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學免疫學

(2020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醫學免疫學》是2020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醫學免疫學
作    者
朱詩國,程曉東主編
出版時間
2020年
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
9787547847886
類    別
醫學教材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醫學免疫學內容簡介

本教材分上下兩篇:上篇以免疫應答過程為線索,系統介紹免疫學基礎理論知識。下篇以免疫關鍵科學問題為基礎,詳細介紹目前免疫學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醫學免疫學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緒論3
節免疫系統的構成與功能 / 3
一、 免疫系統的構成 / 3
二、 免疫系統的功能 / 15
第二節免疫應答的種類及其機制演化 / 16
一、 固有免疫應答機制的演化 / 16
二、 適應性免疫應答機制的演化 / 18
三、 基於生物協同演化的免疫機制 / 19
第三節免疫活動 / 20
一、 固有免疫 / 20
二、 適應性免疫 / 22
三、 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時相 / 23
第四節免疫學的發展歷程 / 24
一、 經驗免疫學時期 / 24
二、 科學免疫學時期 / 25
三、 現代免疫學時期 / 28
第五節免疫學的發展趨勢 / 29
一、 基礎免疫學的發展 / 29
二、 臨牀免疫學的發展 / 29
第二章固有免疫應答30
節固有免疫應答時相 / 30
一、 體液因子作用階段 / 30
二、 細胞作用階段 / 31
第二節固有免疫應答的識別機制 / 31
一、 識別對象 / 31
二、 細胞相關模式識別受體 / 31
三、 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 / 36
第三節免疫分子介導的固有免疫應答 / 37
一、 補體系統 / 37
二、 其他免疫分子介導的固有免疫應答 / 47
第四節免疫細胞介導的固有免疫應答 / 50
一、 吞噬細胞介導的固有免疫應答 / 50
二、 固有淋巴樣細胞介導的固有免疫應答 / 52
三、 固有樣淋巴細胞介導的應答 / 53
四、 肥大細胞介導的固有免疫應答 / 54
第五節炎症反應 / 54
一、 炎症介質 / 54
二、 炎症反應 / 55
三、 炎症小體和細胞焦亡對炎症的調節 / 56
第六節固有免疫中的訓練性記憶 / 57
第三章抗原提呈59
節MHC分子 / 59
一、 HLA基因複合體的結構與遺傳特性 / 60
二、 HLA分子的基本結構和組織分佈 / 64
三、 MHC分子的功能 / 67
第二節抗原提呈細胞 / 68
一、 抗原提呈細胞的分類 / 69
二、 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 / 69
第三節抗原的加工與提呈 / 71
一、 MHCⅠ類分子抗原提呈途徑 / 72
二、 MHCⅡ類分子抗原提呈途徑 / 73
三、 非經典抗原遞呈途徑(MHC分子對抗原的交叉提呈) / 75
四、 脂質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徑 / 75
第四章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76
節T細胞的膜分子 / 76
一、 TCRCD3複合體 / 76
二、 T細胞表面其他重要分子 / 77
第二節T細胞的發育、成熟與分化 / 78
一、 T細胞在胸腺中的發育 / 79
二、 T細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 82
三、 T細胞的分類和功能 / 82
第三節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過程 / 86
一、 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 86
二、 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 87
三、 T細胞的免疫效應 / 90
四、 活化T細胞的轉歸 / 92
第五章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94
節B細胞的膜分子 / 94
一、 BCRCD79a/CD79b複合物 / 95
二、 B細胞表面其他重要分子 / 96
第二節B細胞的發育、成熟與分化 / 97
一、 B細胞在骨髓中的發育 / 97
二、 B細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 102
三、 B細胞亞羣及其功能 / 102
第三節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過程 / 103
一、 B細胞對TDAg的應答 / 103
二、 B細胞對TIAg的應答 / 108
三、 B細胞應答的效應 / 109
四、 B細胞應答的一般規律 / 110
第六章免疫調節與免疫耐受112
節免疫調節 / 113
一、 免疫分子的免疫調節作用 / 113
二、 免疫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 / 114
三、 整體和羣體水平的調節 / 116
第二節免疫耐受 / 116
一、 免疫耐受的形成 / 117
二、 免疫耐受機制 / 118
三、 免疫耐受與臨牀醫學 / 120
下篇
第七章疫苗與抗體工程125
節概述 / 125
一、 抗原 / 125
二、 疫苗 / 128
三、 抗體 / 130
四、 抗體技術 / 133
第二節研究現狀 / 136
一、 疫苗的研究現狀 / 136
二、 抗體工程研究現狀 / 139
第三節發展趨勢 / 145
一、 疫苗發展趨勢 / 145
二、 抗體工程發展趨勢 / 146
第八章細胞因子148
節概論 / 148
一、 細胞因子的分類和特性 / 148
二、 細胞因子受體 / 152
三、 細胞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 153
四、 細胞因子與疾病 / 154
第二節研究現狀 / 155
一、 Ⅰ型細胞因子或血細胞生成素家族 / 156
二、 干擾素或Ⅱ型細胞因子家族 / 160
三、 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 / 164
四、 白介素1家族 / 168
五、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 / 170
第三節應用和研究發展趨勢 / 175
一、 臨牀應用 / 175
二、 研究發展趨勢 / 176
第九章CD分子177
節概論 / 177
一、 CD分子的命名 / 177
二、 整合性膜蛋白的分型 / 179
