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

鎖定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全是憶舊;下片憶少年事,記相思情。刻畫了一位多情男子回憶少年時相聚的歡樂,表現眼前的孤獨,傾訴一種相思之情,情意濃重。雖是和詞,卻寫出了詞人對遺妾的深情懷戀。此詞以“騷體造境”手法借男女私情喻友朋情誼,並以切七夕。細節刻畫,精微傳神。
作品名稱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夢窗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醉蓬萊·望碧天書斷
作品題材
酬贈詞
詞牌名
醉蓬萊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作品原文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1
望碧天書斷2,寶枕香留,淚痕盈袖。誰識秋娘3,比行雲纖瘦。象尺燻爐4,翠針金縷5,記倚牀同繡。月嚲瓊梳6,冰銷粉汗,南花燻透7
盡是當時,少年清夢,臂約痕深8,帕綃紅皺。憑鵲傳音9,恨語多輕漏。潤玉留情10,沈郎無奈11,向柳陰期候。數曲催闌,雙鋪深掩12,風鐶鳴獸13 [1]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註釋譯文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詞句註釋

1.醉蓬萊:詞牌名,又名“醉蓬萊慢”“雪月交光”“冰玉風月”“玉宇無塵”,計二體。此詞九十七字,雙調,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二句四仄韻。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傳説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吳文英詞集中尚有七首“七夕”詞。方南山:詞人好友,生平不詳。
2.望碧天書斷:一本作“碧天書信斷”。
3.秋娘:杜秋娘,後泛指美女。娘:一本作“娥”。
4.象尺燻爐:象牙做的尺子和薰香的香爐,為閨房生活用品,詞中往往連類而及,作共列描繪。
5.金縷:金縷衣。唐宋貴族婦女時興用金線在衣服上盤押各種花鳥圖案,故稱。
6.嚲(duǒ):一本作“蟬”。下垂貌。
7.南花:嶺南梅花。
8.臂約:齧臂盟約。此指熱戀男女海誓山盟,私定婚約。
9.鵲:鵲橋。韓鄂《歲華紀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咒,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
10.玉:指玉奴,即楊貴妃小名。潤:指貴妃肌膚光潤細膩。“潤玉”代指蘇姬。
11.沈郎:指沈約,有沈郎腰瘦之説。沈約曾寫信給友人説,因老而病而腰瘦之狀。此代指詞人。
12.鋪:金鋪、銅鋪。古代房門上的鋪首,樣式甚多,但大多為獸面者。
13.風鐶(huán)鳴獸:古代門上的鋪首為獸面,門環就銜在獸面上。鐶,通“環”,圓形有孔可以貫穿的東西。 [2-3]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白話譯文

抬頭望青天,不見鴻雁傳信到;低頭嗅牀中,卧枕尚遺伊人香,襟袖猶沾伊淚痕。雖離別而仍相思也。有哪一位還認識那像行雲流水般纖細的“秋娘”呢?記得曾與“秋娘”兩個人倚偎在牀前,商量如何進行刺繡。繡架旁的几上用象牙制的直尺壓着繡樣,房中的燻爐內香氣氤氲;繡架上還放着金針與彩色絲線,用以等待乞巧。記得天上的月牙兒像似一把晶瑩的玉梳斜掛在空中,涼爽的秋夜收斂了她身上的香汗,南園中飄過來的花香也瀰漫在繡房中。
過去那些年輕時代美好的回憶,現在只有到清秋夢中去尋覓了。但是伊人確實在你的臂上殘留有因親熱而咬下的齒痕;在兩人定情的絲帕上還保留着她的胭脂吻痕。你想囑託喜鵲傳遞自己的相思情,可是又怕它嘰嘰喳喳的多嘴多舌,將只供你我倆知道的秘密輕易地泄露出去。“秋娘”曾經送給他一塊暖玉作為定情物,而他也因為相思無奈,曾去柳蔭下等候過她的倩影,冀希她能應約而至。但是約而不至,所以他只好隔牆清歌數曲,催促她現身,但是最終還是不見伊人,惟見緊閉的大門上銜環的鋪首被秋風吹出嗡嗡的哀鳴聲。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吳文英布衣終身,以幕僚、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門,在吳越一帶輾轉漂泊。他的一生,享受過愛情的歡樂,卻更飽嘗愛情失落的悲痛。根據他的詞或顯或晦的記述可以得知,吳文英曾在蘇州、杭州各有一段情事,但最終卻是蘇姬生離、杭姬死別。與蘇、杭二女的愛情悲劇,在吳文英的心靈上留下了永難癒合的創傷,他經常回味、咀嚼與她們悲歡聚散的種種瑣事細節。在形影獨吊的後半生,吳文英寫了將近70首懷念蘇杭二姬的戀情詞,這些作品反覆描寫她們身上或遺物中留存的香味。這首詞是吳文英在七夕憶姬酬贈方南山而作。 [4]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作品鑑賞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文學賞析

