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薊

鎖定
野薊(Cirsium maackii Maxim.)菊科薊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莖被長毛,上端接頭狀花序下部灰白色,有密絨毛,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長橢圓形、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向下漸窄成翼柄,柄基有時半抱莖,連翼柄長20-25釐米,頭狀花序單生莖端,或排成傘房花序,痩果淡黃色,偏斜倒披針狀;冠毛白色,花果期6-9月。 [3] 
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及四川,俄羅斯遠東地區及朝鮮等地,生於山坡草地、林緣、草甸及林旁。 [3] 
(概述圖數據來源 [6] 
中文名
野薊
拉丁學名
Cirsium maackii Maxim.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薊屬
野薊
分佈區域
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及前蘇聯,朝鮮

野薊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50釐米,不定根可以發育成蘿蔔狀的塊根。 [2] 
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多細胞長或短節毛,上部特別接頭狀花序下部灰白色,有稠密的絨毛。 [2] 
野薊 野薊 [3]
基生葉和下部莖葉全形長橢圓形、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向下漸狹成翼柄,柄基有時擴大半抱莖,柄翼邊緣三角形刺齒或針刺,包括翼柄長20-25釐米,寬7-9釐米,羽狀半裂、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4-8對,半長橢圓形,中部側裂片較大,寬1-2釐米,全部側裂片邊緣具大形或小形三角形刺齒及緣毛狀針刺,有時邊緣刺齒裂度較深而使葉呈現近乎二回羽狀態,刺齒頂端有針刺,針刺較長,長達5毫米,齒緣針刺及緣毛狀針刺較短,長不足1毫米;向上的葉漸小,與下部及基生葉同形,等樣分裂或不裂而邊緣有刺齒,基部擴大的耳狀抱莖。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沿脈被稀疏的多細胞長或短節毛,下面灰色或淺灰色,被稀疏絨毛,或至少上部葉兩面異色。 [2] 
頭狀花序單生莖端,或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直徑2釐米。總苞片約5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及中層長三角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6-13毫米,寬2-2.5毫米,頂端急尖成短針刺,針刺長不足0.5毫米,邊緣有緣毛;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2.3釐米。全部苞片背面有黑色粘腺。小花紫紅色,花冠長2.4釐米,檐部與細管部等長,5裂不達檐部中部。 [2] 
瘦果淡黃色,偏斜倒披針狀,長4毫米,寬1.8毫米,壓扁,頂端截形。冠毛多層,白色,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脱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達2釐米,內層頂端紡錘狀擴大。花果期6-9月。 [2] 

野薊近種區別

野薊天山薊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5-90釐米,自中部或自基部分枝,全部莖枝有條稜,被稠密的多細胞長節毛及稀疏的蛛絲毛。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2-27釐米,寬約7釐米,羽狀深裂,下部收窄成有翼的葉柄,翼柄邊緣有刺齒;側裂片4-8對,三角狀卵形或半橢圓形,邊緣有3-5個刺齒及緣毛狀針刺,齒頂有針刺,齒頂針刺較長,長5-11毫米,緣毛狀針刺較短,長0.5-2毫米;向上的葉漸小,披針形或長披針形,基部耳狀擴大半抱莖;接花序下部的葉更小,邊緣刺齒針刺化。全部葉質地薄,兩面異色,上面綠色,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絨毛。頭狀花序直立,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花序。總苞卵球形或卵形,直徑2釐米,無毛。總苞片7-8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三角狀鑽形、長卵狀鑽形至披針狀鑽形,全長0.8-1.6釐米,寬2-3毫米,鑽狀針刺長4-8毫米,平展或反折,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至線形,長1.2-2釐米,頂端膜質漸尖。小花黃色或白色,花冠長1.9釐米,檐部長1.1釐米,不等5淺齒,細管部長8毫米。瘦果偏斜楔狀倒披針形,褐色,有黑色縱條紋,長4毫米,寬1.5毫米。冠毛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脱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白色,長達1.5釐米。花果期7-9月。
分佈新疆天山地區(烏魯木齊、康阜、伊寧、二台)及準噶爾盆地(沙灣、瑪納斯)。生於山坡、山谷林緣、草灘、河灘地或溪旁,海拔1000-2000米。蘇聯中亞(塔爾巴哈台山)。模式標本採自蘇聯穆薩爾特河流域。在與賽裏木薊(C.sairamense(C.Winkl.)O.et B.Fedtsch.)的共同分佈區內,可能二者有雜交現象的發生。 [4] 

野薊蓮座薊

多年生草本,無莖,莖基粗厚,生多數不定根,頂生多數頭狀花序,外圍蓮座狀葉叢。蓮座狀葉叢的葉全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0)-10(21)釐米,寬2.5(3.5)-3(7)釐米,羽狀半裂、深裂或幾全裂,基部漸狹成有翼的長或短葉柄,柄翼邊緣有針刺或3-5個針刺組合成束;側裂片4-7對,中部側裂片稍大,全部側裂片偏斜卵形或半橢圓形或半圓形,邊緣有三角形刺齒及針刺,齒頂有針刺,齒頂針刺較長,長達1釐米,邊緣針刺較短,長2-4毫米,基部的側裂片常針刺化。葉兩面同色,綠色,兩面或沿脈或僅沿中脈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頭狀花序5-12個集生於莖基頂端的蓮座狀葉叢中。總苞鍾狀,直徑2.5-3釐米。總苞片約6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長三角形至披針形,長1-2釐米,寬2-4毫米,頂端急尖,有長不足0.5毫米的短尖頭;內層及最內層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2.5-3釐米,寬2-3毫米,頂端膜質漸尖;全部苞片無毛。小花紫色,花冠長2.7釐米,檐部長1.2釐米,不等5淺裂,細管部長1.5釐米。瘦果淡黃色,楔狀長橢圓形,壓扁,長5毫米,寬1.8毫米,頂端斜截形。冠毛白色或污白色或稍帶褐色或帶黃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脱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2.7釐米,向頂端漸細。花果期8-9月。
蓮座薊
蓮座薊(1張)
分佈東北、內蒙古及新疆(烏恰、特克斯等)。生於平原或山地潮濕地或水邊,海拔500-3200米。蘇聯(中亞、西伯利亞)和蒙古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蘇聯中亞巴爾哈什地區。 [5] 
(圖冊數據來源 [5] 

野薊生長環境

野薊 野薊 [3]
生於山坡草地、林緣、草甸及林旁,海拔140-1100米。 [1] 

野薊分佈範圍

野薊 野薊 [3]
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及四川。蘇聯遠東地區及朝鮮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松花江流域。 [1] 

野薊本種提示

野薊 野薊 [3]
本種在葉的裂度上有些變化。東北地區的葉幾呈二回羽狀分裂狀態,一回幾全裂,末回裂片較細長;江蘇及浙江某些地區的植株,葉常淺裂,裂片較寬大,邊緣刺齒小而且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