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愛兵

鎖定
金愛兵,男,1974年5月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博士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副院長。 [1-2] 
主要從事採礦工藝與理論、邊坡加固理論與穩定性分析、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等教學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863項目和教育部科技項目10餘項,主持和參與礦山等企業委託項目40餘項,主講兩門本科生課程。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各類科技論文80餘篇,其中SCI、EI檢索40餘篇。 [1] 
獲霍英東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先後參加863目標導向項目和教育部科技項目各1項,企業委託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近五年發表各類科技論文30餘篇,其中EI、ISTP檢索16篇。
中文名
金愛兵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興化市
出生日期
1974年5月

金愛兵人物經歷

1997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學士學位,2006年獲取北京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1997年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 [1] 
2000年獲北京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留校任教,
2006年獲北京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1] 
2012年到澳大利亞南澳大學作訪問學者。 [1] 

金愛兵論文著作

1.Aibing Jin,Hao Sun,Shunchuan Wu,Yongtao Gao.Confirmation of the upside-down drop shape theory in gravity flow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empirical equation to calculate the shap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2017,92(2): 91-98. [1] 
2.Aibing Jin,Hao Su,Guowei Mac,Yongtao Gao,Shunchuan Wu,Xinqiu Meng. A study on the draw laws of caved ore and rock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6, 80(12): 59-70. [1] 
3.金愛兵,劉剛,楊振偉.基於顆粒流程序的仿真節理巖體模型及其應用[J]. 岩土工程學報,2017,39(3):540-546. [1] 
4.金愛兵,孫浩,孟新秋,王凱,楊振偉. 非貫通節理巖體等效強度及破壞特性[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 47(9): 3169-3176. [1] 
5.金愛兵,王凱,張秀鳳,楊振偉,孟新秋. 基於顆粒流程序的廣義Kelvin 模型及其應用[J]. 岩土力學, 2015,36(9): 2695-2701. [1] 
6.金愛兵,王凱,楊振偉,孟新秋.負泊松比巖體顆粒流模型及模擬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46(9): 3422-3428. [1] 
7.金愛兵,王賀,高永濤,姚宣成.三維應力下岩石節理面的滲流特性[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46(1): 267-272. [1] 
8.金愛兵,王志凱,明世祥. 破裂岩石加固後力學性質試驗研究[J].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31 (Supp.1):2894-2900. [1] 
9.金愛兵,李兵,鄧富根.斷續節理對巖體力學性能的影響.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2,34(12):1359-1363. [1] 
10.金愛兵,孫金海,高永濤.邊坡動力響應主導頻率及其影響因素的模擬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33(3):383-387. [1] 
11.孫浩,金愛兵,高永濤,孟新秋.期望體理論的實驗研究及端部放礦崩礦步距優化[J]. 工程科學學報,2016, 38(9): 1197-1203. [1] 
12.孫浩,金愛兵,高永濤,孟新秋.不同端壁傾角條件下放出體形態研究及最優崩礦步距的確定[J]. 工程科學學報,2016, 38(2):2095-9389. [1] 
13.劉 波,金愛兵,高永濤,肖 術.基於分形幾何理論的DFN模型構建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學,37(S1): 625-631. [1] 
14.孫浩,金愛兵,高永濤,周喻,楊振偉. 複雜邊界條件下崩落礦巖流動特性[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46(10):3782-3788. [1] 
15.孫浩,金愛兵,高永濤,孟新秋. 多放礦口條件下崩落礦巖流動特性[J].工程科學學報,2015, 37(10): 1251-1259.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