了死亡,直至目的地,“經卑污之地至糜欲之邦,經死亡之路至黃金牧地”寫出了勇士們的堅持。最後的聖徒馬丁·路德·金的暗殺,天山腹地裏關於黑醋栗般的眼睛的詩,天山大阪頂峯上正在燃燒的火焰山,小林一雄深沉而又陶醉的歌聲,西海固窮苦荒山裏那塊青磚墓和楊阿訇自殘的刀傷,至此,作者的宗教情懷得以徹底迸發。《金牧場》的完成也標誌着張承志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飛躍,他不再感傷往事,宗教成為其人生的力量源泉,成為作者理想新的表達方式,《金牧場》成為當代文學中表達宗教情懷有力的代表作之一。 [6] 

金牧場藝術特色

敍事結構
不同於一般知青小説的傾訴“傷痕”,張承志的知青小説則心是注入了對那一代人的青春的思索,以及對他們無悔理想的肯定,從而形成高揚理想與青春相結合色彩的小説特色。帶着強烈的主觀意識和雄勁浪漫的作品形式的《金牧場》是張承志知青小説的代表作。作品採取複線敍事結構,把主人公的留學生活與他大串連、插隊、遊歷邊疆的經歷穿插起來,在過去與現實的回憶與延續中,完成了對輝煌而充實的青春的告別與反思。主人公經歷的回顧,其實概括了那一代人“紅衞兵——插隊——上大學——留學”的人生歷程,從中體現出對一代人歷史人生與歷史行蹤的反思,這樣,深厚的民族的歷史的文化意識貫穿在作品之中了。而作品中展現的博大的草原母親的背景,民族在純樸與愚昧、堅韌與迷信中執著的近乎悖論式的生命追求,長征路上觸目的彈痕標語等等,都強化了人物個人經歷背後的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積澱。 [2] 

金牧場作品評價

《金牧場》表現了人生的不懈追求和現實的複雜痛苦焦灼等體驗,展示了其文學之魂和生命之魂。(《中華讀書報》評) [7] 
《金牧場》是一部結構異常複雜的長篇小説。它包含了“紅衞兵”運動的記錄、對長征的反思、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實錄、牧區生活和蒙古族文化的見聞、留學日本的故事,及對日本歌手小林一雄的精神追尋。並且,這幾個故事,在小説中穿插交替敍述,使得初讀這部小説的讀者,很容易迷失在蛛網般敍事線條的迷宮裏。(《廈門晚報》評) [8] 

金牧場出版信息

《金牧場》首次發表於《崑崙》1987年第2期,1987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但四年後張承志通知作家出版社“永遠停止《金牧場》的再版”,他自己解釋這是“為這部長篇小説的不成功遺憾”。 [3]  1994年,張承志把三十多萬字的《金牧場》刪掉一半,改寫成了另外一部十六萬字的長篇《金草地》,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9]  但由於《金草地》未獲得讀者和評論界的認可,在此之後,《金牧場》重新多次由不同出版社再版。 [10] 
《金牧場》中國大陸出版信息
名稱
叢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金牧場》
/
1987年10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0017-6(平裝)
7-5063-0018-4(精裝) [11] 
《金牧場》
中國小説50強
2001年8月
時代文藝出版社
7-5387-1572-X [12] 
《金牧場》
新經典文庫·長篇小説系列
2005年1月
春風文藝出版社
7-5313-2755-4 [13] 
《金牧場》
重温經典
2006年1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3495-X [14] 
《張承志精選集》
世紀文學60家
2006年7月
北京燕山出版社
7-5402-1780-4 [25] 
978-7-5402-1780-8 [26] 
《金牧場》
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説代表作
2007年1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5880-8 [15] 
《金牧場》
中國文庫
2007年9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6329-1(平裝)
978-7-02-006330-7(精裝)
《金牧場》
新中國60年長篇小説典藏
2009年7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7426-6 [16] 
《金牧場》
黃土地之歌
2012年2月
武漢大學出版社
978-7-307-09180-1 [17] 
《金牧場》
朝內166人文文庫
2013年1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9476-9 [18] 
《金牧場》
/
2013年7月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978-7-5527-0133-3 [19] 
《金牧場》
張承志作品系列
(卷三:長篇小説卷)
2014年7月
東方出版社
978-7-5060-7350-9 [20] 
《金牧場》
張承志文集
2015年4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978-7-5321-5665-8 [21] 
《張承志自選集》
路標石叢書
2017年5月
天地出版社
978-7-5455-2570-0 [22] 
《金牧場》
當代新經典文庫
2019年1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978-7-5153-5379-1 [23] 
(注:2006年7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張承志精選集》與2017年5月天地出版社出版《張承志自選集》均收錄《金牧場》全文)

金牧場作者簡介

張承志,回族。山東濟南人。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1年又畢業於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碩士。曾任職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單位。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金牧場》《心靈史》,小説集《老橋》《北方的河》《黑駿馬》《奔馳的美神》《黃泥小屋》等,散文集《綠風土》《一冊山河》《誰是勝者》等,共出版文學作品60餘部。作品分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第二、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等,並獲首屆愛文文學獎。部分作品譯介至國外。 [24] 
張承志 張承志
參考資料
  • 1.    馬振宏編著. 中國當代重要小説分年評介 第2卷[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9.07:516.
  • 2.    劉勇,董寰主編. 青年讀書指南 上[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8.10:384-386.
  • 3.    許子東.重讀張承志的《金牧場》與《心靈史》[J].文藝爭鳴,2021,(第5期):137-139.
  • 4.    祁澤宇. 以筆為旗:《金牧場》中的神性與人性[J]. 安順學院學報, 2018, 第20卷(3):37-41.
  • 5.    何聯華著.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11:390.
  • 6.    王曉弟, 荊瑩瑩. 異域文化的抒情表達 ——《金牧場》的文學人類學解讀[J]. 名作欣賞, 2018, (36):90-92.
  • 7.    張承志硬精裝作品珍藏本展現“清潔的精神”  .光明網·中華讀書報[引用日期2022-10-23]
  • 8.    理想主義者的失敗之旅  .新浪娛樂[引用日期2022-10-23]
  • 9.    劉娜. 張承志創作中的版本修改問題研究 ——以《金牧場》和《金草地》為例[J]. 文教資料, 2018, (35):131-133.
  • 10.    張承志. 重寫《金牧場》[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0, (36):8.
  • 11.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2.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3.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4.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5.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6.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7.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8.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19.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20.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21.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22.    張承志自選集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23.    金牧場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3]
  • 24.    張承志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2-10-23]
  • 25.    張承志精選集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7]
  • 26.    張承志精選集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0-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