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甘草

(車前科野甘草屬植物)

鎖定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是車前科、野甘草屬草本或為半灌木狀植物。莖多分枝,枝有稜角及狹翅,無毛。葉對生或輪生,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花單朵或更多成對生於葉腋,花梗細;無小苞片,萼分生,齒4,卵狀矩圓形;雄蕊4,近等長,花葯箭形,花柱挺直,柱頭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圓形至球形,室間室背均開裂,中軸胎座宿存。 [1] 
原產美洲熱帶,廣佈於全球熱帶;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香港、海南、上海。多生於25-450米的荒地、山坡、路旁。 [1]  [4-5] 
全株入藥,疏風止咳;清熱利濕。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小便不利;腳氣水腫;濕疹;痱子。 [8] 
野甘草為常見農田和草坪雜草。在中國海南為螺旋粉蝨的寄主植物。防治方法可採用人工及生物防除或化學防除。 [5] 
中文名
野甘草
拉丁學名
Scoparia dulcis L. [2] 
別    名
冰糖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車前科
野甘草屬
野甘草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野甘草植物學史

別稱由來:野甘草的莖葉放口中嚼之有甜味,因此又有稱為“冰糖草”。 [9] 

野甘草形態特徵

野甘草宏觀特徵

直立草本或為半灌木狀,高可達100釐米,莖多分枝,枝有稜角及狹翅,無毛。葉對生輪生,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者達35毫米,寬者達15毫米,枝上部葉較小而多,頂端鈍,基部長漸狹,全緣而成短柄,前半部有齒,齒有時頗深多少缺刻狀而重出,有時近全緣,兩面無毛。 [1] 
花單朵或更多成對生於葉腋花梗細,長5-10毫米,無毛;無小苞片,萼分生,齒4,卵狀矩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有鈍頭,具睫毛,花冠小,白色,直徑約4毫米,有極短的管,喉部生有密毛,瓣片4,上方1枚稍稍較大,鈍頭,而緣有齧痕狀細齒,長約2-3毫米;雄蕊4,近等長,花葯箭形,花柱挺直,柱頭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圓形至球形,直徑2-3毫米,室間室背均開裂,中軸胎座宿存。 [1]  [3]  花果期夏秋季或幾全年。 [5] 

野甘草微觀特徵

根橫切面:木栓層由4-5列細胞組成,多呈扁平狀,類長方形,排列整齊,往往多層相迭,細胞壁木栓化,呈褐色。皮層較寬,為數層薄壁細胞組成,細胞呈長卵圓形、圓形以及不規則多角形,排列疏鬆,有明顯的細胞間隙,偶見大型裂隙,斷續排列成環。韌皮部較狹窄,細胞小而不規則。形成層為2-3列排列整齊的扁平細胞組成。木質部較寬,約佔2/3左右,導管多單個散在,偶見幾個相連,木射線明顯。 [6] 
莖橫切面:莖的橫切面略呈圓柱形,有六條縱稜,稜角處為厚角組織。表皮由一列排列整齊緊密、扁平的細胞組成,外壁稍厚,常見由4-5個細胞組成的非腺毛。皮層所佔比例較小,細胞大,壁薄,多為球形或橢圓形,排列疏鬆,靠近表皮的細胞具有葉綠體,有斷續排列成環狀的不規則小型裂隙。維管束為外韌型,呈放射狀排列,韌皮部較狹窄,約佔莖的1/8,由篩管、伴胞、韌皮薄壁細胞和韌皮纖維組成,細胞小且不規則。木質部比例較大,約佔莖的1/4,由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和木纖維組成。髓部較寬,約為莖的1/2,呈類三角形,常有針晶束分佈。 [6] 
葉片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一列,排列緊密,均有氣孔和腺鱗分佈,上表皮細胞較大,外壁厚,多不規則,下表皮細胞類方形。柵欄組織1列,細胞內含有大量葉綠素,與海綿組織分化明顯。主脈維管束為半月形,外韌型,維管束上下方均有厚角組織,木質部位於向莖面,導管呈放射狀徑向排列。 [6] 
葉表皮片:上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側壁(垂周壁)呈波浪狀,彼此互相嵌合,有腺鱗分佈,由6-8個細胞組成;上表皮氣孔器為不定式,下表皮為不等式,偶見直軸式。 [6] 
粉末:灰綠色,澱粉粒多為單粒澱粉,偶見覆粒,直徑10-30微米。導管多為螺紋導管,直徑20-34微米。纖維有2種,一種細長,壁厚,另一種壁薄,兩頭稍尖,直徑12-32微米。腺鱗成羣存在,腺頭由6-8個細胞組成,直徑85-120微米。非腺毛偶見,由3-4個細胞組成。可見木栓細胞碎片,細胞呈正方形及多角形。 [6] 

