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新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西醫結合專家、國醫大師、重慶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

鎖定
鄭新(1925年5月—2021年2月6日),河南郟縣人 [5]  ,漢族,中共黨員,中西醫結合專 [10]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11] 國醫大師 [5]  ,生前是重慶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 [1]  [9] 
鄭新於1949年任職於西南財政部衞生科;1952年—1954年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任醫師、科員;1954年入讀於華西醫學院醫療系;1957年8月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1958年入讀於國家衞生部第二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1957年任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重慶第一護校醫師、教師;1961年任重慶市中醫院中醫內科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2014年入選第二屆“國醫大師” [5]  ;2016年獲聘為重慶市”首席醫學專家” [3]  ;2020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11]  ;2021年2月6日在重慶逝世,享年96歲。 [1] 
鄭新畢生從事中醫藥研究事業 [1]  ,擅長診治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症,尤以腎臟病和冠心病、心律失常為重點。 [12] 
中文名
鄭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5年5月
逝世日期
2021年2月6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醫急症證治》
代表作品
《中醫問答》
《中醫急症》
主要成就
2014年入選第二屆“國醫大師”
2020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籍    貫
河南郟縣
教學職稱
教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鄭新人物生平

1925年5月,鄭新出生。 [1] 
1949年,任職於西南財政部衞生科。
1952年—1954年,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任醫師、科員。
1954年,入讀於華西醫學院醫療系。
1957年8月,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
1958年,入讀於國家衞生部第二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
1957年,任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重慶第一護校醫師、教師。
1961年,任重慶市中醫院中醫內科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
2014年,入選第二屆“國醫大師”。 [5] 
2016年,獲聘為重慶市”首席醫學專家”。 [3] 
2020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11] 
2021年2月6日,在重慶逝世,享年96歲。 [1] 

鄭新主要成就

鄭新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鄭新總結出中醫內科急症基本治則,提出“熱毒學説”“温病截斷療法”等學説,發明推廣了以參麥針等為代表的現代中醫急症製劑。他專研慢性腎病,研製出療效獨特的腎病Ⅰ號、腎病Ⅱ號中藥製劑,形成了理、法、方、藥一系列診治體系,提出了腎病三因論,腎病多瘀論,腎病“治未病”思想,其祛邪扶正並重、扶正重在脾腎,衷中參西為我用等理論思想。 [5]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2月,鄭新已撰寫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獲獎論文10餘篇,參編論著7部 [4]  ,其主要論著有《中醫問答》《中醫急症》《中醫急症證治》《中醫急症大成》《老中醫經驗》等。 [10]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75年
唐陽春老中醫臨牀經驗
《重慶醫藥》
1980年
衞氣營血在內科熱病的辯證論治規律探討—附2391例分析報告
《重慶醫藥》
1982年
1參麥針注射治療心律失常的初步探討—附105例臨牀對照觀察
1982年
參麥針劑治療感染性休克及其藥理研究
1982年
心悸·嘔吐·昏厥
《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4年
温熱病厥脱的虛實病機與治療改進的探討(附104例臨牀資料簡析)
1984年
胸悶·心悸·昏厥
《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5年
高熱、心悸、尿痛案
1985年
在肝病治療中如何突出中西醫結合的特色
《重慶醫藥》
1985年
反覆嘔吐、嘔血、無尿、昏厥案
《雲南中醫雜誌》
1985年
多飲、多食、多尿、頻繁嘔吐、閉經
《中醫雜誌》
1986年
中醫藥治療休克的研究進展
1986年
中醫藥治療休克的研究進展(續)
《國醫論壇》
1987年
清氣解毒注射液為主治療感染性高熱的探討附248例分組治療對照比較
1987年
火把花片治療慢性腎炎的臨牀研究
《中藥藥理與臨牀》
1987年
參麥針治療冠心病心絞痛204例的療效觀察
《中藥藥理與臨牀》
1988年
清氣解毒針劑為主治療感染性高熱的探討—附248例病例分析
《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8年
參麥針治療休克和心律失常臨牀觀察
《中醫研究》
參考資料 [12] 
  • 承擔項目
截至2019年12月,鄭新已開展科研項目2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3項。 [4] 
  • 科研獎勵
截至2015年3月,鄭新已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衞生廳、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及重慶市中醫管理局等科技成果獎14項。 [10]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1年
火把花根治療慢性腎炎消失蛋白尿的臨牀研究 [12] 
四川省衞生廳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7年
益氣養陰為主多劑型多途徑給藥治療心絞痛心律失常、休克急症的臨牀研究 [12] 
重慶市衞生局科技成果二等獎
  • 學術思想
鄭新的學術思想主要是“腎病三因論”和“腎病多瘀論”。“腎病三因論”是鄭新繼承古代中醫理論,並經過腎臟病臨牀研究之大成總結出來的;“腎病多瘀論”是急、慢性腎臟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以及腎功能損害為其主要臨牀表現特徵。 [3] 

鄭新人才培養

  • 告誡學生
在鄭新看來,學習中醫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術”。他反覆告誡學生,學醫先習德,學中醫必須先“正心端品,懷仁去貪”,要緊扣中國文化的一個“德”字,切實把“德”放在一切之首。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憐憫病人,替病人難受,還要認真想辦法,要把病人的病當成自己的病一樣看待,千方百計解除病人的痛苦。 [10] 
  • 學科建設
在鄭新的帶領下,重慶市中醫院創建了中醫特色突出的腎臟病專科,該專科已躋身中國中醫腎病研究領域前列,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專科,國家臨牀重點專科(中醫專業)、重慶市中醫藥重點學科。 [8] 
  • 指導學生
截至2021年2月,鄭新已指導培養的學生達1000餘人 [7]  ,如重慶市中醫院腎病科主任中醫師熊維建、楊敬,重慶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鍾錦等都是他的學生。 [3] 

鄭新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62年
二等獎 [3] 
中央衞生部
2014年
中華醫學會終身成就獎 [3] 
2014年
第二屆“國醫大師” [5]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
2019年
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 [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衞生健康委等
2020年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11] 

鄭新社會任職

擔任職務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四川分會理事 [3] 
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重慶分會理事 [3] 
《新醫學文摘(卡片)》中醫分冊編 [4] 
成都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5] 
《中醫研究》編委、顧問 [4] 
洛陽地區中醫院技術顧問 [10] 
仲景國醫大學名譽教授 [10] 
重慶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 [10] 
重慶市中醫藥學會顧問委員會顧問 [10] 

鄭新人物評價

“他(鄭新)畢生獻身中醫藥事業,開現代中醫急症研究之先河,在慢性腎病診治方面多有建樹。他治學造詣深厚,醫德高尚,德藝雙馨,是西南地區名老中醫的翹楚,是重慶中醫的驕傲,是中醫後生的好榜樣。他是中醫戰線的老黃牛,是廣大病患的守護神。”重慶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雷蕾評) [2]  [6] 
“鄭老(鄭新)熱衷鑽研岐黃之術,求知若渴,虛心學習,潛心研讀,熟識中醫典籍,首開中醫急症研究之先河,成為中國中醫急症研究領域的一面旗幟。”(重慶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熊維建評) [3]  [7] 
“鄭新學驗俱豐,蜚聲杏林,醫名廣播海內外,他是中國中醫急症的開拓者之一,是重慶市中醫腎病科的領路人。”(中國中醫藥網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