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

鎖定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是重慶市民政局直屬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是全市最大的養老工程,也是重慶市養老行業的窗口單位。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始建於1942年,其前身是在宋氏三姐妹倡導下創建的“重慶實驗救濟院”。重慶解放後,更名為“重慶市生產教養院”,1958年,改名為“重慶市養老院”,1975年,改名為“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2009年,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被民政部和重慶市政府確定為“國家級示範養老院”項目建設單位。
中文名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
外文名
The first social home of chong qing
主管部門
重慶市民政局
現任院長
楊勝普 [1] 
院地址
巴南區花溪街道景竹一村1號
院    訓
孝愛親誠
工作宗旨
替天下兒女盡孝,為萬千家庭分憂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機構介紹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是重慶市民政局直屬的國辦養老機構,是重慶市養老行業的窗口單位。前身系1942年由宋氏三姐妹倡導成立的“重慶實驗救濟院”,是民政部養老機構首批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2009年7月,被民政部和重慶市政府確定為“國家級示範養老院”項目建設單位。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位於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苦竹壩美麗的花溪河畔,距渝中僅15公里。全院佔地面積240畝,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養老牀位1600張,其中醫療牀位200張。內設行政、後勤、休養區、福康醫院、精神康復中心、渝中分院(重慶市示範社區養老中心)等十二個科室。
主要承擔全市城鎮“三無” (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和扶養能力)老人和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休養、護理服務。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在西部地區率先探索實施嘗試“養護醫康+人文關懷“服務”模式,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在管理理念、發展模式、護理質量等方面,處於重慶養老行業的領先水平。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院內環境

四周花溪河環繞,素有“養老島”之稱。院內林木葱鬱,四季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綠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居住環境

以巴渝民居建築風格為特色,每棟樓配有電梯。星級賓館式標準間、單間、夫妻房,可供老人自由選擇,無障礙通道讓老人倍感温馨。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所獲榮譽

2019年3月29日,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 
2021年6月25日,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黨總支被表彰為“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 [3]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服務模式

  • 頤養服務
怡人的休養環境,完善的設施配套,温馨的居住環境,周到的膳食服務,全面的後勤保障。老人住得安心,過得舒心。
  • 護理服務
實行分牀到護、責任到人的責任包乾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設立了護理值班室,成立了護理服務質量監督考核小組,建立了老人及家屬回訪制度,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質量、規範化、專業化的生活照料。
  • 醫療服務
下設重慶市福康醫院,是經衞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非贏利性的規範化公立醫院,是重慶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是全國公辦福利機構中,率先探索醫養融合式發展的養老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為全院休養老人提供醫療保障服務,是我院建設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重要支撐平台。
內設內科、外科、精神科、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康復理療等科室,擁有醫務人員70多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2名,批准醫療牀位數為200張。目前與重醫附二院、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巴南區人民醫院、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等建立了綠色救治通道,方便老人的就醫需求。
  • 康復服務
設有牀位60張,可為老人全面、系統地開展康復評定、物理治療、運動治療和中醫傳統理療相結合的康復治療,為老人提供全面康復治療。
  • 人文關懷服務
內設心悦社工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環境適應、康復娛樂、生命教育、臨終關懷等主題服務,填補老人精神服務空白,提高服務質量和老人滿意度,降低服務風險,使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幸福福。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乘車路線

公交車
348(南坪)——李家沱——土橋——融科金色時代(苦竹壩)——福利院
310(楊家坪)——李家沱——土橋——融科金色時代(苦竹壩)——福利院
416(觀音橋)——李家沱(換乘)——土橋——融科金色時代(苦竹壩)——福利院
聯繫方式
地 址:重慶市花溪街道景竹一村1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