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量

(韓瀚創作詩歌)

鎖定
《重量》是詩人韓瀚創作的一首新詩,寫於1979年8月,發表在《清明》1979年第2期。
此詩語言精練。全詩對烈士犧牲的前因後果未做任何贅述,只抓住“天平”與“重量”,“帶血的頭顱”與“苟活者”兩兩相互比較,言簡意賅,斬釘截鐵。既歌頌了死者的偉大,也鞭撻了貪生怕死者的軟弱。 [1] 
作品名稱
《重量》
創作年代
1979年
作品出處
《清明》
文學體裁
抒情詩
作    者
韓瀚

重量作品原文

重量
她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讓所有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2] 

重量創作背景

張志新烈士在“文革”期間因堅持馬列主義真理,公開揭露林彪一夥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而遭到“四人幫”的殘暴殺害。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被“四人幫”處決的烈士張志新所寫, [3]  緬懷與“四人幫”及其幫兇作堅決鬥爭而英勇犧牲的張志新烈士。 [4] 

重量文學賞析

這首詩很短,讀後卻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覺,確是一首有“重量”的詩作。
詩貴精煉。這首短詩,極為濃縮,只有五行,二十七個字,可思想內涵卻是豐富的。詩人歌唱了與“四人幫”作堅決鬥爭而英勇犧牲的張志新烈士。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蹟,幾千字也難以寫完。當時確也出現了不少詩歌,而此詩卻獨闢蹊徑,另立新意,給了人們深刻的印象。開頭兩句,出語不凡:“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帶血的頭顱”,這是充溢着悲壯之情、使人顫慄的詞語。它使人不由想起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兇殘,想起張志新烈士自覺獻身的英雄氣概。“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的生命價值的天平,它將衡量出一個人的死,是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如今,“帶血的頭顱”一放在天平上,就“讓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可見“帶血的頭顱”何等重,“苟活者”何等輕。強烈的反差,充分顯示出張志新烈士與“苟活者”之間的生命價值的巨大差距。詩使用了“她把……”的句式,表現了“她”的主動,突出了烈士為真理而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詩既歌頌了偉大的張志新,也鞭撻了軟弱的苟活者。不過,這裏值得注意的是,“苟活者”既是指那些貪生怕死之徒,也包括了許多缺乏認識、不敢鬥爭的羣眾,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詩人在內,只有這樣理解,才能深切體會此詩振聾發聵的意義。
詩貴創新。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那顆“帶血的頭顱”放在天平上稱斤論兩,世界上也不存在什麼“生命的天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苟活者”一起放在天平的別一端,但詩卻恰恰這樣寫了,因而給人一種新鮮感。詩人大膽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包含着情思而又高於生活真實的具體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鮮明的憎愛。
乍一看來,詩人的想象悖於常理,其實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來自於生活:為正義而犧牲者拋頭顱、灑熱血,廣大人民羣眾對他們是十分崇敬和景仰的,因此可以説,人民羣眾的心理確實存在着一架“生命的天平”,這架“天平”能夠衡量歷史上的“是”與“非”,偉大和卑鄙。 [5] 

重量名家點評

國家一級作家柯平《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鑑賞大系》:在當時數以百計的給烈士的輓歌中,此篇獨佔魁首。它的藝術上的魅力在於沉痛與警策。不難看出,苟活者這個意象除了包含對世人矇昧偷生的批判外,它更多的帶有作者自我懺悔、檢討的成分,即內省精神。這是這首詩感人至深的更為內在的原因。 [6] 
山西省作協會員蔡智敏《中外微型詩鑑賞》:讀着這首詩凝練、深沉的字句,面對張志新烈士的帶血的頭顱,苟活者是會羞愧得低下頭來,無地自容的。 [7] 
中國作協會員穆仁《當代微型詩500首點評》:當代經典,原兩行。黃鐘大呂不須多。 [8] 

重量作者簡介

韓瀚(1935—),原名韓叔言,筆名朱壁。山東蒼山人。當代詩人。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 年十四歲時參加工作。歷任華東糧食局上海儲運處幹部、蕪湖儲運處幹部、蚌埠第四中學青年團書記、青年團蚌埠市委幹部。1956年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畢業後任《人民中國》雜誌編輯、記者。安徽省第四、五、六、七屆政協委員。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安徽省文聯專業作家,編審。著有詩集《寸草集》《陽春的白雪》《寫在祖國的江河和土地上》等。 [1] 
參考資料
  • 1.    張賢明編著.百年新詩代表作 1949-2017:現代出版社,2017.10:第103頁
  • 2.    孫立權選編.中外名詩選讀: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07:第114頁
  • 3.    北方文藝出版社編.黨的禮讚 詩歌卷:北京文藝出版社,1991.05:第134頁
  • 4.    張賢明著.中國現代名詩100首賞讀:現代出版社,2013.01:第149頁
  • 5.    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3:937-938
  • 6.    毛翰主編.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鑑賞大系: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08:第243頁
  • 7.    ​蔡智敏.中外微型詩鑑賞: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6.08:第111頁
  • 8.    劉有權主編.當代微型詩500首點評:華夏出版社,2011.03: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