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鄲縣

鎖定
鄲城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西漢時設鄲侯國,後於元康四年除為鄲縣,隨後又於隋代經過大的變動。
中文名
鄲縣
始興年代
西漢
地理位置
今河南鄲城縣
發生時間
西漢孝景中元元年(前149年)

目錄

鄲縣西漢置

“鄲”讀“多”。西漢孝景中元元年(前149年),為鄲侯國。 歷3世,元康四年(前62年),國除為鄲縣,屬沛郡。考其遺址,位今安徽渦陽縣丹城集鄉包河南岸。《歷代地理沿革表》説在鹿邑西南37.5公里;光緒《安徽通志·古蹟》説在宿州西南仁義鄉。經考證,兩書均有錯誤。《安徽通志》是將方位搞錯了,應位今宿州市西北部;《歷代地理沿革表》所指應是今河南鄲城縣,是北遷後的縣址。漢代鄲縣,王莽改稱“單成”縣。丹城名源於仙人王子晉在此煉丹而名。又名五羊城,傳漢有5位仙翁騎羊入城,化而為石為名。《水經注·淮水注》及宋祁均説是“留縣”,誤。東漢初,複名鄲縣,仍屬沛郡。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分沛郡南部置譙郡,鄲縣改屬譙郡。魏黃初元年(220),復屬沛郡。晉泰始元年(265)改屬譙郡。永嘉亂後為漢國石勒與東晉爭戰地,廢縣。

鄲縣隋置

鄲縣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在今河南鄲城縣。唐廢鄲縣,其地北部歸鹿邑縣、真源縣,南部歸宛丘縣、項城縣。民國3年(1914年)鹿邑縣在鄲城集設縣佐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鄉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准置鄲城縣。 西周時屬厲(音lai)、陳,戰國後期屬楚。秦屬陳郡苦(音hu)縣和項縣。西漢時,境內設置寧平縣(治所即今寧平)和宜祿縣(治所即今宜路)。三國魏廢縣後,分屬陳郡 (國)武平縣和譙郡苦縣。兩晉至南北朝,苦縣先後改名父陽縣、谷陽縣,原地域仍屬之。五代至宋元,上述縣名有所更改,但轄地基本沿襲未變。明、清兩代,地域大部屬歸德府鹿邑縣,少部屬陳州府(明為開封府)淮寧縣,沈丘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