野甘草產地生境

原產美洲熱帶,廣佈於全球熱帶;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香港、海南、上海。多生於25-450米的荒地、山坡、路旁,喜濕潤環境,但在海岸沙地也能生長。 [1]  [4-5] 

野甘草繁殖方法

  1. 外植體培養:以野甘草未開裂果實為外植體。在自來水下衝洗數次後,在無菌條件下用體積分數75%乙醇浸泡材料約30秒,用2克/升的昇汞溶液分別滅菌20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沖洗3-5次。培養基添加20克/升蔗糖、4克/升瓊脂粉、pH5.8的培養基中。光照強度2500勒克斯,每日光照10小時,培養温度(25±1)℃。 [7] 
  2. 叢生芽的誘導:將消毒好的果實剖開,接種到MS+2.0毫克/升6-BA+0.1毫克/升NAA培養基上,培養15-25天,果實上面形成許多綠色顆粒狀小芽點,並進一步分化成叢生芽。 [7] 
  3. 叢生芽增殖培養:將叢生芽接種到MS+1.0毫克/升IBA+2.0毫克/升6-BA+0.3毫克/升NAA的增值培養基上,增殖效果較好,增殖率達488.68%。 [7] 
  4. 生根培養:將叢生芽轉入不添加激素的1/2MS培養基中誘導生根,7-15天后長出完整的根系,生根效果好,生長速度快,根粗壯,分枝多,生根率達100%。 [7] 
  5. 煉苗和移栽:野甘草試管苗長至5釐米以上時,先將組培瓶從培養室中移至氣温較低的室內3天,然後打開瓶蓋煉苗5天,最後取出試管苗用自來水洗淨根上附着的培養基,將小苗移栽到營養土中。移栽前期適當遮陰,並加強水分管理,控制温度為25℃左右,濕度為75-95%。經過10多天後可將小苗移入大田栽種。 [7] 

野甘草蟲害防治

野甘草危害症狀

野甘草的常見蟲害為螺旋粉蝨,其為害寄主程度及範圍可因雜食、快速飛翔的遷移能力和對氣候的強適應能力而增加危害寄主時,主要以葉部為主,但發生嚴重時會為害果實或莖部,甚至危害花。 [5]  [14] 

野甘草防治措施

加強檢疫
加強宣傳與檢疫。鑑於螺旋粉蝨是一種極具入侵性的危險生物,一旦入侵很容易大暴發,對中國農業生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還對其缺乏認識和了解,所以,須加大向整個社會、各級政府和部門及廣大羣眾,特別是農民、園藝工人和從事農產品、花卉、苗木、草坪、水果等生產、加工、經營人員的宣傳力度,充分認識螺旋粉蝨,瞭解其防治措施,避免造成人為傳播。加強蔬菜、花卉、苗木、包裝箱等的檢疫檢驗,嚴防傳播。同時加強螺旋粉蝨監測,對中國螺旋粉蝨入侵風險性較高的地區,進行全面細緻的普查、監測,及時掌握螺旋粉蝨的入侵、危害及疫情疫報。 [14] 
化學防治
將卵浸於藥液處理,以2.8%聯苯菊酯EC 2000倍殺卵效果比較好。對若蟲的防治可以選用2.8%溴氰菊酯乳劑1000倍、90%滅多威可濕性粉劑1800倍、50%馬拉硫磷乳劑1000倍、50%氧化樂果溶液1000倍、5%吡蟲啉乳劑3000倍。採用藥劑注幹技術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0%樂果液劑的效果最好,其次為20%吡蟲啉濃可溶劑和10%啶蟲脒乳油。據報道,用家用洗滌劑和肥皂的稀釋液也可有效防治螺旋粉蝨。 [14] 
生物防治
螺旋粉蝨是一個外來入侵種,應用傳統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一些天敵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記錄的天敵有91種,其中捕食性81種,寄生性10種,有重要意義的有3種小毛瓢蟲,包括Delphastus catalinae (Horn)、Nephaspis oculatus Blatchley、Nephaspis bicolor (Gordon),還有3種寄生蜂,即海地恩蚜小蜂(Encarsia haitiensis Dozier)、哥德恩蚜小蜂(Encarsia guadelopupae Viggiani)和釉小蜂(Euderomphale vittata Dozier),這3種寄生蜂尤被重視。 [14] 

