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

鎖定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金渡花席歷史悠久,始於明代,其編織採用傳統的手工技藝,主要分佈於肇慶市高要區金渡鎮,後流傳到白土、蓮塘鎮及宋隆河流域一帶。金渡花席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系高要大宗外銷經濟特產之一。金渡花席編織工序一般分為曬黃草、揀草、舂草、染色、編織五道工序。 [1] 
2009年10月16日,金渡花席編織技藝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選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
批准時間
2009年10月16日
遺產級別
省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申報單位
肇慶市高要區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歷史淵源

圖5 金渡花席編織:染色
圖5 金渡花席編織:染色(5張)
金渡花席的編織原材料是蒲草(俗稱“芏”),據説於明代中葉從福建傳入高要,先引種於金渡、白土,逐漸傳到蓮塘波洞等村種植。最初,金渡村婦女編織的是帶着原來芏色的青席,後來青席編織發展成為水邊、衝口及白土朗鶴、穩崗等村的家庭手工業。據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載:“山種龍目,水種龍鬚。龍鬚至芒種而肥,肥則勿壅,壅之生蟲退色。至秋分而熟熟,乃與燈心芯草同收,而使金渡村人織之。長樂龍鬚磜亦產此草,而織手不及。有通草蓆,出高要白土村及新會。”金渡花席在清代已名聲在外,民國時期有較大的發展。民國《高要縣誌》稱:“吾縣工藝向以草蓆蒲包著……最盛時每年出口150餘萬元,手工業之大無與倫比。”
金渡花席的編織工藝有過多次改良。第一次,據説一個金渡席商因偶然的機會而摸索出曬芏的製作工藝,從而將青席改良成顏色金黃、質地軟滑的席子。
19世紀末,金渡一位鍾姓人士在一艘外洋輪船上打工,從海外買了一些顏料回來,教村人把芏染成紅、綠色,織蓆時色草與白草相間,形成各種色彩鮮豔的圖案,這是金渡花席史上的第二次技藝改良。
20世紀40年代,金渡沙頭有間永壽庵,尼姑念略識文字,擅長編織花席,她獨出心裁地編織出一張有“和平萬歲”四個美術字的花席,從此開始出現圖案與字體結合的花席,此為花席史上的第三次改良。
21世紀以來的金渡花席採用新一代工藝,發展出各種各樣的新款品種。 [1]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工藝特徵

金渡花席的基本花樣為“格子花”,其中四角分不同色彩的叫“四角分明”,四角織花式的叫“走四角”。有的花席全張織有麻筍花、幼條花等花紋,別緻優美。花席顏色鮮豔,款式繁多,蝴蝶、花鳥、連環扣、二龍爭珠、雙鳳朝陽、心心相印等如意吉祥圖案,有的花席還織入北京天安門、肇慶“七星巖”牌坊等圖案,“慶祝香港迴歸”“振興高要”等字樣。上等的花席具備芏細、色豔、花紋清晰、密度大等特點。 [1]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工藝流程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6張)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一般分為五道工序,即曬黃草、揀草、樁草、染色和編織。
第一道是曬黃草,在農曆九、十月間曬草,七至八天可曬黃。
第二道是揀草,即按粗細不同分揀蒲草。
第三道是舂草,蒲草身圓有暗節,只有舂扁後才能編織,傳統方法是用一根重達數十斤的結實木舂將草舂平,後多改為機器操作。
第四道是染色,通常有紅、綠、金黃和黑色四種,將水燒開後下染料,然後放入草浸色,曬乾後方可編織。
第五道是編織,在編織過程中,常用滑石壓住席子,目的是進一步將草壓扁,同時將席面打磨出光澤,稱之為石路。 [3]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傳承保護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傳承價值

金渡花席是高要的傳統特產,不僅是實用的日常用品,還具有較高的美術觀賞功能,花席編織很長時間以來作為家庭手工業在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傳承狀況

首先是原材料缺乏。金渡花席的原材料是蒲草,本地人稱之為“芏”。改革開放後,高要工廠越來越多,野外芏的生長環境受到影響。其次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手工製作的金渡花席受到工業化的衝擊,經濟效益不高,年輕人多不願學習工序繁多的編織技藝,其傳承面臨斷代的危險。 [1]  [7]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傳承人物

何冠醒,女,1966年生,她自小隨母親馮結金學習編織花席,對花席的編織技法瞭如指掌,能隨心所欲編織圖案,青少年時期已是村中的編織能手。其大學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在工作之餘對傳統的花席編織技法進行了不斷的學習和研究。2014年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渡花席編織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4-5] 
莫偉祥,男,1964年生,他6歲開始跟隨母親學習編織花席,15歲時已可以獨立編織牀蓆。莫偉祥致力於花席編織技藝的研究和革新,編織的花席圖案由傳統、簡單的色澤間隔及一般的花紋圖案延展到文字、人物、山水、花鳥等複雜的圖案。2014年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渡花席編織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6-7]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保護措施

何冠醒編寫了鄉土教材——《仿草蓆編織的紙條編織》和《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及教程》,使花席編織技藝在校園得到有效的推廣普及、傳承和發展。 [5]  [9] 
2015年5月,為了使這一民間手工技藝——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得以傳承,高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聯合金渡鎮政府在金渡鎮第二小學設立花席編織技藝傳習所,從娃娃抓起,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學習中將該技藝傳承下去。 [8] 

金渡花席編織技藝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7年6月,肇慶市圖書館聯合高要區圖書館、文化館,開展“勤勞節儉敬業編織美好生活”——“創藝坊”手工紡織草蓆體驗活動,其中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受邀。 [10] 
2018年5月,金渡花席編織技藝受邀參加在東莞市茶山鎮舉行的“2018東莞茶園遊會”。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