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連傑

鎖定
鄭連傑 北京人。十幾歲受父親影響學習書法、詩詞,近三十年來潛心探索水墨藝術、當代藝術。藝術創作形式包括:錄影、裝置、雕塑、觀念攝影等。
中文名
鄭連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2年
出生地
北京

鄭連傑人物簡歷

中國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
鄭連傑,1962年出生於北京,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國際藝術家,當代水墨藝術家和書法家,非官方學院派的代表人物,現工作居住在紐約和北京。十幾歲受父親影響學習書法、詩詞,近三十年耒潛心探索水墨、書法藝術。
藝術創作形式包括:行為、錄影、裝置、雕塑、觀念攝影公共景觀藝術等。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藝術家鄭連傑就藝術上的才氣是獨特而具有反換叛性的,可以説過人的意志勇氣智慧成為他顯現非同一般的才華。
1993年他的長城系列,17天的野外藝術生活創作成果,它的純粹性和與他的一幫爺們和姐們所締造的故事,至今無人能及。
堪稱當代藝術朋克的代表,作為先鋒它解構和瓦解了作為官方美術體制下的所謂正統的學院主義及保守的架上勢力繪畫,開啓了各路藝術家粉墨登場的敍幕。
影響了從四面八方來到北京為實現藝術夢想的無數的後來者。

鄭連傑個人履歷

鄭連傑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 鄭連傑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
80年代初在故宮博物院3年間臨摹學習歷代傳統繪畫。
1986年,鄭連傑創立北京最早的美術學校之一 “北京大地書畫藝術學校”。
1989年,作為獨立藝術家的鄭連傑是當時北京地下藝術的先鋒者,曾參與圓明園藝術家新文化羣體。(80年中期媒體曾一度稱他為“盲流畫家”、“職業藝術家”)是最早以私人聚會“Party”形式在北京外交公寓、友誼賓館、國際友人住所舉辦展覽的畫家,在中國前衞藝術家中被視為非官方學院派的代表人物。由於他特立獨行,追求自由創作的理念和先天的野逸豪氣所建構的藝術家個人良知與當時受控於政治話語下的學院派保守勢力,格格不入。
1990-1993年間鄭連傑和他的朋友們開始在燕山野長城拓印百米長城“牆”作品。
1990年為紀念兩個德國統一在居庸關、司馬台長城專題拓印創作大型“牆”系列作品“未消失的再沿續”。
1992年水墨畫《東方之舞》獲得韓國第九屆國際美術大獎展金獎,韓國美術家協會專程於北京天倫王朝飯店為其舉辦隆重頒獎儀式。 受邀前來與會者有,著名山水畫家白雪石詹建俊朱乃正等。新華社、中國青年報頭版訪文章,介紹鄭連傑藝術成就,稱讚他是在中韓建交前開啓兩國民間文化藝術交流的第一位藝術家
鄭連傑黑色可樂1993年 鄭連傑黑色可樂1993年 [1]
八十年代中鄭連傑開始從事當代實驗水墨的創作,寫生遊歷萬里山川。90年代初他曾提出:“前衞藝術應是一把鋒利的劍,是一束悲泣的花”。80年代末開始轉向行為、裝置藝術的實驗——是最早以行為藝術結合地理環境使用
