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鎖定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組詩作品。這兩篇作品記敍的是宴會的場面和醉後的歸思。第一首詩前兩句點出酒會及其時間地點,後兩句寫席間胡笳聲起,催人淚下,寫出了戎旅之間的酒會特色,點染着邊地酒會的氣氛;第二首詩的前四句寫宴席間情景,後兩句寫醉後夢中歸家,描寫十分真切。這兩首詩勾劃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格調慷慨悲涼。
作品名稱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作品別名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二首
作    者
岑參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七言古詩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作品原文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
其一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其二
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
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
三更醉後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 [1]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註釋譯文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詞句註釋

酒泉:郡名,即肅州,今甘肅酒泉。
⑵高堂:指高大的廳堂。
⑶胡笳:古代管樂器。
⑷胡雛:即胡兒。
⑸渾:全。炙(zhì):燒烤。犁牛:雜色牛。
⑹叵(pǒ)羅:酒杯。
⑺秦山:即終南山,又名秦嶺。 [1]  [2]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白話譯文

其一
酒泉太守持劍翩翩舞起,高堂置酒夜間鼓聲敲擊。
胡茄一曲令人肝腸欲斷,座上客人相對淚下如雨。
其二
琵琶長笛曲曲互相應和,胡家兒女齊聲唱起歌曲。
全牛野駝燒好擺在桌上,交河美酒斟滿金酒杯裏。
三更醉後卧在軍帳之中,夢中無法向那秦山歸去! [2]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創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二裁(757),岑參離開邊塞東歸。過酒泉,酒泉太守置酒相待,這篇作品即是記敍此次宴會之作。 [2]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作品鑑賞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文學賞析

這兩篇作品記敍的是宴會的場面和醉後的歸思。
這是一個富有邊地特色的軍中酒會。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在點出酒會及其時間地點的同時,便以“劍舞”、“擊鼓”寫出戎旅之間的酒會特色,點染着邊地酒會的氣氛,為“醉”字伏筆。緊接着兩句寫席間胡笳聲起,催人淚下。何以“淚如雨”,這裏沒有交代,但隱含的情調卻是慷慨悲壯的,這種氣氛也為“醉”準備了條件。《全唐詩》將以上四句列作一首七言絕句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們可以勾劃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這在這組詩中也起到籠罩的作用。
第二首詩的前四句寫宴席間情景。上兩句從所聞方面寫歌曲,下兩句從所見方面寫酒餚。樂器是“琵琶長笛”,歌者為“羌兒胡雛”,菜是“犁牛”“野駝”,酒為“交河美灑”,這一切可以看出主人的熱情,宴席的高貴;而它們所點染的邊塞情調又使歸途中的詩人感觸良多。這也為“醉”準備了條件,遂引出詩的最後兩句。醉後吐真言,夢中見真情,詩的最後兩句寫醉後夢中歸家,描寫十分真切。用“無奈”寫出歸思之難以擺脱,也許這正是“座上相看淚如雨”的重要原因。
這兩首詩寫宴席場面,羅列邊地物產以渲染邊地情調;同時,把酒席場景的描繪與座上客人的感情交織起來,使詩歌情景交融。第二首詩最後兩句直寫鄉思,顯得十分深沉。這兩首詩格調慷慨悲涼,從中可以看到戍邊將士日常生活的一個側面。 [2]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名家評價

明·李攀龍《唐詩直解》:要體正調。
明·李攀龍《唐詩訓解》:等閒寫出憂思。
清·吳烶《唐詩選勝直解》:寫得盡情盡致,方是醉後作。 [3] 

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世稱岑嘉州。卒於成都。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所作題材廣泛,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詩集》。 [4] 
參考資料
  • 1.    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120
  • 2.    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68-270
  • 3.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803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