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館湯泉

鎖定
野館湯泉也作湯泉野館,是古代琅琊八景之一,已有2100多年曆史,為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觀,位於古琅琊(今山東臨沂市)境內。
“野館湯泉”的“館”,是館驛之意,湯泉指的是湯頭温泉。隨着湯頭温泉名聲的傳播,它也越來越受到官僚文人的垂青。古人建起了館舍,供遠道而來的客人休息住宿,成為琅琊一道獨特的風景。 [1] 
中國古代帝王和歷史文化名人秦始皇孔子王羲之諸葛亮、劉墉、王勃等多次在此觀賞、遊覽、沐浴,並留有不少墨跡。《職方典》第212卷《兗州府部匯考四·兗州府山川考三》中對“野館湯泉”有明確的記載。 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有記載。 [2] 
中文名
野館湯泉
景觀地址
山東省臨沂市
地    位
古琅琊八景之一

野館湯泉現象描述

野館湯泉景觀位於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駐地北部,左依湯山,右臨湯河,乃天然温泉,是省內外有名的療養勝地。據民國五年(1916年)《臨沂縣誌·湖泉》載:“湯泉,城東北湯山西,水從石罅橫出,砌石為池,熱如沸湯,一名湯泉。拘攣疥、癬之疾濯之可愈,故有男湯、女湯之別,今瘌湯已湮,惟餘二泉,西注湯河。”一年四季,前來沐浴者絡繹不絕,尤以清明佳節為最盛。但温泉十分簡陋,只築有野館以避耳目、別男女,因此稱為“野館湯泉”。 [1-2] 

野館湯泉產生機理

研究歷史有着2100多年曆史的湯頭温泉處沂沭斷裂帶。裂谷形成時,由於火山噴發,岩漿侵入活動,熱汽沿着地層裂隙上升。隨着温度的降低,凝結成熱水,貯存於地層之中,列全國四大天然甲級温泉之一,是全國惟一的一個地下水可飲用的温泉。據鑽井資料説明,在地下92至94米處有裂隙孔洞發育,為熱水的主要貯存層。這裏的熱水湧出地表,即成温泉。水體清澈,無色無味。温泉水中含有鉀、鈉、鐵、銅、鈣、鎂、鐳等29種化學成分和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殺菌消炎等效能,特別是對於人體關節、皮膚、神經系統的疾病,以及外傷癒合後的康復,具有顯著療效,被中國地熱專家譽為“優於日韓,國內一流”。 [1-2] 

野館湯泉研究歷史

“野館湯泉”這一名稱出現在我國權威類書中。《職方典》第212卷《兗州府部匯考四·兗州府山川考三》中對“野館湯泉”有明確的記載:
“温泉,在州東北六十里,又名湯泉,源出湯山,八景野館湯泉即此。”
“野館湯泉”的“館”,是館驛之意。隨着湯頭温泉名聲的傳播,它也越來越受到官僚、文人的垂青。面對這種情況,當地人建起了簡易的館舍,供遠道而來的客人休息和住宿,這種簡陋的臨時住所被稱為“野館”。久而久之,幾經翻建,野館面積逐漸加大,設施條件也有了更新,便成為琅琊一道獨特的風景。明代詩人舒祥把野館湯泉尊為“琅琊八景”之一。由此也可以想見明清時期湯頭温泉境況之繁盛,位置之重要。而由這些記載,可以看出,湯頭温泉的名稱經歷了我國古代的史籍記載中由早期《水經注》中的“温泉陂”到明清時期人們熟知的“野館湯泉”的轉變。 [1-2] 

野館湯泉發生實例

中國古代帝王和歷史文化名人多次在此觀賞、遊覽、沐浴。民國《續修臨沂縣誌》稱,其地“有温泉二,一在村內,—在村外。舊為男女浴處。砌石為池,泉自石隙側出,熱如沸湯。在村內者,熱至攝氏四十五度上下;在村外者,幾至五十六七度。浴者非入之慚,則不能忍受。色深碧,質多硫磺及鹽,爬搔委頓之疾,浴之輒愈。遠方多齎糧而至者,以清明節為尤多”。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有記載。
為了讓温泉更好地造福於人民,建國初期,人民政府在此建起了大型浴池,供人們沐浴。1956年,國家又在這裏建了中國煤礦工人臨沂療養院。1976年,湯頭鎮也在這裏興建大型浴池,開設了療養院。改革開放以來,這裏發生了巨大變化,隨着臨沂城市建設的不斷髮展和基本建設的加快,臨沂形成了密集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公路等交通網,來温泉的交通十分方便。温泉的設施建設不斷更新,除水療外,還可配合電療、光療、針灸等。現在,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海內外人士來此醫療、度假。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