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山村

(雲南省保山騰衝縣芒棒鎮鄭山村)

鎖定
鄭山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3.00公里,國土面積17.43平方公里,海拔1860.00米,年平均氣温14.50℃,年降水量1600.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174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0畝;有林地15563.04畝。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户533户,有鄉村人口1951人,其中農業人口1362人,勞動力11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38人。201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63.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06.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1] 
中文名
鄭山村
所屬地區
騰衝縣芒棒鎮
地理位置
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城東南部
政府駐地
芒棒村
電話區號
0875
郵政區碼
679109
車牌代碼
雲M

鄭山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533户通自來水,有0户飲用井水,有533户通電,有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533户,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533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533户。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027.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2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3畝。該村到2015年底,有199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7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2] 

鄭山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40.00畝(其中:田1048.00畝,地692.00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稻穀、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5563.0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7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36畝,主要種植核桃、草果、油茶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4065.00畝。

鄭山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63.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07.16萬元,畜牧業收入493.6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190頭,肉牛783頭,肉羊361頭);林業收入262.7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14.51萬元,工資性收入46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0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0.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9人,在省內務工269人,到省外務工20人。 [3] 

鄭山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茶葉、烤煙,主要銷售往省內。2015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00.76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草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茶葉、烤煙產業。

鄭山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533户,共鄉村人口1951人,其中男性1025人,女性906人。其中農業人口1362人,勞動力1193人。到2015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0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距離村委會衞生所4.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6.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0户。

鄭山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4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8.33萬元,有固定資產23.6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4] 

鄭山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鄭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上營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50公里,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0人,中學生93人。

鄭山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產業存在“散、亂、差、小”現象,無集體經濟來源。。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異地搬遷,發展鄉村旅遊。。
人文地理
位於甘露寺小組中的甘露寺是騰衝四大古寺之一,有悠久的歷史,是名勝古蹟之一,甘露寺小組因此而得名,,南方絲綢古道遺址保留完好,甘露寺水庫凝聚了全村及鄉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由於該水庫具有水質好,蓄水量大,加之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等有利條件,具有開發和挖掘的潛力,甘露寺水庫的開發和建設被縣政府列進了政府規劃,不遠的將來甘露寺將會成為芒棒鄉的一個亮點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此外還有一些傳統的民族文化在這裏保留完整。 [5] 

鄭山村新農村建設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結合“美麗鄉村”社區建設活動,利用境內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大型甘露寺水庫、甘露寺古寺,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改善村容村貌、加快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重點。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不斷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和體制機制的保障作用,變革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儘快建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氣爽”的建設要求,成為“秀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