大爆炸長城系列 迷失的記憶 大爆炸長城系列 迷失的記憶 [2]
身體創作的藝術家之一。
90年代初他曾個性鮮明的提出:前衞藝術應是一把鋒利的刀,是一束悲泣的鮮花。
[3-4] 
早期代表作品
1989年1994年1995年間《天安門》、《海上日記》、《搖滾敍事》、《風雨西山》、《春》、《黑雨》、《死亡之舞》系列等當代水墨作品。
1989年裝置作品《為忘卻的時間》。
1989年至1993年在長達三年期間數十餘次以“紀念兩個德國統一”為主題在野長城廢墟中拓印創作長城牆體“牆”系列水墨藝術作品。
1990年在司馬台長城創作行為攝影作品《在灰色的風中沐浴》。
1993年秋創作“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長城系列。
“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長城系列作品是鄭連傑早期享譽國際,也是中國當代藝術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件融入了大地、 裝置、 行為藝術風格於一體的作品是當時鄭連傑動用了長城腳下一個村莊裏的農民和大學生,有上百人次參與了這項浩大的藝術工程,鄭連傑和他的小組成員用17天居位在長城上他們把勞動娛樂結合在一起,像原始的宗教祭奠一樣傳達他們對自然的崇敬,同時把歷史的悲涼轉換對當代社會的關注,以藝術行為的語言演譯着靈魂的創傷和醫治。鄭連傑這件被海內外媒體、藝評稱為具有史詩般整體規模宏大的長城系列作品,推動、影響了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深具歷史文化意義,使當時處於地下的前衞藝術從個人的自由表達轉換成藝術家羣體般的文化先鋒力量,對在政治社會下被失敗感籠罩的集體墮落所轉向的調侃、頹廢的無聊主義極具顛覆批判。 鄭連傑這件被海內外媒體、藝術史評稱為具有史詩般整體規模宏大的長城系列,是90年代當代藝術最具震撼力的代表性作品,它推動、影響了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進成,深具歷史意義,因此享譽國際 。
大爆炸長城系列 火 大爆炸長城系列 火 [5]
1996年移居美國紐約的鄭連傑,在堅持當代實驗水墨創作的同時,仍延續他一貫堅持的、以身體作為表達形式,思考個人與社會在不同的文化場景中所面對的心理挑戰。
近些年來他的藝術實驗創作以中國道學,自然美學的現代思想為一體,關注生存與生命的感受,重構視覺藝術內在神性的精神。以此理念跨越在不同種族、區域、國家的展出、演講及創作公共景觀藝術。十餘年耒,鄭連傑受邀在“哈佛、哥倫比亞”等大學舉辦演講和展覽傳授中國文化及其個人藝術。《紐約時報》、《美國藝術》《朝日新聞》等國際著名媒體曾多次介紹他的創作歷程.。其作品在中國及世界廣泛展出,並被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博物館、基金會、大學、私人收藏家收藏。
2012年9月,旅居紐約的當代藝術家鄭連傑參加河南林州舉辦“首屆中國林州國際友好和平藝術展”,並獲得“聯合國和平使者獎” [6] 

