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鎖定
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昌大學)(以下簡稱“實驗室”),2003年向江西省教育廳和教育部聯合申報,2004年1月11日 ,教育部組織專家組,對實驗室建設計劃進行了現場論證,並同意立項建設。
中文名
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成立時間
2007 年 11 月1 日
建設目標
特色化、國際化和高成果化
運行機制
開放、流動、聯合、競爭
研究領域
5大領域
依託機構
南昌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經過

2007 年 11 月1 日通過教育部專家正式驗收,成立“南昌大學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在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南昌大學各級領導以及專家們的關懷、支持和幫助下,依託南昌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着眼 “特色化、國際化和高成果化”的建設目標,以及“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實驗室正逐漸進入正式的運行階段。

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

實驗室研究領域主要集中於:水文與水資源、環境污染防治及資源化、生物技術與生物多樣性、區域生態經濟、環境分析化學五個具有鮮明特色和學科優勢的研究方向。在理論、技術方法上體現如下特色:以環境為中心的人地綜合性經濟系統研究;以空間分析為基礎的水、碳、氮過程及其自然—人文驅動機制研究;以自然資源綜合利用為目標,通過資源優化配置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區域生態經濟研究。體現了研究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內容的新穎性、研究手段的多樣性、研究方法的創新性。
(1)水文與水資源方向
研究重點:鄱陽湖構造環境、湖盆演化、沉積體系研究;同位素水文學研究與應用;建立流域水文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水資源評價和地下水模擬技術的研究。對鄱陽湖流域水文水資源進行監測與預報。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及其規劃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區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現狀、水文循環機理、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規劃的原理和方法、水資源開發宏觀經濟分析及決策理論的方法。鄱陽湖流域水文建模理論與方法、洪水監測與預測模型研究;水文水資源時空分佈模擬及規律分析;流域環境物質產生與水-陸界面遷移轉化規律及其自然與人文影響機制,物質輸移過程與模擬研究;鄱陽湖流域調蓄洪水和防洪減災研究;鄱陽湖流域洪水災變規律及江湖關係研究。
(2)環境污染防治及資源化
研究重點:包括點源(生產和生活)和非點源污染的控制,污染治理技術,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研究水體富營養化變化規律及預防治理措施;湖區重金屬污染、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廢物資源化主要研究工、農業廢物、生活垃圾的分解、分離、轉化、利用和資源再製造技術。
(3)生物技術與生物多樣性
研究重點:江西生物資源的種類、分佈及數量特徵,不同地域、地段生物多樣性與其維持機理、生態功能及衰退後的恢復措施,生物資源的開發與持續利用等。應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克隆生物重要性狀相關基因,研究其表達規律,並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優良品質動植物新品種。
2006年建立了生物博物館,該博物館投資230萬元。館內收藏有化石300餘件、植物標本9萬餘份、鳥類標本500餘份、昆蟲標本4萬餘份、哺乳動物標本200餘件、真菌標本800餘份、魚類標本500餘份,其中有較系統和完整的鄱陽湖魚類、鳥類、濕地植物標本。
(4)區域生態經濟研究方向
研究重點:區域生態經濟的實現途徑和發展模式,提供鮮活而有説服力的樣板,推動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產業;提高資源生產率的途徑、相關技術研究與技術集成,研究典型生態經濟區發展模式的實施與推廣。生態資源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與生態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
(5)環境分析化學
研究重點:該方向主要研究超分子識別材料、色譜分離材料及納米催化降解材料,應用色譜分離及分析技術和光譜分析技術,研究建立環境中污染物系列分析新方法,並探討水體中污染物降解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