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劍嘯

鎖定
金劍嘯(1910—1936),滿族,原名金承栽,又名夢塵,號培之,筆名巴來、健碩。遼寧省瀋陽市人,中共黨員。著名的小説家、詩人、畫家、劇作家兼導演。中共地下工作人員。
金劍嘯很年輕時就創作了小説《星期日》、《夏娃的四個兒子》、《雲姑的母親》,劇本《窮教員》、《藝術家與洋車伕》、《黃昏》、《母與子》、《幽靈》,詩歌《洪流》、《白雲飛了》等文藝作品。1934年12月初進入《大北新報畫刊》社任編輯長。1935年任齊齊哈爾市《黑龍江民報》社文藝副刊編輯。他用筆名“巴來”繼續進行革命文藝宣傳活動,創辦了《蕪田》副刊,創作了敍事長詩《興安嶺的風雪》。繼而組織業餘劇團“白光劇社”,公開演出革命話劇。1936年回到哈爾濱。任《大北新報畫刊》主編。畫刊發表了大量的詩、文、照片和漫畫等。6月13日下午,金劍嘯在編輯部被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特務逮捕。1936年8月15日英勇就義,時年僅26歲,犧牲時任《大北新報畫刊》主編。 [1-2]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3] 
中文名
金劍嘯
別    名
金承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地
遼寧瀋陽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職    業
編劇
代表作品
《窮教員》
《興安嶺的風雪》
《金劍嘯詩文集》

金劍嘯人物生平

金劍嘯 金劍嘯 [2]
1926年金劍嘯考入哈爾濱醫科專門學校學醫。1927年8月,金劍嘯棄醫從文,經《星光報》編輯陳凝秋推薦,擔任文藝副刊《江邊》編輯。1928年,金劍嘯在上海藝術大學學習繪畫,經過嚴格的科班訓練,油畫、水彩畫、粉畫、素描、木刻都較為擅長。1929年春,金劍嘯進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學畫。這期間,他經常與中共地下黨員接觸,並閲讀大量魯迅茅盾蔣光慈等作家作品,使他從政治思想到文學藝術日趨成熟。1929年,金劍嘯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春,金劍嘯通過組織介紹,在左聯辦的上海藝術大學教育系圖工科三年甲級繼續學畫。6月,上海藝術大學被反動當局查封,受黨組織的派遣,回到哈爾濱,在道里中央大街一個俄國人辦的地方法院公證人事處當文牘員。 [4] 
1932年春,中共哈爾濱市委成立,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羣眾性組織“反日會”。金劍嘯擔任哈爾濱文藝界的“反日會”工作和中共滿洲省委機關秘密出版油印的抗日救亡小報的繪畫工作。此時,中共滿洲省委委員哈爾濱市委書記楊靖宇指示金劍嘯、羅烽等負責北滿的革命文藝運動。他和羅烽團結了大批左翼文藝工作者,使北滿的革命文藝運動蓬勃發展。同年秋天,哈爾濱遭到了一場特大洪水襲擊,面對水災氾濫,楊靖宇指示金劍嘯、羅烽等要團結愛國左翼文化人士,為救濟災民迅速舉辦一次賑災畫展。11月下旬,金劍嘯和白濤、王關石等幾名畫家,舉辦了《維納斯助賑畫展》。接着,又成立了“維納斯畫會”。金劍嘯的許多幅充滿革命熱情的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參加了展出。
1933年秋,金劍嘯在《東北三省商報》做記者。1934年,為了更好地開展黨的工作,他在哈爾濱道里開設“天馬”廣告社,承攬各種繪畫廣告。後又到《大北新報畫刊》當編輯。1935年冬,金劍嘯利用《黑龍江民報》發刊二千號機會組織“白光劇社”,親自編導節目,併為齊齊哈爾市歷史上第一次男女合演話劇首開了先例。
1936年春,金劍嘯在《啞巴》一詩裏,無情地鞭撻了日偽反動當局的罪惡。6月9日,金劍嘯因刊登蘇聯作家《高爾基突然病危》的電訊,於6月13日被日本便衣警察逮捕。8月15日,金劍嘯英勇就義於齊齊哈爾市北門外的白塔附近,年僅26歲。
金劍嘯“從文學、美術、戲劇等幾個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譜寫了“東北革命文藝、革命文化歷史的第一頁”,東北烈士紀念館展出了金劍嘯的生平事蹟。