三、 CD分子的結構 / 179
四、 CD分子的主要免疫生物學作用 / 183
第二節研究現狀 / 186
一、 CD分子與糖免疫生物學 / 186
二、 CD分子與腫瘤和病原體感染 / 192
第三節應用和研究趨勢 / 195
一、 臨牀應用 / 195
二、 研究發展趨勢 / 196
第十章黏膜免疫198
節概述 / 198
一、 黏膜免疫系統組成 / 199
二、 黏膜免疫與黏膜外免疫 / 203
第二節黏膜免疫的研究現狀 / 205
一、 黏膜固有免疫 / 205
二、 黏膜適應性免疫 / 207
三、 免疫耐受 / 210
四、 疫苗及相關佐劑 / 211
第三節發展趨勢 / 213
一、 黏膜免疫與疾病 / 213
二、 黏膜免疫與微生態 / 218
三、 黏膜免疫與中醫藥免疫 / 220
第十一章固有免疫細胞221
節概述 / 221
一、 單核/巨噬細胞 / 221
二、 樹突狀細胞 / 225
三、 自然殺傷細胞 / 227
四、 參與固有免疫的淋巴細胞 / 230
五、 肥大細胞 / 232
第二節研究現狀 / 232
一、 NK T細胞 / 232
二、 γδ T細胞 / 233
三、 固有淋巴細胞 / 234
四、 B1細胞 / 236
五、 邊緣區B細胞 / 238
六、 肥大細胞 / 239
第三節研究趨勢 / 240
一、 穩態和炎症環境下的巨噬細胞功能類羣的轉換 / 240
二、 DC功能的可塑性 / 240
三、 NK細胞異質性、記憶性及功能機制研究和臨牀應用轉化 / 241
四、 ILC亞羣的分化發育及其與相應T細胞亞羣間的協同關係 / 241
五、 γδ T細胞的發育及異質性 / 242
第十二章T淋巴細胞亞羣與B淋巴細胞亞羣243
節概論 / 243
一、 T淋巴細胞亞羣 / 243
二、 B淋巴細胞亞羣 / 250
第二節研究現狀 / 254
一、 Th1、Th2和Th17細胞 / 255
二、 Tfh細胞 / 261
三、 Th9細胞和Th22細胞 / 262
四、 調節性T細胞 / 263
五、 調節性B細胞 / 266
第三節發展趨勢 / 268
一、 功能性T細胞的可塑性和協同作用 / 268
二、 功能性T細胞的精密調控機制與疾病控制 / 269
三、 記憶性細胞的發育、可塑性和穩態維持 / 269
四、 B細胞亞羣與疾病 / 270
第十三章超敏反應271
節概述 / 271
一、 超敏反應的分型 / 271
二、 常見超敏反應性疾病 / 275
第二節研究現狀 / 276
一、 參與超敏反應的免疫細胞 / 276
二、 超敏反應性疾病的預防 / 279
三、 超敏反應性疾病的治療 / 280
第三節發展趨勢 / 283
一、 闡明超敏反應發生機制 / 284
二、 腸道菌羣誘導免疫耐受和超敏反應性炎症的機制 / 284
三、 皮膚超敏反應疾病需解決的問題 / 285
四、 嗜鹼性粒細胞作用機制 / 285
五、 探索根治超敏反應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 285
第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286
節概述 / 286
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類和基本特徵 / 286
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損傷機制 / 287
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則 / 289
第二節研究現狀 / 290
一、 遺傳因素 / 290
二、 抗原因素 / 292
三、 自身免疫耐受異常 / 295
四、 參與AID的其他因素 / 296
第三節發展趨勢 / 297
第十五章抗感染免疫299
節抗感染免疫概述 / 299
一、 宿主的免疫力 / 299
二、 病原體的致病作用及免疫逃逸機制 / 303
三、 病原體感染與宿主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結局 / 306
第二節抗感染免疫研究現狀 / 307
一、 模式識別受體 / 307
二、 炎性複合體 / 309
三、 自噬 / 310
四、 線粒體 / 310
第三節抗感染免疫發展趨勢 / 311
一、 探索抗感染免疫的調控機制,尋求感染性疾病治療新策略 / 311
二、 疫苗的研發 / 311
三、 干擾素的臨牀應用 / 312
第十六章腫瘤免疫313
節概述 / 313
一、 腫瘤抗原 / 313
二、 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 / 316
三、 腫瘤免疫逃逸 / 319
第二節研究現狀 / 323
一、 腫瘤免疫診斷 / 323
二、 腫瘤免疫逃逸機制 / 324
三、 腫瘤免疫治療 / 324
第三節發展趨勢 / 331
一、 免疫評分 / 331
二、腫瘤新抗原 / 331
三、 腫瘤免疫代謝機制 / 332
四、 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 333
第十七章中醫藥免疫335
節概述 / 336
一、 陰陽學説與免疫 / 336
二、 五行學説與免疫 / 338
三、 髒象學説與免疫 / 339
四、 氣血津液學説與免疫 / 342
五、 經絡學説與免疫 / 344
第二節研究現狀 / 346
一、 中藥與免疫 / 346
二、針灸與免疫 / 357
三、中醫其他療法與免疫 / 363
第三節發展趨勢 / 365
一、 中醫藥作用機制的免疫學解釋 / 365
二、 中醫藥對免疫功能的調節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 366
三、 中藥及其複方免疫功能評價及其活性成分篩選 / 366
四、 中醫療法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協同增強作用 / 366
五、 中醫免疫治療的發展趨勢 / 367
索引368
參考文獻376

醫學免疫學作者簡介

朱詩國,上海中醫藥大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研室主任、講席教授。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細胞治療質量控制與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免疫學會中醫藥免疫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委員,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基礎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會員,Austin Journal of Lung Cancer Research 編委,Austin Cell Biology編委, Journal of Immunology Forecast 編委。擔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醫學免疫學》第九版、第十版的副主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