鄭連傑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行為藝術《零度紐約》(1998年 紐約)、《家族歲月》(2000年 北京)、《漂流》(2001年 北京)、《X-光片》(1999年紐約)以及911之後創作至今的《美國荒地》系列行為藝術。
水墨系列作品《後世紀》、《紐約往事》,為紀念911事件創作的《城市廢墟》、《零度風景》等。
行為錄影作品紐約三部曲:1997年《軍服》、2001年《蘋果》、2003年《紐約的臉》。
2004年至2008年鄭連傑每年一次回到中國,朝聖道教名山-華山,與在此結緣的道士一同生活,蒙養山川之靈。
2006年創作《華山計劃-山頌》、《華山計劃-雪》行為錄影、和以華山為主題的水墨系列作品及攝影作品。
2004年-2007年《華山經》系列攝影作品。
公共藝術設計;紐約“上海鼎餐廰”,紐約百年舞廳“玫瑰的地方”。

鄭連傑部分展覽

2012年《地線》GROUND LINE 紐約曼哈頓 美國
2011年《媒間跨界》 INTER MEDIATE 中國當代藝術展 TCNJ Art Gallery 新浙西大學 美國
2010年《接觸自然》當代藝術展 隧道藝術畫廊,山林藝術博物館長島大學 紐約 美國
2009年《翻牆》紀念柏林牆倒塌二十週年展ArtNext Gallery 紐約 美國
2009年《中國病人》中國當代藝術展ArtNext Gallery 紐約美國
2009年21世紀水墨學術展國家畫院 北京
2008年《暗傷》 當代藝術中的傷害與被傷害展798向上空間 北京
2008年 鄭連傑當代水墨展紐約gfSpace畫廊 紐約 美國
2008年《重構中國傳統》 AmySimon Fine Art Connecticut 美國
2008年《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前沿展 》798 亞洲藝術中心 北京
2007年《中國製造》中國當代藝術展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路易斯安那美術館
丹麥the Israel Museum inJerusalem 耶路撒冷國家美術館 以色列
2007年《開放的水墨》當代水墨藝術邀請展 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
2007年《叛逆之牆》中國當代藝術展CORKIN畫廊,多倫多 加拿大
2007年《龍的變身》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展china Square畫廊 紐約 美國
2006年 《國際行為藝術節》 錄影、幻燈展和演講 曼徹斯特 英國
2006年《東方移植西方》中國當代藝術展 新澤西KEAN大學 美國
2006年《新西方主義》中國當代藝術展Ethan Cohen 畫廊 紐約 美國
2005年《牆》中國當代藝術展 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Knox Albright ArtMuseum Buffalo奧布萊特美術館 紐約 美國
2004年 鄭連傑行為藝術與錄影作品展和演講Colgate.大學 紐約 美國
2003年 鄭連傑行為藝術與錄影作品展和演講Swarthmore大學 賓夕法尼亞州 美國
2002年 鄭連傑行為藝術與幻燈作品展和演講Columbia大學 紐約 美國
2002年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中國
2002年 鄭連傑行為藝術與幻燈作品展和演講 “第二屆平遙國際攝影節” 中國
2002年《再現的出口》之二 鄭連傑行為藝術展 亞美藝術中心 紐約 美國
2002年 鄭連傑當代水墨作品展Agama畫廊 紐約 美國
2001年 鄭連傑行為藝術與幻燈作品展和演講 司馬台長城東坡村 河北 中國
2001年《再現的出口》之一鄭連傑行為藝術與幻燈作品展和演講 北京藝術家倉庫 中國
2000年《中國前衞藝術文件展》 福岡現代美術館 日本
2000年《觀念水墨展》Ethan Cohen畫廊 紐約 美國
1998年《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錄影幻燈作品研討會 哈佛大學 美國
1996年《中國當代繪畫展》 紐約教科文基金會 美國
1993年《中國當代藝術展》 以色列
1992年《中國當代藝術展》布魯塞爾藝術節 比利時
1991年“第九屆韓國國際藝術展” 水墨作品“東方之舞”獲金獎
1991年 鄭連傑作品展 保利大廈 北京
1990年 鄭連傑新作品展 英國文化處外交公寓 北京
1990年“鄭連傑水墨革命展” 大千畫廊 北京
1989年 鄭連傑、環子、伊靈三人繪畫展 提香畫廊 北京
1989年 鄭連傑作品展 三里屯外交公寓 北京

