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

鎖定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醫學術語,是1918年提出的概述,是科室管理的核心。提高醫療質量是管好科室的出發點和歸宿。質量管理既是近代管理科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標誌。
中文名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
提出者
華德
提出時間
1918年
應用學科
醫學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定理定律

華德(Ward)和潘頓(Ponton)雖然分別於是1918年和1928年開始研究醫療評價並進而逐步形成了醫療質量管理的概念,但數十年來,醫療質量管理不如工業產品質量管理發展得快。有些醫院甚至對傳統醫療質量評價都沒有足夠的重視。作為以救死扶傷為主要職能的醫療機構,其質量管理遠比工作產品質量管理重要得多。國外因醫療保健(費用)危機和因醫療糾紛等造成(信任)危機,促使了人們對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視。有些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了專業標準評審體制,實行了醫療質量標準評審制度。隨着醫學科學技術發展,醫療質量標準化水平越來越高,從而推動了醫療質量管理的發展。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階段,應當保持和發揚社會主義醫院的特徵,以優異的質量為人民服務。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醫療質量的概念

醫療質量是醫院全部工作所取得的醫療效果(高、低、優、劣)的集中表現。它是醫療機構工作質量的核心。傳統醫療質量是以診斷是否正確,治療是否有效、及時、徹底,療程長短,差錯事故的有無,以及醫療工作效率、費用的高低等來評價的。若用現代質量學的概念來衡量傳統醫療質量概念,一方面顯得醫療質量範圍與非醫療質量範圍混淆不清;另一方面所有評價指標都是分解指標,而有些醫療質量特性(如尚未影響診斷符合率的診斷缺陷,非手術感染的交叉感染或其他損害等)均未列入醫療質量評價指標。因此,近年來有的醫院管理專家從現代質量概念出發,提出了新的醫療質量概念,其特點是:第一,以病例為確認醫療質量單元;第二,按醫療質量單元將醫療質量各基本特性包含在質量判定之內;第三,區分醫療質量範圍,並將非醫療質量範圍的因素排除在質量判定之外;第四,醫療質量諸基本特性均以預定的技術標準為判定依據;第五,採用可行的數據化方法等為原則。根據上述原則,可用以下形式來表述醫療質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