金劍嘯主要事蹟

金劍嘯是滿族人,真名金承載,號培之,又名夢塵,筆名巴來、健碩、劍嘯,1910年12月出生於瀋陽市一個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3歲時全家搬到哈爾濱,住在道外南十六道街,後搬到桃花巷39號。8歲入道外正陽小學(道外區三育小學)讀書,中學入道外基督教會辦的三育中學。中學畢業後考入哈爾濱醫科專門學校學醫。1928年,東北三省廣大人民掀起了反對日本修築五條路的“反五路”鬥爭,哈工大、哈醫專等各大、中學校的學生在中共濱江縣委秘密領導下,於11月9日組織了2000多人上街示威遊行。金劍嘯懷着滿腔的愛國熱忱,與同學們勇敢地投入到遊行隊伍中。
為了尋求革命真理,1930年夏,金劍嘯考入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學習繪畫。就讀期間,他搞了個匿名牆報“三角壁報”,被學校發覺,遭到斥責。金劍嘯他們毫不退讓,口誅筆伐校長壓迫學生的行徑。後來他還代表新華藝術大學到日本人辦的學校“同文書院”,參加中國學生舉行的罷課大會,登台發表演説。1930年冬季,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春,金劍嘯轉入上海藝術大學藝術教育系,繼續學畫,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8月,黨組織派金劍嘯同志回東北工作。不久,金劍嘯參與了中共哈爾濱市委創辦的一個宣傳抗日救國的油印小報。他和作家羅烽(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同志共同負責指導北滿地區的革命文藝活動,舉辦了天馬廣告社。作家蕭紅(哈爾濱市呼蘭已故上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女士和革命文藝作家侯小古(哈爾濱進步組織口琴社副隊長,1936年被敵人殺害)等左翼作家都曾做過他的副手。1933年5月,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出刊的省委機關報《滿洲紅旗》(後改名《東北紅旗》、《東北人民革命報》),金劍嘯為此報承擔了大量的繪畫任務。同年7月,創建抗日團體星星劇團。蕭軍、蕭紅、舒羣、羅烽、白朗等人都參與了劇團的演出和工作。
1933年7月,金劍嘯在偽滿洲國政府機關報《大同報》的副刊上創辦了“夜哨”文藝週刊,發表了許多揭露日偽統治黑暗的作品,連續辦了23期。1934年1月,地下黨組織通過關係在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上辦了個名叫“文藝”的週刊,金劍嘯在上面發表了許多作品,用曲折暗示的筆法,喚醒民眾的愛國熱忱。1934年12月,金劍嘯通過關係進入日本人辦的“大北新報畫刊社”並任編輯。他用筆名巴來發表揭露反動派反動統治的文章。1935年春他和其他進步青年在道里中國四道街(今西四道街)創辦了“哈爾濱口琴社”,團結和吸引一批文藝青年和愛國志士。在1935年的初冬,在中東鐵路俱樂部(現在的哈鐵文化宮)舉行了首次口琴音樂大會。終場曲目最精彩的叫《瀋陽月》,隊員們演奏以“9·18事變”為背景的音樂,揭露了敵人殘酷燒殺搶掠的侵略罪行,奏出了東北同胞誓死不當亡國奴的鋼鐵意志。
1935年5月,經滿洲省委同意,由羅烽、白朗推薦,金劍嘯去省會齊齊哈爾,主編《黑龍江民報》副刊。創辦了《蕪田》副刊,又增闢了《藝文》週刊和《漣漪》旬刊。在齊齊哈爾,金劍嘯不顧日偽軍的盯梢和抓捕“政治犯”、“思想犯”的異常險惡環境,先後發表了劇本《車中》、小説《瘦骨頭》、《王二之死》。
金劍嘯的活動引起了日偽特務機關的注意,該報社將他辭退。1936年4月,金劍嘯重回《大北新報畫刊》擔任主編。5月1日,還刊登了紀念特刊,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東北抗日聯軍襲擊興京縣城,蔣介石圍剿工農紅軍等消息,以詩、文、照片和漫畫等各種形式向讀者介紹。
1936年6月13日下午,日偽軍在東北收捕革命黨人,金劍嘯是其中一個。當時他正在家裏創作諷刺連環畫《差不多》,突然3個日本便衣特務闖進家門,然後把他關押在日本總領事館特務機關的地下室(現火車站紅軍街哈爾濱鐵路公安處)。敵人得知他就是齊齊哈爾《民報》副刊的巴來,6月20日又把他押送到齊齊哈爾監獄的地牢,嚴刑拷打他:讓他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把他吊起來頭朝下,皮鞭抽打他,無所不用其極。
1936年8月15日上午10時,金劍嘯被偽第三軍管區軍法會秘密處死。臨刑前金劍嘯來不及與妻子告別,沒有給妻子和女兒留一句遺言,就從容就義,時年僅26歲。蕭紅聽説自己的師長、戰友壯烈犧牲的消息後,滿懷深情地寫了一首悼念金劍嘯的詩《一粒土泥》。
金劍嘯著述除了東北抗聯戰歌、長篇敍事詩《興安嶺的風雪》外,還有小説《雲姑的母親》、《夏娃的四個兒子》,劇本《海風》、《黃昏》、《母與子》、《幽靈》,散文《企望》、《致詞》及漫畫、連環畫等。他的作品由後人輯成《金劍嘯詩文集》,於1981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