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竹蘭

鎖定
野竹蘭,中藥名。為蘭科植物小花火燒蘭Epipactishelleborine (L. ) Crantz的根。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具有清肺止咳,活血,解毒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胸脅滿悶,腹瀉,腰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別    名
膀胱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火燒蘭屬
小花火燒蘭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
中文學名
野竹蘭
採集時間
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9-15g

野竹蘭入藥部位

根。

野竹蘭性味

味苦,性寒。

野竹蘭歸經

歸肺經。

野竹蘭功效

清肺止咳,活血,解毒。

野竹蘭主治

用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胸脅滿悶,腹瀉,腰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野竹蘭相關配伍

1、治肺熱咳嗽:小花火燒蘭20g,水煎服。
2、治咽喉腫痛:小花火燒蘭、果上葉各20g,水煎服。
3、治胸肋滿悶:小花火燒蘭、蜘蛛香各10g,水煎服。
4、治蛇咬傷:小花火燒蘭適量,搗爛敷傷口四周。

野竹蘭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野竹蘭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野竹蘭形態特性

地生草本,高20-70釐米;根狀莖粗短。莖上部被短柔毛,下部無毛,具2-3枚鱗片狀鞘。葉4-7枚,互生;葉片卵圓形、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罕有披針形,長3-13釐米,寬1-6釐米,先端通常漸尖至長漸尖;向上葉逐漸變窄而成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長10-30釐米,通常具3-40朵花;花苞片葉狀,線狀披針形,下部的長於花2-3倍或更多,向上逐漸變短;花梗和子房長1-1.5釐米,具黃褐色絨毛;花綠色或淡紫色,下垂,較小;中萼片卵狀披針形,較少橢圓形,舟狀,長8-13毫米,寬4-5毫米,先端漸尖;側萼片斜卵狀披針形,長9-13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漸尖;花瓣橢圓形,長6-8毫米,寬3-4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唇瓣長6-8毫米,中部明顯縊縮;下唇兜狀,長3-4毫米;上唇近三角形或近扁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3-4毫米,先端鋭尖,在近基部兩側各有一枚長約1毫米的半圓形褶片,近先端有時脈稍呈龍骨狀;蕊柱長約2-5毫米(不包括花葯)。蒴果倒卵狀橢圓狀,長約1釐米,具極疏的短柔毛。花期7月,果期9月。

野竹蘭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或草坡上。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

野竹蘭藥材性狀

本品根狀莖短而粗,棕褐色,頂端具莖殘基或莖痕,其中下部密生肉質根,彎曲,長3-8cm,直徑1-2mm,外表皮棕褐色。表面具縱皺紋及鬚根或鬚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稍不平整,白色,中央具黃色髓心。氣微,味苦。以根條粗壯,均勻,色棕褐者為佳。

野竹蘭藥理作用

1、可抑制在人胚肺、人宮頸癌及馬噠犬腎細胞中的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I型(HIV-1)及Ⅱ型(HIV-2)。
2、對抗人類鉅細胞病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及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
3、干擾病毒與靶細胞的融合水平。

野竹蘭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理氣行血。治跌打損傷。”
[1-5]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4.    羅獻瑞主編;陳書坤,趙素雲冊主編;孫西等繪.《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6冊》: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1
  • 5.    汪毅主編.《精編中草藥圖譜 4 便攜本》: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