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韭

鎖定
野韭(Allium ramosum L.)是石蒜科葱屬植物。 [6]  根狀莖粗壯,鱗莖圓柱狀,外皮暗黃色至黃褐色;葉三稜狀條形,背面具呈龍骨狀隆起的縱稜;花葶圓柱狀,具縱稜,傘形花序半球狀或近球狀,花為白色或稀淡紅色;子房呈倒圓錐狀球形。 [7]  花果期為6月底到9月。 [8] 
野韭原產於中國, [9]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等地,在蘇聯中亞、西伯利亞地區以及蒙古也有分佈。 [8]  野韭喜冷涼,耐霜凍,耐低温,喜温和的氣候條件下,對光照反應不敏感,耐旱性強, [10]  喜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肥沃壤土。 [11]  野韭的繁殖方式主要為種子繁殖和株芽繁殖。 [12] 
據《藥用本草》記載野韭有温腎陽、強腰膝、除胃熱、活血瘀、解藥毒等功效, [13]  野韭可炒食、湯用或作餡,民間常用野韭菜與鯽魚作湯,味道鮮美, [8]  野韭常用於花境配置,有一定的觀賞作用, [14]  部分地區還為野韭建立野韭保護地,有良好的文化影響力。 [15] 
中文名
野韭 [3]  [5] 
拉丁學名
Allium ramosum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天門冬目
石蒜科
葱屬
野韭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野韭形態特徵

野韭
野韭(9張)
具橫生的粗壯根狀莖,略傾斜。鱗莖近圓柱形;鱗莖外皮暗黃色至黃褐色,破裂成纖維狀,網狀或近網狀。三稜狀條形,背面具呈龍骨狀隆起的縱稜,中空,比花序短,寬1.5-8毫米,沿葉緣和縱稜具細糙齒或光滑。
花葶圓柱狀,具縱稜,有時稜不明顯,高25-60釐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至2裂,宿存;傘形花序半球狀或近球狀,多花;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2-4倍,基部除具小苞片外常在數枚小花梗的基部又為1枚共同的苞片所包圍;花白色,稀淡紅色;花被片具紅色中脈,內輪的矩圓狀倒卵形,先端具短尖頭或鈍圓,長(4.5-)5.5-9(-11)毫米,寬1.8-3.1毫米,外輪的常與內輪的等長但較窄,矩圓狀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先端具短尖頭;花絲等長,為花被片長度的1/2-3/4。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合生部分高0.5-1毫米,分離部分狹三角形,內輪的稍寬;子房倒圓錐狀球形,具3圓稜,外壁具細的疣狀突起。花果期6月底到9月。 [1] 

野韭產地生境

野韭原產於中國, [9]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等地,在蘇聯中亞、西伯利亞地區以及蒙古也有分佈。 [8]  野韭喜冷涼,耐霜凍,耐低温,喜温和的氣候條件下,對光照反應不敏感,耐旱性強, [10]  喜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肥沃壤土。 [11] 

野韭繁殖方法

野韭的繁殖方式主要為種子繁殖和株芽繁殖。 [12] 

野韭種子處理

春播,種子不需進行預處理,可進行幹種直播。如夏季播種,應對種子進行催芽,在播種前4-5天,將種子放入30-40℃温水中攪拌,撇除癟種子,浸泡24小時後,撈出種子放入盆內,蓋上濕布,氣温控制在16-18℃,2-3天后有胚根伸出即可播種。 [2] 

野韭播種方法

春播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夏播一般在6月上旬至下旬。播種分為條播和撒播兩種方式。條播是沿着畦牀每隔10釐米開一條1.8-2釐米深的溝,將種子撒入溝內,然後覆土1-1.5釐米。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牀表面,然後覆蓋1-1.5釐米的細土。每畝播種量為2-3千克。 [2] 

