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方的河

(張承志創作中篇小説)

鎖定
《北方的河》是當代作家張承志所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説,1984年發表於雜誌《十月》第1期。 [1] 
《北方的河》講述了一個大學畢業生報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過程,寫了他對北方几條大河的考察、追憶和神往,還寫了他與一位女攝影記者的愛情。 [2] 
《北方的河》通篇語言優美、流利,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雄渾、壯闊、絢麗的“北方的河”。 [3] 
作品名稱
北方的河
外文名
Northern Rivers
作    者
張承志
創作年代
1984年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約8萬

北方的河內容介紹

《北方的河》中,主人公“他”在新疆大學畢業後,決心放棄原來所學的漢語專業,去報考人文地理專業研究生考試,並以北方的五大河流:額爾齊斯河、黃河、湟水、永定河、黑龍江為研究對象。為了考察北方河流的地理狀況,“他”前往黃土高原去考察。路遇某小報女攝影記者“她”,他們結伴而行。他們來到黃河畔,為黃河的壯麗景色、磅礴氣勢所感動、震懾,黃河激起了“他”對父親深沉的愛,也喚起了“她”曾目睹的一幕慘景;他們來到湟水河畔,在一條溝底發現了四千多年前的彩陶碎片,“她”以一小排小青楊為背景,將它們拍攝下來;對額爾齊斯河的描寫是由“他”的回憶展開的,河水在戈壁灘前舒緩地滑過,沼澤裏的蘆葦長成一道道曲折的屏障,以及那個為了回內地而拋棄了自己的叫海濤的姑娘;他們從黃土高原回到北京,“他”在報考A研究所研究生的事情上遇到困難,於是“他”和“她”又結伴來到永定河畔,幾經曲折,A研究所終於批准了“他”的報考申請;最後,“他”夢遊了黑龍江,在夢中他“驚喜地發現自己正在繼續獲得着青春",“他”用熾烈的愛情和不安寧的生命等待的一天正在降臨。 [4] 

北方的河創作背景

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浩劫,尤其是十年文革,中國知識分子普遍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重感;同時,他們又自然而然地從文化角度去剖析種種極端運動的緣由;另外,一些青年文人繼續受理想主義影響。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張承志創作了《北方的河》。 [5] 

北方的河人物介紹

“我”的形象
他有過苦悶的迷惘,有過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頓悟。作品中,他已經以奮鬥者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他要不顧一切地向生活挑戰、向新的人生目標衝刺。“我”代表了一代人,“我”的苦悶、追求、奮鬥、拚搏,也是一代人的苦悶、追求和奮鬥。向我們展示了一代人昂揚進取、自強不息的風貌,表現了多層次的昂奮激情和深刻執著的人生思考。 [3] 

北方的河作品鑑賞

北方的河主題思想

《北方的河》真實地再現了現代知識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歷程。與新時期的其他小説不同,張承志對人生的探索不僅僅侷限於現實的人生選擇,而是有着深廣的精神內容。在《北方的河》中,他把探求人生的觸角深入到民族歷史的文化淵源當中,以北方廣袤的大地為背景,以厚重的民族歷史為基點,再現了一個現代知識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歷程。隨着對北方的河流的探索,他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不斷深化。黃河使“他”認識到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渺小,個人的情感不可能超越歷史,那種過分看重個人的得失和苦樂的想法是十分可笑的;湟水使“他”認識到個體的生命只有真正融人了歷史,才能在獲得意義的同時獲得永恆;永定河使“他”懂得了無論怎樣奔騰的河水最終都會變得平緩寧靜,要成為真正的男子漢還需要寬闊的胸懷。在考察的過程中,自然給了“他”生命的激情和人生的啓示,幫助“他”完成了正確的人生選擇。《北方的河》在延續了自然啓示人生的主題的基礎上,唱響了一曲對自然、對祖國、對青年和對美好未來的讚歌。 [4] 

