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鴻學

鎖定
鄭鴻學,號凝華館主,生於甘肅隴西,祖籍甘肅臨洮,現定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甘肅分會會員、甘肅金城畫院副院長、隴中畫院畫家、隴西美協副主席。現就學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師從著名畫家陳綬祥龍瑞等先生。他擅長山水畫,筆下的山水講究傳統筆墨,追摹傳統境界,在筆墨的運用上,實現了實寫與虛寫的結合。
中文名
鄭鴻學
別    名
凝華館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甘肅隴西
代表作品
《鄭鴻學國畫作品選》

鄭鴻學學術成就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級美展並獲獎。部分作品被中國港、澳、台等地區藝術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珍藏,併入編《中國名家書畫集》、《當代中國山水畫集》、《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師生作品集》等多部辭書。出版有《鄭鴻學國畫作品選》、《澄懷觀道·鄭鴻學山水畫集》。 1994年,籌辦並參加“第四屆中國藝術節美術作品展覽”;2002年,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學習;作品參加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舉辦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師生作品巡迴展”,並有作品發表於《中國書畫報》、《當代書畫家》等多種報刊雜誌。2002年5月,參加“2002·中國畫學術邀請展”獲優秀獎(文化部主辦);2003年8月,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作品展(炎黃藝術館展出),作品入編畫集;2003年,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研班部分學員“十大城市巡迴展”;2004年,入中國畫研究院李寶林山水工作室學習,同年作品入編《中國畫家·經典作品》畫集;2005年,參加“水墨敦煌·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2005年作品入編《中國畫研究院高研班作品集》;2005年參加繪製北京《懷山柔水勝境圖》百米長卷;2006年,在甘肅美術館舉辦“鄭鴻學、祁小燕畫展”;2006年,在山東、安徽、廣東等地多次舉辦聯展或個展。 [1] 

鄭鴻學成長背景

鄭鴻學自幼鍾情筆墨丹青。在天水師專美術系求學期間,深得胡達生馬晞張玉璧諸師厚愛,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本功。作為一個思想活躍的青年畫家,鄭鴻學其時深受“八五”新潮影響,他站在西方文化角度對東方文化進行審視與批判,創作了《神器》、《刑天·刑天》等誇張變形、狂怪扭曲的先鋒作品。但這種探索並沒有讓他找到藝術的突圍之路,而是陷入了精神痛苦的深淵。他發現,以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來批判東方文化的結果,就是使他否定漢字代表的傳統文化,甚至否定自身乃至民族存在的根基。所幸的是,鄭鴻學並未一味地迷茫,而是憑藉自小鐘愛的書法藝術找到了迴歸傳統的路,是書法藝術那種來自血脈深處的深具傳統文化精神的筆墨語言,喚醒了他靈魂深處的文化根性,使他從一個傳統文化的反叛者重新迴歸於一個傳統文化的守望者。與此同時,他於2002年、2004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國畫研究院學習深造。負笈京華期間,他聆聽了全國知名學者、藝術家龍瑞陳綬祥林冠夫、李寶林等教授講授的美學理論課,並廣泛學習了戲曲、古琴、中醫、哲學、美學、文學等傳統文化精華,大量觀摩了各大博物館珍藏的國寶級書畫珍品和台灣故宮博物院高仿真的書畫複製品,同時也觀看了“法國印象派大師作品展”、“俄羅斯三百年展”等西方經典藝術作品,從而使他眼界大開,通過對中西方經典作品的冷靜分析和對比,不僅使他更進一步深化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而且自覺地投身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之中。他説,文化必須首先是一種立場,一種信仰,假如東西方文化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我只能固守自己的一方。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