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燕麥

(禾本科燕麥屬植物)

鎖定
野燕麥是禾本科燕麥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鬚根較堅韌;桿直立且光滑無毛;葉鞘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葉舌透明膜質,葉片扁平微粗糙,或上面和邊緣疏生柔毛;圓錐花序呈金字塔形,花柄彎曲下垂,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體中部稍下處伸出;穎果被淡棕色柔毛 [7]  ;花果期4-9月 [8]  ;“野燕麥”因長得像燕麥,卻沒特別大的作用而得名 [9] 
野燕麥原產歐洲南部及地中海地區,隨小麥進口傳入中國。19世紀中葉先後在香港和福州採到標本 [10]  。分佈於廣東、廣西,吉林,安徽等省區 [11]  ,也分佈於歐、亞、非三洲的温寒帶地區,並且北美也有輸入。多生於海拔1300-2400之間荒蕪田野或為田間雜草,生命力強 [12]  。繁殖方法一般多為種子繁殖 [13] 
野燕麥果實與全草均可入藥 [12]  。味甘,性平,歸肺經、心經 [14]  。據《廣西中藥資源》記載野燕麥:“主脾虛泄瀉,多汗”。現代臨牀用於治療久病體虛,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咯血,慢性胃腸功能減退所致的飲食不消化、便秘等 [15]  。野燕麥的種子為糧食的代用品及牛、馬的青飼料也是造紙原料 [16] 
中文名
野燕麥 [6] 
拉丁學名
Avena fatua L.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燕麥屬
野燕麥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野燕麥 形態特徵

野燕麥
野燕麥(5張)
一年生。鬚根較堅韌。稈直立,光滑無毛,高60-120釐米,具2-4節。
葉鞘鬆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葉舌透明膜質,長1-5毫米;葉片扁平,長10-30釐米,寬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邊緣疏生柔毛。
圓錐花序開展,金字塔形,長10-25釐米,分枝具稜角,粗糙;小穗長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彎曲下垂,頂端膨脹;小穗軸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節脆硬易斷落,第一節間長約3毫米;穎草質,幾相等,通常具9脈;外稃質地堅硬,第一外稃長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體中部稍下處伸出,長2-4釐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轉。
穎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縱溝,長6-8毫米。花果期4-9月。 [1] 

野燕麥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1300-2400之間荒蕪田野或為田間雜草,生命力強 [12] 
野燕麥 野燕麥

野燕麥分佈範圍

野燕麥原產歐洲南部及地中海地區,隨小麥進口傳入中國。19世紀中葉先後在香港和福州採到標本 [10]  。分佈於廣東、廣西,吉林,安徽等省區 [11]  ,也分佈於歐、亞、非三洲的温寒帶地區,並且北美也有輸入。 [12] 

野燕麥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多為種子繁殖 [13] 

野燕麥 下級分類

野燕麥
野燕麥(3張)
光稃野燕麥(變種)該種野燕麥主要區別在於:外稃光滑無毛。其它性狀,花果期、用途均似原變種。
產我國南北各省。生於山坡草地、路旁及農田中(海拔可高達4000米)。分佈歐洲及温暖的亞洲和北非。模式標本採自德國。
光軸野燕麥(變種)該種野燕麥主要區別在於:外稃光滑無毛;小穗軸節間光滑無毛或微被貼生柔毛。
產陝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蘇、廣東等省。生於農田中或路邊。模式標本採自南京。 [1] 

野燕麥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除為糧食的代用品及牛、馬的青飼料外,常為小麥田間雜草。 [1]  全草可以入藥,味甘,性平。具有收斂止血,固表止汗。主治吐血,便血,血崩,自汗,盜汗,白帶。 [3] 

野燕麥物種危害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4] 
野燕麥是危害青稞等農作物的農田惡性雜草之一,它與農作物爭水肥、爭光照、爭生長空間,並傳播農作物病、蟲、草害。每株野燕麥氮肥吸收量為小麥的1倍,吸水量為小麥的2.5倍,繁殖係數為小麥的3-6倍,爭光和生長空間使作物光合作用受阻,導致作物莖稈質量差,引起青稞嚴重倒伏,成熟延遲,籽粒秕瘦。有些麥類作物病蟲害,如麥類作物赤黴病麥蚜等病菌蟲卵,通過野燕麥傳播到青稞上,青稞野燕麥交互危害。甚至造成青稞病蟲害大流行。嚴重威脅着青稞的正常生長髮育,導致青稞植株變矮、穗小、倒伏、產量降低,品質變劣。

野燕麥防治方法

野燕麥 野燕麥
農業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嚴防傳播蔓延。一是加強植物檢疫,嚴防調種帶入。二是野燕麥危害的地區嚴格精選種子,清除青稞種子中的野燕麥種子。同時建立無野燕麥種子田或穗選種子田,杜絕野燕麥隨青稞種子遠距離傳播。三是要發動羣眾在未抽穗前消滅田埂,渠道野燕麥以減少傳染源。四是妥善處理已成熟的野燕麥,對田間拔除的或隨收穫作物帶入場裏的野燕麥要集中燒燬,作飼料時可加工粉碎,以防擴散。
化學防治:對大面積猖獗危害田,在青稞3葉期每公頃可用20%殺菲克斯6千克加水450千克噴霧,對野燕麥危害較重的休閒地用草甘靈乳油在野燕麥齊苗至拔節期選擇無風的陰天噴霧防治。以上防治措施,經過3-5年的連續防治,可有效防除野燕麥的危害。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