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浣

鎖定
鄭浣(776—839)唐文學家。本名涵,滎陽人,鄭餘慶子。貞元十年 (794)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集賢院修撰等職,累遷右補闕。敢直言,無所諱。遷起居舍人、考功員外郎。餘慶為左僕射,避諱改國子監博士、史館修撰,後任中書舍人。文宗即位,擢翰林侍講學士,命撰《經史要錄》20卷。大和二年(828)任禮部侍郎,後歷任兵部侍郎等職,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户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以户部尚書召還,未及任而卒。有文集30卷。
本    名
鄭浣
所處時代
出生日期
776年
逝世日期
839年
主要作品
經史要錄

目錄

鄭浣原文

鄭浣以儉素自居。尹河南日,有從父昆弟之孫自覃懷來謁者,力農自贍,未嘗干謁。拜揖甚野,束帶亦古。浣子之弟僕御,皆笑其疏質,而浣獨憐之。問其所欲。則曰:“某為本邑,以民侍之久矣,思得承乏一尉,乃錦遊鄉裏也。”浣然之。而浣之清譽重德,為時所歸。若書於郡守,猶臂之使指也。
鄭孫將去前一日,召甥侄與之會食。有蒸餅,鄭孫去其皮而後食之,浣大嗟怒。謂曰:“皮之與中,何以異也?僕嘗病澆態訛俗驕侈自奉,思得以還淳反樸,敦厚風俗。是猶憐子力田弊衣,必能知艱於稼穡,奈何囂浮甚於五侯家綺紈乳臭兒耶?”因引手請所棄者。鄭孫錯愕失據,器而奉之。浣盡食之,遂揖歸賓闥,贈五縑而遣之。(出《闕史》)

鄭浣譯文

鄭浣一貫以勤儉樸素自律。在他出任河南尹後的一天,一個堂兄弟的孫子從覃懷前來求見。這個孫子靠務農為生,從未因求取什麼而找過他。拜見時但見他舉止粗俗,服飾土氣,鄭浣的子侄和僕人都嘲笑他,只有鄭浣同情他,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説:“我在本地作平民百姓已很久了,如果有個空缺的話,能否讓我充當一名縣尉,讓我也體會一下衣錦還鄉的感覺。”鄭浣同意了。鄭浣清廉的名聲和端重的德行為世人所信賴,要辦成此事只須給郡守寫封信去,這就像胳膊帶動手指一樣便利。 孫子赴任前鄭浣召集甥侄們陪孫子一起會餐。席間食物中有蒸餅,孫子竟剝去餅皮,只吃裏面的餡。鄭浣見狀非常生氣,嘆息道:“皮和餡怎麼就不同了?我曾憂慮於世風的不淳樸厚道和日常生活的驕奢淫逸,考慮怎樣才能還淳反樸,敦厚風俗;我同情你在鄉下穿着破衣服靠體力種田的生活,想必你一定能體會種田的艱辛,不料你的虛浮不實竟然超過諸侯貴族家的紈絝子弟。”説完讓他將扔掉的餅皮撿起來。孫子驚慌失措,將餅皮撿起來遞給鄭浣,鄭浣接過來全部吃掉,隨後讓他回了客房。最後送他五匹縑帛,打發他回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