鄭連傑訪談

重建中國人的神性精神
------------《北京青年週刊》 2010.7.22
黑色襯衫,墨綠軍褲,腰際間一串哈雷的鋼鏈,戴着黑超,長髮飄逸的鄭連傑走在晌午的皇城根北街,很是惹人側目。審視一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北京土著”鄭連傑的藝術光譜,恰如雨後初霽的虹,色彩斑斕且界限渾融:他在行為、裝置、錄影、雕塑、觀念攝影均有涉獵。
1996年起,鄭連傑旅居美國14年。其間,他曾與友人蘇姍·格林沃爾(Susan Greenwell)在美國曼哈頓西14街創作實施《零度紐約》行為藝術作品(1998年12月13日):鄭連傑先將涼水撒在自己身體和頭髮上,再以麪粉塗抹軀體,蘇姍則身着黑色中國旗袍。鄭連傑用麪粉在地面上畫出兩個相同大小的圓圈,蘇姍站於其中一圈,鄭連傑手持一張臉譜走入另一圈中,凝視(Gaze)蘇姍,隨後進入蘇姍圈中把臉譜交給她,兩人對視,交換臉譜——鄭連傑手持臉譜離開,回自己圈中與蘇姍肅立對視。此行為持續40分鐘,無具體語言交流。
策展人、亞美藝術中心主席羅伯特·雷(ROBERT LEE)後來評述道,“《零度紐約》創造出了一個真正交流的機會,一個面對這個時代需要共存的聲音。他這件作品選擇在冬天進行説明了生存在文明的大都市裏,灰色冰冷,不光是心靈中最初的記憶”。
稱他前衞也好説他現代也罷,在他血液裏流淌的,永遠是黑白的水墨雲煙。
鄭連傑同BQ的採訪約在皇城根北街19號書香名苑,一處仿明代建築的會所中進行。見面之後,他並不急着延客落座,意興頗濃地為我們指點會所牆壁上懸掛的水墨畫作,他説從2004年起他便每年都回國來到華山寫生創作,“華山的美是獨特的,它的雄渾適合燕國人骨血裏的氣象,慷慨悲歌。同時,華山也是道學的發源地,中國古典水墨至高境界有很多取法自道家。像這幾幅作品,都是用大潑墨、大寫意,用一種散筆把道家精神融匯到畫中”。
“水中探月,隔簾觀花。”在存在與虛無間做創作的涵泳浮沉,鄭連傑何以做到澄懷觀象?他説那首先得在俗世的凡人堆兒裏清空自己,同樣是“逃離城市”,可他鄙視小資們逃離時故作矯情的“農家樂”,而讓自己的創作過程無疑於行者的苦吟,“我從小生活在北京這樣的都市中,後來去了紐約,那更是一座洋灰森林,資本主義的首都。我每次到華山,都住在沒有自來水和電的道觀裏,喝的是雪水和雨水,跟着小道士砍柴做飯……我希望先把自己城市生活的痕跡忘卻,完全用本真的狀態接近自然。市井氣很可怕,你身上世俗味道越多,人的味道就越淡,我的藝術作品要建立一種山林的呼嘯之氣”。
在藝術上追求“忘我”的鄭連傑,顯然無法在生活中做到“忘情”。
清明節對於遠行在海外的遊子來説總是具有別樣的意義,“中國人的哀思和對親人的追憶在這一天是獨特的,它不光是個人的情感表達同時也是對歷史在現實中的追憶和探問”。鄭連傑説,今 年4月5日他及全家18人在天安門廣場前攝影留念,以藝術的形式追思親人——他的母親今 年3月去世,父親也於2000年過世,鄭連傑將兩位親人的照片分別放在椅子上並留影,將作品命名為《家族歲月》。
其實,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在天安門廣場完成自己的行為計劃。早先的作品是由1957年一張以室內天安門為背景的全家福老照片為開端的:2000年4月5日清明節,鄭連傑攜同兒子一道把1957年於照相館拍“天安門”背景板前拍攝的老照片放大,第一次展現在真實的天安門廣場前,以此紀念去世的父親。2004年春,鄭連傑與母親和哥哥姐姐共八人在天安門廣場前又一次記述了家族成員的相聚和變遷。今 年的《家族歲月》則構成了作品的延續。著名藝術評論家巫鴻認為,鄭連傑的系列行為攝影計劃“由於展現了被定格於同一地點的現在時的存在,作品中的老照片獲得了一種被強調的過去時態”。
“過去的時態”也像是鄭連傑心中化不開的“結”,採訪結束後同攝影一起在逼仄曲折的衚衕中拍照,他突然若有所思,指着斑駁的牆面吟詠自己的詩歌《石景山有我帶不走的童年》。
“我的家在石景山,從那裏可以望到薊州台。曾經的繁華和蒼涼都給了今天的北辛安,石景山北辛安我的家在五環的外邊,法海寺八大處連着整個的西山,小吃店照相館已消失在我久別的窗前;我的家在石景山,我的家在星星的下面,多少個朋友離開了過去,多少個親人離開了從前……”BQ:看你的作品譜系,似乎沒有藩籬與框定?
