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鎖定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又名重慶市機電工業學校)創建於1957年。隸屬於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領導和管理,接受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的業務指導和管理。
2007年經市政府批准,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和原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整體合併,組建新的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2011年8月學校遷建新校區,佔地622畝,現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在校生近1萬人,教職工500餘人。 [1] 
中文名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簡    稱
農機校、機電校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公立學校
主管部門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
現任領導
校長,黨委委員:陳長法
院系設置
農業機械系 機電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 農業工程系 現代服務系
地    址
永川區興龍大道2號
類    型
重慶市屬事業單位
屬    性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2] 
中國 - 澳大利亞合作伙伴學校
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示範基地
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評估試點學校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學校簡介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是經重慶市政府批准,由兩所國家級重點中專重慶市機電工業學校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整合而成的一所全日制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新的重慶市機電工業學校是一所起點更高、規模更大、管理更規範、特色更明顯、競爭力更強的中職學校。學校地處永川城區,佔地600餘畝,在校學生10000餘人。學校現有教職工5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150餘人。實驗大樓、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計算機中心、電子、電工實作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機電數控實習車間、汽車試驗室、汽車駕訓隊、校內實習工廠及十一個校外實訓基地。現有計算機1500餘台,建成了數字化校園,開通了校園一卡通。圖書館藏書20餘萬冊,中外雜誌期刊200餘種,設有先進的電子閲覽室。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歷史沿革

現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是由原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和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兩所國家級重點中專整合而成。2007年12月,為了整合農業職教資源,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正其的主導下,通過實地考察,多方論證,重慶市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兩所功能相近,實力相當的農業中職學校原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和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兩所國家級重點中專強強聯合,組建規模更大、起點更高的農業職業學校——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增掛“重慶市機電工業學校”校牌)。現任校長彭勇,黨委書記範本。
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的前身為四川省江津農業機械化學校,於1977年8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校址確定在永川中山大道東段168號(原永川東外街297號),校區佔地面積2.8畝,教職工10餘人,在校生約100人,首任校長王道一,學校受四川省農機局和江津地區地委行署雙重領導。1981年,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後,學校也更名為“四川省永川農業機械化學校”,學校性質和隸屬關係不變;1983年,永川地區劃歸重慶後,學校更名為“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隸屬重慶市農機水電局主管。2000年12月,重慶市教委,重慶市編委同意學校增掛“重慶市機電工業學校”校牌。
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從1977年建校到2007年的三十年間,學校發生了巨大變化,佔地面積擴展到133畝,在校生達到4000餘人,教職工達220人,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學校成為中澳職教合作伙伴學校。
原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始建於1958年8月,原名四川省江津農業學校,由四川省重慶農業學校(原一農校)中的江津地區籍學生共303人劃撥出來,同時劃撥教職員工20人,於是年8月8日成立起來的。校址在江津城東門外武城山,學校受四川省農業廳和江津地委、行署的雙重領導,首任校長趙子信(副校長,主持工作)。
1963年,校名變更為“四川省江津地區農業學校”,隸屬關係不變。1966年7月至1968年12月,因“文革”干擾,學校停課;1969年至1973年學校停辦。1972年5月,學校成立江津地區農業學校革命委員會。1970年4月,江津長風機械廠以農校停辦為由,要求將農校佔地處理給廠方。經農校軍管小組與長風廠幾次協商後,決定將農校校舍及土地作價21萬元賣給長風機械廠,至此,農校名存實亡,教職工及家屬暫住江津地區衞校。
1973年,江津地區革命委員會通知:農校立即復辦。是年11月,學校負責人先後到永川黃瓜山“五·七”幹校、江津油溪農場、榮昌種豬場、合川銅溪農場、永川三教區、永川青峯農場等地選址,均被否決,最後選定永川南大街小橋子92號作為新校址,修建新校區。1974年,撤銷江津地區農校革命委員會,恢復“四川省江津地區農業學校”校名。任命張鍾煜為校長。1981年,因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學校校名也因此更名為“四川省永川地區農業學校”,1983年,國務院決定,將永川地區劃歸重慶市管轄,校名因此變更為“重慶市永川農業學校”。1985年,學校更名為“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
1985年至2007年,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得到了快速發展。至2007年,學校在校生人數達2000餘人,教職工200餘人,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農業部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慶市最佳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7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夏祖相率重慶市農機水電局,重慶市農業局,重慶市教委等部門在永川區公安局會議室,召集原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和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全體教職員工,代表重慶市人民政府宣佈決定:將兩所學校整體合併,合併後的學校定名為: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隸屬重慶市農機局主管,並同時宣佈任命:彭勇為校長,嚴明為黨委書記。2008年,因重慶市農辦、重慶市農機局、重慶市農業局合併組建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學校的隸屬關係變為重慶市農委領導。2009年,學校根據重慶市政府做大做強農業職業教育的指示,選址修建新校區。經學校選址考察組反覆篩選,綜合考慮,最後確定新校址選在永川區興龍大道2號,徵地853畝,將學校整體搬遷。新校區於2010年10月動工,並舉行了簡短的開工典禮。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攻堅克難,大幹苦幹,一期工程於2011年8月完工,學校於2011年8月26日整體搬遷入駐。二期工程將於2012年底完工,預計2013年完成全部工程。
搬遷入駐新校區後,學校迎來新一輪大發展,實現了戰略轉型。2011年招生4264人,2012年招生4000人。在校生規模達10000餘人。2011年,學校成為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建設單位,學校黨政班子連續四年年度考核第一名,學校成為重慶市農業系統的排頭兵,全國職業教育“明星學校”,永川職教城的“形象代言人”,來自中央,全國各地的考察交流客人絡繹不絕。學校正加緊推進二、三期建設工程,蓬勃發展的新校園與神女湖、望賢公園融為一體,屹立在成渝高速永川道口,以海納百川的氣概笑迎四海賓朋,積極創造條件,申辦高職院校。學校努力打造最美職業院校。 [3-4] 
校園景色 校園景色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開設專業