北方的河文學特色

《北方的河》和張承志的許多小説一樣,呈現出一種充滿象徵意藴的詩化風格。在結構上,小説並不以情節為中心,情節退化成,為展開主題的心理背景。對壯闊的大河景色的描寫,重在表現主人公豪邁的氣概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因而整個作品是一個完整的象徵對應:一邊是黃河、湟水、永定河和追憶中的額爾齊斯河和黑龍江,一邊是那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他”的青春的足跡;前者作為抒情描寫的客體,後者作為作家的主體和人物的主體,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北方的大河和對大河的遊歷成為一個和諧的藝術整體,包含着豐富的精神內涵。同時,小説在描寫的時候,處處穿插着人生片斷的展示:黃河畔那個“紅臉膛後生”,湟水灘那個“乾打壘牆的小莊户院”和哈薩克的“老母親”,北大荒農場以及阿勒泰草原的插隊生活,還有一幕幕“文革”中發生的慘劇。…在這裏,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生,個人與民族全部都融合在一起,於是,大河成為一首詩、一曲歌,一種永往直前、奔騰不息的民族文化和人格力量的象徵,寄託了作者對自己民族、歷史的無比深摯的愛。這種象徵的意味使作品顯示出明顯的詩化風格,作品的主題在詩的旋律和意象中呈現出來,既凸顯了主人公堅定執著、頑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又使作品洋溢着濃郁的理想主義色彩和詩化風格。
《北方的河》的詩化風格除了體現在結構上的象徵和隱喻之外,還體現在流暢自然的意識流的寫作方法和雄渾壯觀、激越奔放的語言上。在作品中,作者大量運用意識流的手法,將心理感受與外在環境、人物的表現有機地融合起來,再輔以寓意深刻的幻覺描寫,從而在相對較為單一的情節框架內打破種種現實的束縛,在有限的篇幅內擴大了作品的容量,給予作品以豐富的意藴。小説的語言雄渾壯觀、激越奔放,具有詩的節奏和境界,對河流的描寫尤為精彩。如寫“他”夢中的黑龍江:“一聲低沉而喑啞的、撼人心絃的巨晌慢慢地轟鳴起來。整個雪原,整個北方大地呻吟着震顫着。迷瀠的冰河開凍了,堅硬的凍甲正咔咔作響地裂開,青黑的河水翻跳起來,擁推開巨船般的冰島。在同一個剎間,雪原上長長地拂來了一股暖流。積雪融化了,汨汨的細流滲透着,在凹地和低處匯成了清亮的雪水溪,朝着大河快樂地奔跑。河中間已經出現了一條發亮的微黑的水道,正在莊嚴的音樂中朝着下游平穩地啓程。而整個一條河流的上下卻仍在連聲炸響着,冰排、冰洲、冰塊、冰島在漩流中憤怒又愜意地粗野碰撞。”文筆美麗深沉,流暢凝重,正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充滿着壯美的氣勢,既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也使作品呈現出詩的韻律和節奏。 [4] 

北方的河作品評價

中國當代作家王蒙:《大地和青春的禮讚——〈北方的河〉讀後》》:張承志寫實並又寫意,寫景、寫情而又充滿嚴肅的思辨,他既提供了形象清晰、凸現可觸的眾河景觀,又深深地挖掘着各河的特色與眾河的統一的北方的雄健、粗獷的靈魂。他同時還從象徵的意義上通過河流寫了我們的即使破碎過也永遠美麗、永遠充滿希望和力量的生活。那就是説,小説不但寫了北方的幾道河,而且巧了生活的河,生命和青春的河,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河。小説對於馬家窯文化,關於彩陶的河的描寫,恐怕不僅是順便提及,而是有它的深意的。這樣的高瞻遠矚,這樣地對於歷史、大地、生活的沉思,不能不給我們的引人自豪的當代文學帶來新的精神境界,新的信息。這是一切鼠目寸光、小打小鬧的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一切迷茫、頹廢,只知無休止地咀嚼自我的作品所不能望而項背的。 [6]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在《北方的河》中,主人公“他”的心靈中充滿了躁動和震顫,他以現代人的信念向世界發出生命自由前行的吶喊,在象徵着民族文化傳統的大河的奔湧中獲得力量,而大河在他那一往無前的精神追求的映襯下,也體現出了更加深厚廣闊的內涵。 [7] 

北方的河作品影響

中篇小説《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的代表作品,發表於《十月》1984年第1期,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1] 

北方的河作者簡介

張承志(1948—),回族,祖籍山東,生於北京。1968年到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插隊,在草原當了四年牧民。1972年人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1975年畢業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1978年發表處女作《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9]  ,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同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語言系學習,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諸民族的歷史。之後發表中篇小説《北方的河》《黑駿馬》《黃泥小屋》,長篇小説《金牧場》等。其中《黑駿馬》、《北方的河》分別獲得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1984年,他用文學的形式寫了一部宗教史《心靈史》。另有隨筆集《荒蕪英雄路》《綠風土》《清潔的精神》。 [8] 
參考資料
  • 1.    蕭楓編著. 文學名著精華 中國卷 下[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437.
  • 2.    杜運通,杜興梅主編. 百年百優中國文學作品導讀[M]. 北京: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3,396.
  • 3.    艾曉明. 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鑑賞辭典[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807-809.
  • 4.    楊樸主編.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63-167,
  • 5.    蔣念祖,顧琪,施佳,劉金福主編. 中學語文全程步步高 同步寫作 例文點評[M].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436-438.
  • 6.    王鋭 羅謙怡. 新時期中短篇小説資料選輯[M].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223-226.
  • 7.    王志明總主編;鄭立峯,楊榮主編;區豔霞,鄧偉龍,劉肖副主編. 中國新文學史一百年 作品導讀 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2,179.
  • 8.    鄭春鳳編著. 中國當代文學史[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133-134.
  • 9.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豆瓣)  .(豆瓣[引用日期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