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樹南

鎖定
鄧樹南( 1874 — 1925 年),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上坪村人,實業家、銀行家 [1]  。幼時家境清貧,早年便離鄉到印度尼西亞謀生,當過炊事員、工人和店員。經過 10 餘年的勤奮努力,在朋友的支持和合作下自立門户,創辦“志成公司”,任經理。由於經營得法,業務有所發展,在印尼僑界中享有一定聲譽 。 [2]  鄧樹南兩次“破家”支持辛亥革命,曾為革命慷慨捐銀20餘萬元,加入南社結交天下文士,回鄉創辦梅縣首家銀莊。 [3-4] 
中文名
鄧樹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25年
出生地
梅江區上坪村

鄧樹南個人簡介

清末,孫中山在南洋各地宣傳革命,鄧樹南深受影響,積極參與革命活動,帶頭剪辮子,捐款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1912年民國建立後,應臨時政府特邀,鄧樹南結束志成公司業務,攜眷離印尼回國。民國政府為表彰他支持革命的功績,派黃興等人到上海黃浦江口岸舉行歡迎儀式,孫中山也在南京接見他,併合影留念。當時民國政府還邀請他參政,但他無意於仕途,表示願在國內經商,發展經濟。是年,舉家回到梅城定居,集資約5萬銀元,在梅城中山路鹽倉巷創辦梅城第一家錢莊——大生銀莊,自任總經理,還在汕頭、興寧及香港、印尼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發行5元和10元面額鈔票,在汕頭、梅縣一帶流通。大生銀莊的創辦,對溝通僑匯和國內外匯兑起了一定作用。1924年秋,大生銀莊突遭軍閥林虎部製造的假銀幣衝擊,引起存户擠兑存款風潮,一度造成信用危機,經鄧樹南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始穩住銀莊局面。1925年春,大生銀莊又發生香港、汕頭負責人攜款潛逃事件,再次出現信用危機,使鄧樹南在精神上受到極大創傷。是年5月19日在梅城逝世,終年52歲。 [2] 

鄧樹南主要事蹟

支持革命,曾捐銀20多萬元
鄧樹南,光緒元年(1875年)出生在今梅江區三角鎮,他出身家境清貧,少年時代遠渡重洋,往荷屬東印度(今印尼)的泗水一帶謀生。通過勤奮和節儉,用積蓄的資金和友人一起創辦 “志成”公司,經營商業,取得成功,在當地商界享有較高的聲望。
有了錢,按出洋人的傳統習慣,首先應該回家買地建大房子,所謂“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然而鄧樹南卻選擇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在黃花崗起義前夕,鄧樹南還經營一家“德彰”公司,股東有陳、巫、廖等同鄉。由朱浩懷所著,經姚雨平審定的《姚雨平先生革命史》專門提及鄧樹南為黃花崗起義的舉事捐出一大筆錢,接受款項的經手人王錫民正是姚雨平派往南洋募款的代表。
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卻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繼之而起的武昌起義成功,廣東等南方各省宣告和平光復。遠在南洋的姚雨平緊急返回廣州,與軍政府都督胡漢民商議時局,姚雨平以太平天國的教訓為例,主張立即組織軍隊北伐,支援長江一帶遭清軍攻擊的革命軍。廣東方面在1911年冬組成一支8000多人的北伐軍,任命年方三十的姚雨平為總司令,發表誓師文,分三批借道海路,抵達上海,轉往南京。鄧樹南為此又捐贈了一筆為數不菲的經費,給予老友姚雨平有力的支持。
1912年初,鄧樹南啓程回國,前往南京見證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誕生,好友黃興特地派出一個營的官兵到上海的黃浦江口岸迎接和護送鄧樹南。如此隆重的儀式,可見鄧樹南在革命黨人心中的分量,源自他多年為革命慷慨提供經費的君子之風。然而過去一段時期,梅州有關辛亥革命的文獻,甚至鄧樹南目前唯一健在的兒子鄧景揚老人,對鄧樹南捐資支持革命的數額到底大到何種程度,也不清楚。記者對這個謎團的解開,是從研究鄧樹南加入南社這一不為人知的史實實現的。
1912年4月初在上海,鄧樹南見到了指揮廣東北伐軍凱旋的好友姚雨平。此時卸下軍裝的上將姚雨平加入了南社,正與一批南社人士柳亞子、蘇曼殊、葉楚傖等一起創辦《太平洋報》,並自任社長;鄧樹南獲邀請與南社元老、同盟會員陳陶遺一起任報社顧問,參與辦報的梅州籍人士還有林百舉、王錫民、樑龍。4月13日,姚雨平在上海愚園的楠木廳設宴,與44位南社、同盟會人士一起歡迎鄧樹南。宴會上,姚雨平介紹了鄧樹南“破家”為國的歷史,略謂:“先生醉心革命事業,曾兩次破家,捐助經費共銀二十餘萬元。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