發端“望碧天書斷”一韻,寫相思之情,但從對方來寫,此乃深一層寫法。想象蘇姬離去之後,在閨房內思念自己,“寶枕香留”剛剛起牀,就仰首望碧天,盼望鴻雁捎書,但“書斷”雁杳,無法傳來情思,怎不令她“淚痕盈袖”。“ 誰識秋娘”一韻,言纖雲弄巧的七夕之際,有誰知曉秋娘的內心情感。此韻承上韻,繼續設想蘇姬。“行雲纖瘦”化用秦觀《鵲橋仙》的“纖雲弄巧”,切題中的“七夕”。“象尺燻爐”一韻,逆入,回憶兩人共居時,蘇姬在七夕之夜乞巧的情況:月夜下,擺上供桌,上放薰香爐、象牙尺、銀針、絲線來乞巧。“倚牀”倚靠坐榻。“月嚲瓊梳”一韻,繼續回憶昔時情景:當時月光遍灑,照在蘇姬的身上,頭上的髮髻微微垂下,南風吹來,粉汗消失,一幅冰清玉潔的柔美畫面展現在眼前。此指和緩的南風,可以消除一切憂慮。詞中用此典表達當時兩人心情舒暢無憂。
過片“盡是當時”繼續回憶當時兩人的情愛之事。那時正值年輕熱戀之時,兩人齧臂盟約,海誓山盟,激動得連紅絲手帕都被熱淚弄皺了。此韻以人物的形態來表現內心情感,細緻入微。“憑鵲傳音”一韻,轉筆寫織女,一年一度憑喜鵲搭橋渡河與牛郎相會,有多少傷情恨別的話,難以述説。此韻寫織女之事,實則為下韻蘇姬之別作鋪墊,同時也切題中“七夕”二字。“潤玉留情”一韻,轉筆寫到與蘇姬之別。言蘇姬雖然有情,但自己已老而病矣,無奈之中任其離去。“向柳陰期候”寫自己仍然希望蘇姬歸來,“期候”言熱切等待之情,與集中之《惜黃花慢》的“夢翠翹(指蘇姬),怨鴻(代蘇姬的音訊)料過南譙”盼音訊相通之意相近。“數曲催闌”一韻,平出,寫眼前,已是夜闌人靜之際,歌舞已散,大門深掩,只有風動門環的聲響在夜空迴盪。此時風聲環響,突出了七夕之夜的寂靜與個人的無限寂寥之情。
這是一首七夕憶姬之作,開篇想象蘇姬對自己的深情思念,寫佳人起牀之後就仰望碧空,盼望鴻雁傳書,因“書斷”而“淚痕盈袖”,表面是寫愛姬因思念而悲傷,實際是自己無限感傷的一種流露。下片中“盡是當時,少年清夢,臂約痕深,帕綃紅皺”幾句極寫二人從前海誓山盟的深情,曾經齧臂盟約,激動得熱淚弄皺了紅絲手帕,但往事如煙飄散,如今孤獨憔悴,在夜闌人寂之時,歌舞散去,大門深掩,只有風吹門環的聲響在夜空迴盪,而這更加襯托出自身的孤寂。 [3]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會員徐育民:此詞用語穠麗香豔,如“碧天”“寶枕”“香留”‘“象尺”“翠針金縷”“冰消粉汗”“帕綃紅皺”“臂約痕深”等等,故清人陳鋭曰:“好穠豔者學夢窗。”(《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 [3] 

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他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煉字煉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温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的發展影響頗有影響;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説:“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 [5] 
參考資料
  • 1.    (宋)吳文英.《夢窗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28頁
  • 2.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421頁
  • 3.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下》:中國書店,2007:第604-606頁
  • 4.    陶文鵬,趙雪沛.《唐宋詩詞藝術審美叢書 唐宋詞藝術新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第243頁
  • 5.    徐培均.《經典宋詞·唐宋詞小令精華》:黃山書社,2017:第4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