學校開設有農機使用與維護、農村電氣技術、農業與農村用水、汽車維修、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機電技術、模具製造、電子技術、建築施工、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電子商務、服裝設計與工藝、會計電算化、酒店管理等29個專業。
機電工程系數控技術、機電技術(工業機器人運用與維修)、機械製造、模具製造、電子技術、農村電氣技術
汽車系:汽車應用與維修、汽車製造與檢測、農機使用與維護
農業工程系:建築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給排水工程施工與運行、房地產營銷與管理、
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農業與農村用水、茶葉生產與加工
信息工程系: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電子商務
現代服務系:學前教育、航空服務、服裝設計與工藝、會計電算化、旅遊、酒店管理、
農村經濟綜合管理
國家示範特色專業類: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農機使用與維護、農村電氣技術、農村經濟綜合管理、
農業與農村用水、茶葉生產與加工
學校第二課堂豐富多彩,有文學社、藝術團、書畫協會、計算機協會、交際禮儀協會、汽車興趣小組等學生社團15個。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證書考核

學校實行畢業證和技術等級證並重的原則,經考核合格,發給國家認可的畢業證,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個人的需要,還可以考核國家認可的全國家電維修證、汽車駕駛證、外語等級證、汽車修理工、車工、鉗工、機電維修等高中級技術等級證,為學生就業拓展了廣闊空間。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實訓基地

學校實訓基地規模宏大。已建成各類實訓基地三十二個。其中,農機汽修車間和機電數控車間引進各類先進設備共400餘台(套),承擔着機械類,機電數控類專業的教學實習任務。同時接待全國各地來校考察交流的客人。
2012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來到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調研, [5]  ,瞭解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情況。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學校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範本
校長,黨委委員
陳長法
副校長、黨委委員
廖帆
聶華
肖揚生
副校長
田育豐
信息來源 [6]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所獲榮譽

學校利用自身的師資、技術、設備等優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每年向社會輸送3500名左右技能型人才。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技能鑑定、技術諮詢、對外加工等服務。重慶市農委授予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 農業部授予我校“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示範基地”。
學校建設成果顯著,在重慶市農委直屬單位年度考核中,我校連續六年獲得第一名;校長彭勇被評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黃炎培傑出校長”。全國各地慕名前來考察學習的職教考察團和職業院校絡繹不絕,社會聲譽不斷攀升。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重慶日報、西南商報、重慶農機化信息網、永川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我校的建設成果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報道。起到了良好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2012年7月11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的張德江來校視察,對學校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9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國(含港澳台)職教教師論壇專家學者120餘人到校參觀考察,重慶市委、市府、市政協有關領導馬正其、翁傑明、徐敬業、徐松南、劉光磊、劉學普、吳剛、陳貴雲等曾先後到我校調研指導,對學校的建設成果予以高度評價。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學校緊緊抓住示範校建設的大好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職教,並以示範建設成果為新的起點,劈波斬浪,揚帆。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