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

鎖定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由原重慶市第九十二中學、重慶市玄壇廟小學、重慶市南岸區文化藝術實驗學校、玄壇廟幼兒園4所學校於1997年合併而成。重慶市第九十二中學始創建於1944年的重慶市立師範學校,重慶市玄壇廟小學建於1939年,重慶市南岸區文化藝術實驗學校建於1985年,玄壇廟幼兒園建於1946年;2018年學校整體遷址。
中文名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
外文名
Chongqing Binjiang Experimental School
創辦時間
重慶
辦學性質
公立學校
校    訓
平和立身,個性樹人
校    歌
《濱江濱江,我放飛的起點》
類    別
九年一貫制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歷史沿革

學校於1997年由原重慶市92中、玄壇廟小學、藝校、玄壇廟幼兒園合併而成。
建校最早的是中學部,前身為原重慶市92中,創建於1937年,是抗日戰爭期間,隨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的國民黨中央警官學校
玄壇廟小學建校於1939年,當時校名為十一區實驗中心校, 1946年更名為重慶實驗小學,並附設幼兒園。1949年全國解放後,更名為玄壇廟小學。
玄壇廟幼兒園是塗山鎮地區唯一的一所二級公辦園,原附屬於玄壇廟小學,於1958—1959學年度脱離小學,名為玄壇廟幼兒園。
在南岸區推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1997年3月,重慶市第92中學與玄壇廟小學、玄壇廟幼兒園、南岸區藝校合併,成立了中、小、幼一貫制實驗學校,命名為重慶濱江實驗學校。1997年4月,學校規模發展到中學部25個教學班,小學部20多個教學班,幼兒園3個班。在南岸區教委的領導下,2002年濱江實驗學校中小幼三個部分從經濟、人事等各個方面都做到了統籌安排,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
2018年,學校整體搬遷至南岸區塗山鎮陽光路9號。
2023年9月,興隆壪小學校併入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學校共計49個教學班。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辦學條件

(一)辦學規模
截止2023年3月,學校佔地面積不低於41689㎡(約62.6畝),校舍建築面積不少於21600㎡,300m環形塑膠運動場。有49個教學班,初中14個班,小學35個班,學生2051人。
(二)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有在編教職工94人。學校有高級教師12人,重慶市骨幹教師3人,南岸區骨幹教師36人,區級成長型骨幹教師12人。
(三)硬件設施
截至2018年,學校擁有環形塑膠運動場、室內籃球館、教學樓、學生食堂、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等。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辦學特色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致力於“平和教育”,着眼於“平和少年”的培養,堅守“平和立身,個性樹人”,自覺擔當“厚德精業,守望成長”,堅持“活動引領”“課程引領”“科研引領”三個引領,在“生命健康、品德修養、人文審美、語言表達、學習能力、認同理解、科學探究、自主創新”八個維度下,集師生、家長、社會智慧,探索提出了核心素養校本化表述。為了便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學校創新推出了“1+1+1+N”育人模式,即實現全體濱江學子在體育、勞動技和藝術上達成“三個1”,即“有一項體育能力、會一項勞動技能、愛一項藝術活動”,同時鼓勵學生髮展個性,拓展“N”項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學科及養成教育引領。縱向上,按照小學低段、高段和中學學段劃分,細化為“啓智明理、知行修遠、明辨樂學”三個階段性目標課程,進而通過學科及養成教育實現小學低段夯實基礎、小學高段承前啓後、中學學段遷移創新的目標。
學校課程方案的設計與學校文化理念具有一致性,其實施過程正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做中學”“做中思”。我校根據“平和教育”理念、“平和少年”育人目標進行了課程設計,將學校“平和課程”目標設定為三方面:達成學生基礎性發展,具備學習能力;達成學生主動性發展,具備人文素養;達成學生創造性發展,具備創新精神。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學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指導下,針對我校九年一貫制特色的優勢,為實現學校育人目標,我校通過整體設計對一至九年級的教育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開發和設計,形成了學校 “平實和生”的校本化課程體系,從形態性分類,包括“平實”N學科課程 、“和生”系列活動課程。
“平實”學科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主要構成,是平和立身的基礎,其目標是達成學生間接經驗體系和系統學科知識、技能的獲得,形成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文化素養。小學階段學科夯實基礎,讓學生“習得”“養成”,有豐富的生長態度,重點關注“學力”效度的培養;中學階段主要立足學科課程建設,整合學科教學內容、資源,提升課堂有效性,讓學生從“習得”走向“遷移”“創新”,以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和生”活動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補充,是個性樹人的載體,其目標是達成學生直接經驗和人文、科學、創造、審美、德性等方面的發展,形成面向未來社會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素養。小學部主要立足活動課程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儘量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凝鍊富有濱江“平和教育”理念特色的課程文化,以促進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學部主要立足於精品課程建設,開發“適性揚才”的特色課程,滿足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和展示,多渠道、多維度打造具有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協作精神的高素養人才。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文化傳統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學校標識

學校標識 學校標識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精神文化

校 訓:“平和立身,個性樹人” [1] 
辦學理念:“追求 [2]  平和,發展個性”
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博學多思、平實友善、堅忍不拔的平和少年”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總支書記、校長
餘鋒 [3] 
黨總支副書記
徐彬 [4] 
副校長
羅倫、張瑾玥 [3]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知名校友

姓名
職務/成績
陳昌智
原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任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 [5] 
徐榮凱
曾任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原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宋乃慶
西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原西南師範大學校長。主持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一、二、三等獎,高等教育國家優教成果(數學教育)一等獎,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人文社科一等獎、三等獎等國家省(部)級獎勵23項。
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5] 
王嘉玲
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總船長,中國航運界唯一一位女總船長,曾先後當選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也曾榮獲全國先進女職工、勞動模範、十大女傑等榮譽稱號。
粟永萍
現任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防原醫學教研室、全軍複合傷研究所主任、所長,創傷、燒傷與複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被評為“全國首屆醫學百名科技之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997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並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獲“求是實用工程獎”,榮立個人二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