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釋普濟

鎖定
釋普濟,宋代高僧。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圓禪師。儀軌行法。獨處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禪至於沒齒。
南宋禪宗臨濟宗楊岐派僧人。俗姓張,字大川,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曾住靈隱寺。據道原《景德傳燈錄》、李遵助《天聖廣燈錄》、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刪繁就簡,匯為一書,名《五燈會元》,為研究宋代禪宗史重要資料集。另著有《大川語錄》。
本    名
釋普濟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出生地
雍州
主要作品
《五燈會元》
主要成就
宋代高僧

釋普濟文章釋義

棲遲荒險不避豺虎。雖遊浪物表。而手不釋卷。嘗讀華嚴。依而結業。自佛法淪廢。便投太白諸山。行不裹糧依時啖草。咀嚼咽飲都不為患。願像教一興捨身供養。修普賢行生賢首國。開皇之始大闡法門。思願既滿。即事捐舍。引眾集於炭谷之西崖。廣發弘誓自投而殞。遠方填赴充於巖谷。為建白塔於高峯焉。近貞觀初有山居沙門普濟者。立操標勇貞專自固。恆遊名山習誦經典。大品法花偏所通利。其所造集多誦兩經。仍隨文句時重解釋。聲氣所及周於一裏。故使數萬眾中無不

釋普濟人物生平

釋普濟。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圓禪師。儀軌行法。獨處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禪至於沒齒。棲遲荒險不避豺虎。雖遊浪物表。而手不釋卷。嘗讀華嚴。依而結業。自佛法淪廢。便投太白諸山。行不裹糧依時啖草。咀嚼咽飲都不為患。願像教一興捨身供養。修普賢行生賢首國。開皇之始大闡法門。思願既滿。即事捐舍。引眾集於炭谷之西崖。廣發弘誓自投而殞。遠方填赴充於巖谷。為建白塔於高峯焉。近貞觀初有山居沙門普濟者。立操標勇貞專自固。恆遊名山習誦經典。大品法花偏所通利。其所造集多誦兩經。仍隨文句時重解釋。聲氣所及周於一裏。故使數萬眾中無不聞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關壤。時經邑落還居林靜。貞觀度僧。時以濟無貫。擢預公籍。住京師光明寺。眾聚山結樂聞經旨。濟弊斯喧擾。遂遺名逃隱。不測所之。有説。今在終南幽巖獨坐。傍饒山果。須者負還。重更追尋。便失來徑。餘曾同聚目悦斯人。衣則百結相連。缽則才充受用。汲灌瓦瓶麻繩繫頸。坐則籍草脅無著地。驍悍果敢睡蓋莫欺。節約儉退利賊潛跡。言論所指知足為先。談授正義如行為最。所以一坐説法施積如山。曾無顧涉。任委監護。乃重惟曰。城邑所屬五欲為根。餘力既微。無宜自陷。遂逃遁矣。

釋普濟五燈會元

聞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關壤。時經邑落還居林靜。貞觀度僧。時以濟無貫。擢預公籍。住京師光明寺。眾聚山結樂聞經旨。濟弊斯喧擾。遂遺名逃隱。不測所之。有説。今在終南幽巖獨坐。傍饒山果。須者負還。重更追尋。便失來徑。餘曾同聚目悦斯人。衣則百結相連。缽則才充受用。汲灌瓦瓶麻繩繫頸。坐則籍草脅無著地。驍悍果敢睡蓋莫欺。節約儉退利賊潛跡。言論所指知足為先。談授正義如行為最。所以一坐説法施積如山。曾無顧涉。任委監護。乃重惟曰。城邑所屬五欲為根。餘力既微。無宜自陷。遂逃遁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