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遺址

鎖定
金東北路界壕邊堡即金代東北路界壕與長城,是金朝為防禦北方遊牧部族的侵擾而修築的金界壕與金長城的東北部分。金東北路界壕邊堡包括金初界壕(婆盧火界壕)、大定五年邊堡、明昌長城。金初界壕修建於金朝公初天會七年(1129年),大定五年(1165年)修築了邊堡。明昌五年(1194年)至承安六年(1201年)修築了金長城。金長城將金初界壕作為副壕,副壕在外,金長城在內,輔已邊堡、屯兵城,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金朝修建界壕與長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抵禦金朝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它東起嫩江右岸,西至陰山,在大興安嶺東南坡下、沿嶺而卧,過草原,歷沙漠,跨江河,綿延4500公里,是亞洲地區同期最大的土建二程。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將金長城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遺址
外文名
Jindong RoadcommunityHaosideFort ruins
保護單位時間
2001年6月25日
意    義
抵禦外族侵擾的重要軍事設施
始建時間
金朝初年
長    度
4500 km

目錄

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遺址外觀

碾子山段金長城主牆高大完整,護城外附馬面,上置戍樓,牆面有馳道、可供車馬通行,牆外有護壕,以護主牆。根據需要往往在主牆外修有不連貫的第二、第三道牆壕,加強了防禦功能。如今金長城殘址一般高2米牆外15-20米為溝塹,寬2-6米,深2-4米。牆內側有老駐軍兵的戍軍堡——豐榮古保,它以深圓的山丘和平緩的斜坡為背景,以清澈的雅魯河為鏡,古堡北高南低,呈邊長160米的正方形,有角樓,護城壕、甕門。曾出土金代陶片,銅器、鐵器,箭簇和石臼等文物。

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遺址意義

金東北路界壕邊堡是金朝抵禦外族侵擾的重要軍事設施,也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它的保護,有着重要的文物、史學和歷史價值。
2004年初國內知名遼金史專家在碾子山召開了金長城研討會,中國遼金史學會理事長孫進己先生,副理事長馮永謙等出度了會議。專家、學者在碾子山進行了重要的學術研究和考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