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酸漿果

鎖定
酸漿果(Physalis peruviana L.)又名:燈籠果、小果酸漿、打卜草、打頭泡等,屬管狀花目,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5-90釐米,花絲及花葯藍紫色,花葯長約3毫米。漿果直徑約1-1.5釐米,成熟時黃色。夏季開花結果。
主要分佈於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等地肉果中的一類。果皮的3層區分不明顯,果皮外面的幾層細胞為薄壁細胞,其餘部分均為肉質多汁,內含種子,如葡萄、香蕉,番茄、柿等。瓜類是另一類型的漿果,都是由子房和花托共同發育成的,屬假果類型,此類漿果稱為瓠果。柑桔的果實也是一種類型的漿果,其特點是外果皮革質,其上有油囊;中果皮疏鬆,其中的維管系統即為桔絡;內果皮膜質,分若干室,室內生出無數肉質多汁的汁囊,就是人們食用的桔瓣。
中文名
酸漿果
外文名
Physalis peruviana L
別    名
燈籠果
分    佈
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
釋    義
茄科植物酸漿的果實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空曠地或山坡

酸漿果簡介

酸漿果
酸漿果(5張)
酸漿果又名燈籠草、錦燈籠、紅姑娘、鈴兒草。為茄科植物酸漿的果實。酸漿果以其果實之味酸而命名。多生長於路旁及田野草叢中;也有栽培作觀賞植物者,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本品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作用,常用於治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證。夏季採收果實或全草,曬乾用 [1] 

酸漿果形態特徵

酸漿果
酸漿果(6張)
原生植物酸漿為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莖高約40-80釐米,基部略帶木質,分枝稀疏或不分枝,莖節不甚膨大,常被有柔毛,尤其以幼嫩部分較密。葉長5-15釐米,寬2-8釐米,長卵形至闊卵形、有時菱狀卵形,頂端漸尖,基部不對稱狹楔形、下延至葉柄,全緣而波狀或者有粗牙齒、有時每邊具少數不等大的三角形大牙齒,兩面被有柔毛,沿葉脈較密,上面的毛常不脱落,沿葉脈亦有短硬毛;葉柄長約1-3釐米。花梗長6-16毫米,開花時直立,後來向下彎曲,密生柔毛而果時也不脱落;花萼闊鍾狀,長約6毫米,密生柔毛,萼齒三角形,邊緣有硬毛;花冠輻狀,白色,直徑15-20毫米,裂片開展,闊而短,頂端驟然狹窄成三角形尖頭,外面有短柔毛,邊緣有緣毛;雄蕊及花柱均較花冠為短。果梗長約2-3釐米,多少被宿存柔毛;果萼卵狀,長2.5-4釐米,直徑2-3.5釐米,薄革質,網脈顯著,有10縱肋,橙色或火紅色,被宿存的柔毛,頂端閉合,基部凹陷;漿果球狀,橙紅色,直徑10-15毫米,柔軟多汁。種子腎臟形,淡黃色,長約2毫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酸漿果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空曠地或山坡。

酸漿果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亞大陸;我國產於甘肅、陝西、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

酸漿果主要價值

酸漿果,異稱紅菇娘、掛金燈、東北菇娘等,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現有野生和人工栽培兩種,可做水果生食或煮熟食用。
酸漿果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酸漿果紅素等。酸漿果味酸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等作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