Z:這個話題牽扯到藝術的本質,任何藝術都有它的侷限性,就像是攝影,你面對真實的環境時,你只能取它的瞬間,而我不願被束縛。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開始進行裝置藝術架上藝術的表達,就是平面的繪畫滿足不了自己表達的慾望了,就必須尋求破圍。
BQ:回到你的創作起點,中國古典水墨畫與道家的觀念,生活的雅興,文人的觀賞趣味等等都絲絲入扣,你如何做到解構進而打散後再重建的?
Z:這個挑戰非常大,80年代末的時候我就基本在不斷學習當中完成朝向新的表達方式。那時兩德統一的事件給我很大影響,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轉型,比如説我畫了很多《山海經》、神話以及民俗藝術方面的題材,貴州的儺面具、京劇臉譜、印第安臉譜,這裏面有遠古人的精神和信仰,構成又是高度抽象的,陌生而神秘。我當時就去野長城,帶着睡袋帳篷每三個月去一次,陸陸續續用三年時間來拓印長城牆,之後繼續回到工作室完成自己的作品,這次體驗也成為我未來創作的精神濫觴。
BQ:我注意到你的一幅和長城有關的作品照片在索斯比拍賣,能介紹下那次的經過嗎?
Z:你説的是我的《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行為裝置地景藝術作品,這是中國當代藝術進入西方資本市場的一次里程碑,2006年4月在索斯比拍賣,拍價三萬美金,是當時全球華人照片作品前六位的價位,也是中國內地當代藝術第一次在紐約的拍賣,買家是法國的路易威登集團。
BQ:你一直在抗拒世俗生活的紛擾,對於作品被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收購,有何感想?
Z:我覺得這就和我沒關係了,雞下完蛋,它會在乎誰來吃這個蛋嗎?作品出來了,理念傳遞出來了,就夠了,當時創作就是一種年輕的衝動。
1993年我進行這個創作的時候,司馬台長城還沒被開發,現 在你再去看已經沒了照片裏的雜草叢生,而是抹平了的水泥和青磚,可“不到長城看落日,誰知天地有悲秋”的感覺沒有了;1993年我站在司馬台寫下詩句,“風起長城卷落日,月影江山依舊寒”,現 在那種感覺也沒有了,那裏越來越像八達嶺了。可長城是什麼?它是中國人憑弔歷史,尋找精神根基的所在,如果都變成了旅遊點,成了招徠西方遊客的跑馬場,這其實是對民族未來的犯罪。
由此我想説中國當代藝術還有邊緣化的趨勢,邊緣化對於藝術家也是更好的檢驗,對於藝術家的創作的心靈歷練是有益的,但是中國當代藝術如果只有金錢成功的一面,這其實是另一種自我放逐和邊緣。
BQ:從內地當代藝術肇始之時你便開始了創作,之後又在紐約生活創作至今,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觀照下,你對中國當代藝術未來的走向有何看法?
Z:我們必須得承認現當代中國文明的很大一部分是引進西方的,我在作品《黑色可樂1993年》中表達的就是可口可樂這種代表西方價值觀的符碼,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西方工業文明的強勢體現,《紐約時報》當時曾評價我的這幅作品為“可口可樂放在長城上,是西方資本主義敲開中國大門的重要標誌”。今天的世界,是經濟和文化雙向主導的,我們是不是能輸出自己的文化價值,進而影響世界?現 在看還不夠,美國有很多流行文化,但是精英文化一樣強大,它是個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國家,中國的中產階層剛剛起步,大家對物質層面的要求還沒有進入到精神層面,我們的精緻文化和紳士文化都被破壞了,古人“殿堂無字畫,不是舊人家”的傳統被破壞了。西方人敬重中國的道學,喜歡中國瓷器,可那都是古人的,我們有沒有新的東西?今天的水墨書法藝術可以證實這一點,但必須有當代性的東西注入進去,必須重建中國人個體的神性精神,這是我崇尚和追求的。

