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旭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智能控制與裝備所(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書記)

鎖定
金旭,1982年出生,吉林人,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工學博士。 [3] 
現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智能控制與裝備所(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書記。 [1]  [4] 
中文名
金旭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2年 [3]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 

金旭人物經歷

金旭教育背景

2001年09月—2005年06月,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應用化學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2006年09月—2009年10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理學院化學專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
2012年09月—2015年0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 [2] 

金旭工作經歷

2010年09月—2012年08月,中國石油開發研究院採油採氣裝備所,職務為科研骨幹
2012年08月—2016年12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地質實驗研究中心,職務為副室主任,職稱為工程師
2017年01月—2020年05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地質實驗研究中心,職務為副總地質師/室主任,職稱為高級工程師
2020年06月—2023年02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職務為副所長,職稱為高級工程師
2023年02月—2023年09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智能控制與裝備研究所(交叉學科研究中心),職務為副所長,職稱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23年08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入選為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
2023年08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智能控制與裝備研究所(交叉學科研究中心),職務為書記/副所長,職稱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 

金旭研究方向

能源納米技術與材料。 [2] 

金旭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130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收錄44篇,總引2400餘次、SCI引用超1800次,獲《中國科學-化學》年度最佳論文及SPE年度最佳論文獎,入選領跑者F5000論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8件、國際發明專利13件、軟件著作權2件;發佈國家/行業標準5項;榮獲2021年石油化工行業專利優秀獎。
1.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n Migration and Recovery of Shale Gas/Oil Mixture through a Pore Throat,Energy & Fuels,2023年,SCI、ISTP收錄
2. Micromechanical mechanism of oil/brine/rock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2023年,SCI、ISTP收錄
3. Lean-water hydrogel electrolyte for zinc ion batteries,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年,SCI、ISTP收錄
4. Mesoporous Single-Crystal Lithium Titanate Enabling Fast-Charging Li-Ion Batteries,Advanced Materials,2022年,SCI、ISTP收錄
5. Probing the influence of secondary fracture connectivity on fracturing fluid flowback efficiency,Petroleum Science,2022年,SCI、ISTP收錄
6. 陸相頁岩油可動用性微觀綜合評價研究,石油勘探與開發,2021年,SCI、EI、ISTP收錄
7. Liquid-Assisted Single-Layer Janus Membrane for Effi��������cient Unidirectional Liquid Penetration,Advanced Science,2021年,SCI、ISTP收錄
8. 大慶古龍頁岩油重大科學問題與研究路徑探析,石油勘探與開發,2021年, SCI、EI、ISTP收錄
9.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unde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reatment in Shale Reservoirs,ACS Omega,2021年,SCI、ISTP收錄
10. Multi-paramete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o reconcile mechanical conflicts in nacre-like composites,Composite Structures,2020年,SCI、ISTP收錄
11. Exploration and Casting of Large Scale Microscopic Pathways for Shale using Electrodeposition,Applied Energy,2019年,SCI、ISTP收錄
12. Non-destructive pore-scale approach to evaluate elastic properties of shale samples by nanoscale imag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Letters,2019年,SCI、ISTP收錄
13. Multiscale simulations of shale gas transport in micro/nano-porous shale matrix considering pore structure influence,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9年,SCI、ISTP收錄
14. 功能微納結構在石油領域潛在應用,石油勘探與開發,2018年,SCI、EI、ISTP收錄
15.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ritical factors in successfully creating fracture network in heterogeneous shale reservoirs,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年,SCI、ISTP收錄
16. Multi-Scale Digital Rock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on Complex Reservoirs,2018 SPE Asia Pacific Oil &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2018年,EI收錄
17. 一種製備人造岩心的方法及裝置,ZL201811213756.9
18. 一種多孔二氧化鈦納米線的製備方法,ZL201811003420.X
19. 緻密油氣岩心模型製造方法及裝置,ZL201811408190.5
20. 一種環境友好型納米乳液壓裂液及其製備方法,ZL201610003492.9
21 緻密儲層岩石孔隙孔徑分佈的測試方法,ZL201510379082.X
22. 一種仿頁岩結構材料及其製備方法,ZL201410407887.6
23. 一種儲層微觀孔隙結構的表徵方法,ZL201410287262.0
24.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for a reservoir micro pore structure and a system thereof,US 9739134 B2
25.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Nanotube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Lithium Titanate and Use and Product Thereof,EPO 19194479.2-1108 [2] 

金旭所獲榮譽

2022年,金旭獲評“強國青年科學家”。 [1]  2020年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傑出工程師青年獎、2018年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018年中國能源研究會優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2017年SPE 傑出青年貢獻獎、中國石油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先進個人等個人榮譽,獲得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二)等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IPTC年度最佳論文等國際獎勵3項。 [2] 

金旭社會任職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評獎委員會委員和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質學會納米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
崑崙資本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青年委員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CCUS智庫專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