野韭栽培技術

野韭苗期管理

春播出苗一般需要15天左右,夏播則需要7天左右。為了保持牀面濕潤,可用松針或草簾覆蓋牀面。每天向牀面噴水1次,以浸透牀面5釐米左右為宜。為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可結合噴水向牀面噴施25%辛硫磷1000倍液。苗出齊後,撤去覆蓋物,應及時除去牀面上的雜草。 [2] 

野韭選地整地

林地選擇:選擇鬱閉度在0.6以下,行距≥2米的樟子松人工幼林地。坡度≤20°,坡向以向陽為宜。土壤以砂土至中壤質地為宜,土層20釐米以上即可。 [2] 
整地作牀:整地前應清除地表雜草、枯枝和石塊,每畝施0.5-1噸腐熟農家肥,進行翻耙,深度20釐米左右,整平耙細,做成牀面寬1.2-1.3米、深15-18釐米、步道寬40釐米的畦牀。 [2] 

野韭栽植管理

移栽:播種當年9月中旬或次年4月中下旬進行移栽。邊挖邊栽,沿畦牀開3釐米深溝,行距為15釐米,株距為3-5釐米,覆土踩實,澆透水。 [2] 
撫育管理:生長季如特別乾旱,則應及時補充水分,防治因乾旱造成苗木乾枯、死亡而影響產量。每年5-6月,追肥1-2次,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採用向畦牀表面揚撒的方法。 [2] 

野韭病蟲防治

病害:野韭主要病害是葱紫斑病,又稱黑斑病、輪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病斑橢圓形至紡錘形,通常較大,長徑1-5釐米或更長,紫褐色,斑面出現明顯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部長出深褐色至黑灰色黴狀物,此即為本病病徵(分生孢子梗與分生孢子)。當病斑相互融合和繞葉或花梗擴展時,致全葉(梗)變黃枯死或倒折。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1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三甲基硫菌靈可濕粉1500倍液,每隔7-15天防治1次,交替噴施,前密後疏。 [2] 
蟲害:野韭主要蟲害為葱地種,以幼蟲蛀入葱蒜等鱗莖,引起腐爛、葉片枯黃、萎蔫,甚至成片死亡。可用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噴灑防治。 [2] 

野韭主要價值

野韭食用

野韭可炒食、湯用或作餡,民間常用野韭菜與鯽魚作湯,味道鮮美, [8]  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嫩葉中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外,還含有鈣、鐵、胡蘿蔔素、維生素等。野韭菜花每百克蛋白質含量,比栽培韭菜花高0.5倍左右。鐵和纖維素含量比栽培韭菜花高20多倍。 [2] 

野韭藥用

據《藥用本草》記載野韭有温腎陽、強腰膝、除胃熱、活血瘀、解藥毒等功效。 [13] 

野韭觀賞

野韭常用於花境配置,有一定的觀賞作用。 [14] 

野韭保護現狀

部分地區還為野韭建立野韭保護地,有良好的文化影響力。 [15] 
參考資料
  • 1.    野韭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黃瑛.紅花爾基野韭林下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7,(第3期):108-109
  • 3.    野韭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6-04]
  • 4.    野韭 Allium ramos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3]
  • 5.    野韭 Allium ramos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6.    讀秀:劉全儒,王辰主編,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03,第161頁
  • 7.    野韭 Allium ramosum|iPlant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8.    野韭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3-24]
  • 9.    讀秀:馬德偉等著,中國蔬菜花粉掃描電鏡圖解,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07,第96頁
  • 10.    讀秀:《農區生物多樣性編目》編委會編,農區生物多樣性編目 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11,第406頁
  • 11.    讀秀:徐踐,馬萱,嶽瑾編著,野菜栽培技術問答,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04,第118頁
  • 12.    讀秀:徐踐,馬萱,嶽瑾編著,野菜栽培技術問答,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04,第119頁
  • 13.    讀秀:王興舟著,貯雲集,大眾文藝出版社,2012.04,第211頁
  • 14.    讀秀:郝慶雲,河北省野生觀賞植物圖鑑,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2,第219頁
  • 15.    讀秀:陳風波,陳風華,劉燕燕總主編,烏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系列叢書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7.12,第18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