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量力而行

鎖定
量力而行(拼音:liàng lì ér xí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 [1] 
“量力而行”指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去做事,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也作“量力而為”。 [1] 
中文名
量力而行
拼    音
liàng lì ér xíng
近義詞
力所能及實事求是量入為出
反義詞
力不從心不自量力
注音字母
ㄌㄧㄤˋ ㄌㄧˋ ㄦˊ ㄒㄧㄥˊ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十五年》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同義詞
量力而為

量力而行成語出處

《隱公·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5] 
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1] 

量力而行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派荀吳領兵攻打鮮虞,包圍了鼓國。當時鼓國有人來與荀吳商量,表示願意帶着城池投降晉國,卻被荀吳拒絕了。 [2] 
荀吳的下屬覺得不可理解,問道:“我們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城池,為什麼不接受呢?” [2] 
荀吳回答道:“我聽叔向説過:‘喜好、厭惡都有所節制。老百姓知道該如何行動,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要是有人帶着我們的城池叛變投敵,我們一定深惡痛絕,那我們為什麼會喜歡別人帶着城池叛變呢,如果我們接納了他們並加以獎賞,那便是獎賞我們所厭惡的行為;如果不再獎賞,那又失信於人,以後又怎麼能統治百姓,所以我們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力量夠就拿下城池,如果不夠就主動撤走,量力而行。我們不能因為貪圖城池而包容邪惡,那樣只會失去更多。” [2] 
荀吳將想叛變的人告訴了鼓國人,讓他們將叛徒殺了,並修繕城池。晉軍圍攻了三個月後,守城的鼓軍頂不住了,派人來請求投降。 [2] 
荀吳接待了使者,對他們説:“從你們的臉色上看,還是有飯吃的,回去修築好防禦工事繼續抵抗吧。” [2] 
荀吳手下的將領對他説:“得到城池卻不佔領,使軍隊疲憊,物資消耗,你這樣做對得起君王嗎?” [2] 
荀吳回答道:“我正是為君上考慮才這樣做的。如果得到了一座城池,百姓卻對我們十分不滿,這樣的城池拿來又有何用?我們是想得到城池,但更要讓百姓知道道義之所在,心悦誠服,才是關鍵。” [2] 
後來鼓國人的糧草吃完了,力氣用光了,荀吳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佔領了鼓國。 [2] 

量力而行成語寓意

荀吳領兵攻打鼓國城池,使鼓國心悦誠服的投降。在生活中,量力而行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與周圍環境的瞭解,是用最少的方法取得最大的成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極限,只知道用高目標來激勵自己,卻不考慮自己能否實現,這就是自不量力,失敗只能是註定的事。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用目標激勵自己的同時,也要考慮目標的現實性,不能好高騖遠。要學會從最基礎、最細微處做起,量力而行,才能逐漸實現自己的理想。“盡人事,聽天命”,能夠做到的事,人們一定要盡力做,盡全力做,並且以高目標為努力的方向;但做不到的,也要做好獲得最壞結果的準備,凡事做到量需而行、量力而行,此生便已無遺憾。 [3] 

量力而行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量力而行”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指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去做事。 [1] 
  • 運用示例
唐·吳兢《開元昇平源》:“朕當量力而行,然定可否。” [1] 
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七二·唐書·張承業傳》:“舉事量力而行,不可信於遊譚也。” [1] 
現代·葉聖陶《英文教授》:“各位同學呢,大家量力而行,能捐多少就捐多少。” [1] 

量力而行成語辨析

量力而行—力所能及
“力所能及”的意思是在自己力量限度之內所能做到的。“量力而行”與“力所能及”這兩者都有按照自己力量去做事情的意思,但意義上有區別:“量力而行”偏重在根據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力所能及”偏重在根據自己力量所能做到的程度、範圍等去做。“量力而行”的“行”有做的意思,“力所能及”則沒有這個意思。 [4] 
參考資料
  • 1.    量力而行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1]
  • 2.    曾凡躍編. 成語故事[M].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 2017.08:103-104
  • 3.    (明)王守仁著;朱孟彩編. 傳習錄 3 無障礙閲讀珍藏版[M]. 北京:線裝書局, 2018.07:431-432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做事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2
  • 5.    隱公·隱公十一年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