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人買履

鎖定
鄭人買履,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寓言成語,典出《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1]  [4] 
這則成語是説有個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於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後用以譏諷墨守成規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1]  [4] 
中文名
鄭人買履
拼    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近義詞
生搬硬套死搬教條墨守成規
反義詞
達權通變臨機應變隨機應變
作品出處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語法功能
作定語、狀語

鄭人買履成語出處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 
後人根據這則寓言提煉出成語“鄭人買履”。 [4] 

鄭人買履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鄭國人,想為自己買一雙新鞋子。去集市之前,這個人預先找來一小段繩子,用它比着自己的腳,事先量好自己腳的長短尺寸,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出門了。
鄭國人來到集市,直奔賣鞋的店鋪,他讓掌櫃拿了幾雙鞋出來,精挑細選了一番,終於看好了一雙中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誰知走得匆忙,量好尺碼的繩子忘在家裏沒有帶。於是他連忙對鞋鋪的老闆説:“對不起。瞧我這記性,在家量好了鞋的尺碼卻忘帶了,我得回家取來尺碼才能買鞋。”説完,放下鞋,轉身就往家裏跑。眼看天色不早了,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但是,集市已經散了,鞋鋪打烊了,鞋子沒買成。
鄭國人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裏,鄰居問他出了什麼事,他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鄰居聽了問道:“你買鞋的時候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合適不合適呢?”這個鄭國人一臉嚴肅地回答説:“那可不成,量出來的尺碼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親自量好的尺碼,而不相信我的腳。” [2-3] 

鄭人買履成語寓意

鄭人買履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現實的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沒買到,成為了笑柄。現實生活中,的確也存在“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人,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思考的人,只會看到事物的片面性。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遵循規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個處事靈活而內心中正的人,應當破除偏執,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該堅守尺度的時候,便要有擇善固執的精神;該隨機應變的時候,也要有從善如流的態度。如此方能處事圓融,自在無礙。 [3] 

鄭人買履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鄭人買履,寧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腳的尺寸,也不願意親自用腳試穿。比喻只相信教條,不相信實際。用以譏諷墨守成規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它在句子中可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1]  [4] 
運用示例
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多典故都是批評和諷刺形而上學的,如盲人摸象、鄭人買履、坐井觀天、掩耳盜鈴、揠苗助長、削足適履、畫蛇添足,等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