野甘草主要價值

野甘草藥用

入藥來源:野甘草的全株。 [8] 
化學成分 :全株含無羈萜(friedelin),β-粘黴烯醇(glutinol),α香樹脂醇(α-amyrin),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依弗酸(ifflaionic acid),野甘草種酸(dulcioic acid),野甘草屬酸(scoparic acid)A、B、C,野甘草屬醇(scoparinol),野甘草種醇(dulic-nol),苯並噁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ene),5,7-二羥基-3′,4′,6,8-四甲氧基黃酮(5,7-dihydroxy-3′,4′,6,8-tetramethoxyflavone),5,7,8,3′,4′,5′-六羥基黃酮-7-O-β-D-葡萄糖糖醛酸甘(5,7,8,3′,4′,5′-hex-ahydro xyflavone),木犀草素(luteoline),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2),蒙花甙(linarin),牡荊素(vitexin),異牡荊素(isovi-texin),高山黃芩甙(scutellarin),高山黃芩甙甲指(scutellarin methyl ester),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刺槐素(acacetin),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野甘草醇(dulciol),阿邁靈(amellin)。地上部分含野甘草醇,野甘草屬二醇(scopadiol)。葉含野甘草醇,β-粘黴烯醇,6-甲氧基苯並噁唑啉酮,刺槐素,野甘草酸B及野甘草屬酸A。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六醇(hexacosanol),D-甘露醇(D-mannitol),6-甲氧基苯並噁唑啉酮,依弗酸,白樺脂酸及薏苡素(coixol)。 [8] 
藥性:味甘,性涼。 [8] 
功能主治:疏風止咳;清熱利濕。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小便不利;腳氣水腫;濕疹;痱子。 [8] 
已知的野甘草的乙醇提取物能提高肝抗氧化酶活性,減少脂質過氧化的傷害2;野甘草水提物能抑制胃潰瘍。 [11]  在國際上,對野甘草的研究先後發現其含有生物鹼、黃銅、二萜等活性成分,在此基礎上研究了這些成分的藥理活性,並繼續研究這些成分對降血糖、血壓等的功效。 [12-13] 

野甘草經濟

在中國被製成一種涼茶和有保健功效的草本飲料。 [9]  野甘草的甜味成分是類似於蔗糖的帶甜味的D-甘露醇,可作為口香糖和醒酒藥的添加劑。 [10] 

野甘草物種危害

為常見農田和草坪雜草。在中國海南為螺旋粉蝨的寄主植物。 [5] 

野甘草防治方法

人工及生物防除:精選作物種子,以防擴散。 [5] 
化學防除:除草劑有防除作用。 [5] 
參考資料
  • 1.    野甘草 Scoparia dulc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09]
  • 2.    野甘草-名稱分類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3.    野甘草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4]
  • 4.    李沛瓊、李勇藏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三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年12月:第330-331頁
  • 5.    何家慶著. 中國外來植物[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320.
  • 6.    楊全, 唐曉敏. 野甘草的生藥學研究[J]. 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2012, (2):52-54,1.
  • 7.    杜勤,曲圓圓,潘紫君.冰糖草組織培養快速繁殖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8(03):288-290+294+335.
  • 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 中華本草 7[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389-390.
  • 9.    萬文婷,馬運運,許利嘉,肖培根. 野甘草的現代研究概述和應用前景分析[J]. 中草藥, 2015, 46(16): 2492-2498
  • 10.    韋林利,田慧. 5種廣西特色甜味藥用植物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壯瑤藥研究, 2021, (01): 62-70+184
  • 11.    秦宇航,俞詩柯,邵文堯.野甘草的微生物學效應[J].廣東化工,2022,(第6期): 39-41,90
  • 12.    李宗友. 野甘草的化學、藥理[J]. 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 1994, (02): 11-14
  • 1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389-390
  • 14.    張青文,劉小俠主編,農業入侵害蟲的可持續治理[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3.04:234-23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