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別薛華

鎖定
《重別薛華》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為《別薛華》的姐妹篇。詩中先寫景,後抒情。景色晦暗陰涼、險峻遼遠,情思惶怨綢繆、悽驚悲苦。情景融合,將彷徨悽苦和盤托出,平白而深切。
作品名稱
重別薛華
作品別名
重別薛昇華,別薛昇華 [1] 
作    者
王勃
創作年代
初唐
作品出處
文苑英華 [1]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重別薛華作品原文

重別薛華
明月沉珠浦,秋風濯錦川
樓台臨絕岸,洲渚長天
旅泊成千裏,棲遑共百年。
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 [2] 

重別薛華註釋譯文

重別薛華字詞註釋

①沉珠浦:河岸的美稱。浦,江岸。
②濯(zhuó)錦川:即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傳説蜀人織錦濯其中則錦色鮮豔,濯於他水,則錦色暗淡,故稱。
③絕岸:陡峭的江岸。
④洲渚(zhǔ):水中小塊的陸地。
⑤亙(gèn):綿延。
⑥長天:遼闊的天空。
⑦旅泊:飄泊。旅,一作“飄”。
⑧棲遑(xī huáng):同“棲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遲”。
⑨“窮途”句:典出晉阮籍。《世説新語·棲逸》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哭而返。”
⑩潸(shān)然:流淚。 [3] 

重別薛華全詩譯文

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風洗刷着能把錦緞洗得更好看的錦江。
這分別的地方,有樓台,緊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渚,很長很長,長得要跟遠天連起來。
旅途飄泊,現在要以千里計數了;而悽悽惶惶的情景,看來要陪伴我一輩子了。
眼前的窮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淚洗面;回頭看看我走過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1] 

重別薛華創作背景

此詩是咸亨元年(670)詩人在蜀中與薛華再次分別時所作。 [2] 

重別薛華作品賞析

重別薛華文學鑑賞

這首詩的創作特點是隨心而發,直抒胸臆。面對好友,詩人鬱積在心頭的憤懣悽苦,傾瀉無遺。
詩的首聯不僅寫出時間、地點,還暗含了自己的不滿,用夜明珠自喻,説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雖然璀璨奪目,但埋沒在泥沙中不能熠熠發光。
第二聯直接寫眼前景物,視線由近及遠,極為開闊。秋天的江水如同酈道元水經注》中描繪的景象:“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淒涼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聯很自然地過渡到抒情,面對滔滔江水,詩人產生旅泊千里、棲遑百年的感覺,李煜的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後一聯,詩人難以自已,直接寫出與好友即將離別,漫漫旅途,只有淚水相伴的悲涼和哀愁。詩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對王勃是致命一擊,樂觀向上、熱情豪放的王勃漸漸遠去,淒涼悲苫、憂鬱彷徨的王勃開始出現。
此詩寫景浩蕩開闊,抒情真實自然,借景傳情,景中見情。 [2] 

重別薛華名家點評

《唐詩分類繩尺》:平易實語,不須造作而露丰姿。
《歷代詩法》:秀整泓淨,足為盛唐開山。 [4] 

重別薛華作者簡介

王勃畫像 王勃畫像 [5]
王勃(650-676),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長於五律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喻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的詩篇仍流於華豔。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6] 
參考資料
  • 1.    聶文鬱.王勃詩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05-106
  • 2.    (唐)王勃 著,楊曉彩,姜劍雲 解評.王勃集.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23-24
  • 3.    (唐)王勃著 倪木興 選注.初唐四傑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21-22
  • 4.    重別薛華(唐·王勃)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1-22]
  • 5.    王勃簡介  .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引用日期2015-01-22]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