鄭連傑拍賣紀錄

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首場2006年
《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單幅照片以30,000美元成交於紐約蘇富比公司2006年首場亞洲當代藝術拍賣,創全球華人前六位紀錄。
紐約蘇富比2006年 紐約蘇富比2006年 [7]
中國嘉德秋季中國當代水墨專場2007年
《布魯克林的春天》當代水墨以17,209美元成交於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國當代水墨專場拍賣。
中國嘉德秋季中國當代水墨專場2011年
《霧雨-廣場》當代水墨以22,425美元成交於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秋季中國當代水墨專場拍賣。
香港蘇富比健康空氣 慈善拍賣
旅美著名藝術家鄭連傑水墨作品《天安門上空的鳥》2011年4月4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號展館舉行
《天安門上空的鳥》 創作於2007年是鄭連傑《天安門》當代水墨重要系列作品之一。現工作居住在紐約、北京的獨立藝術家鄭連傑,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國際藝術家之一,是最早以行為藝術結合地理環境使用身體創作的藝術家。曾參與北京圓明園藝術家村所展開的八十年代末新文化羣體,以批判顛覆保守的視覺藝術語言,追求獨立的個人藝術風格著稱。作為當代藝術家,他運用的創作手段有:行為、攝影、錄影、裝置、水墨、書法、公共藝術等。中國當代藝術最具震撼力的代表性作品“大爆炸—捆紮丟失的靈魂”長城系列作品是他於1993年創作的,作品融地景、行為、裝置、影像於一身,它推動、影響了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進成,深具歷史意義。鄭連傑從1989年開始創作的《天安門》水墨系列作品,是他早期藝術創作生涯重要的作品。藝術家在不斷地解構這個被神化的歷史建築,同時更是以水墨在題材表現上進入對現實的干預。“在我的青春記憶裏總有一段真實的歷史不能讓我忘掉”。政治符號化是藝術家在創作上的一種困惑和敏感。困惑於記憶和行為上的無法接受,正常的邏輯思維無法或不能解釋事件和行為時,敏感賦予了藝術家最直接、生動和當下的創作動機——符號化!通過它,藝術家即時即地,用藝術的表現語境詮釋事件和行為。自此,我們不難理解,鄭連傑為何從八十年代未至今,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重複着這個主題——天安門廣場系列。《天安門上空的鳥》作於2007年。灰色丙烯和水墨滴淋出的背景,虛幻變形的天安門城樓,升騰的圓圈氣泡,象徵生命與靈魂的鳥……歷史在發生的那一刻,已經註定它無可復原。符號作為載體,揭示着那個夏季藝術家記憶裏的一切!或許是二十幾年揮之不去的憤怒,天安門廣場系列使他唯恐淡然的畫了許多年。傳統水墨的唯美,似乎制約了水墨藝術的發展,墨守成規、永恆不變的制型,使這一藝術形式脱節於時代,而不能做為一種藝術語言詮釋時代語境。形而上的唯美使她缺乏對現時的認知。八十年代興起的實驗水墨,正是對傳統水墨的變革和改良。
運用水墨表現當下和即時的創作形式,鄭連傑在八十年代中晚期已經嘗試了他的灰色的主題和户外水墨行為的創作,如1989年開始的“為紀念兩個德國統一”長城拓印系列。那一時期,他的創作充滿了對當下和即時的表述,抽象的精靈,跳躍的線彩,誇張的背景。時間象尖厲的音符,空間則被墨塊擠壓成更加沉重的墨塊。他破以常規、無視古法,極盡的揮墨成書、排遣心靈的顫抖和對存在的憤慨!內心的敏感,使他不能無視現實——理想與熱情,灰色的意識形態和信仰缺失的麻木,有如被污染的天空。鄭連傑做為當代水墨旗手般的先鋒理念,善於創造個人化的實驗風格對心靈細微的描述在他筆下變成了無不驚奇的可能,孤寂中前行的筆墨一次次地展現出他對靈魂的震撼。“在今天的山水裏,你已經找不到‘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晉人春秋了!”“所以,我要賦予我的水墨為一種吶喊!而不是小橋流水的呻吟。”這段談話,可能更代表了那一時期他的理想主義的激情,鄭連傑為什麼用一雙真切的眼睛,審視與生俱有的、割捨不去的母語文化。拙幼和年輕,有時最能代表我們心靈深處對事物的感知。它具有人性最初的真誠——孩子的和藝術家的!健康空氣拍賣會是亞洲歷來首個以環境藝術為主題的拍賣會,亦是健康空氣行動(CAN)在蘇富比拍賣行及瑞意投資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協助下進行的籌款活動。
這次拍賣有三個目的:
為CAN教育及研究項目籌募經費
向民眾傳播空氣污染影響健康的信息,並凝聚所有視香港為家、以環保為創作主題的頂尖藝術家
反映環保主題在藝術文化層面的影響力日漸提升
拍賣會屬於蘇富比2011年香港當代亞洲藝術春季拍賣會項目之一,將於4月4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號展館舉行,
部分本地項尖藝術家,為是次拍賣會專程創作作品。你可於本站瀏覽拍賣品的詳細介紹,參與藝術家及贊助者的訪問和個人簡歷。
健康空氣行動是本港推動改善空氣質素的非牟利機構,致力教育及鼓勵公眾,認識空氣對其健康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