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川鎮

鎖定
鄧川鎮,隸屬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地處洱源縣南部,東、南與大理市上關鎮接壤,西、北毗鄰右所鎮 [2]  行政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鄧川鎮户籍人口為17250人。 [4] 
古時候,為鄧賧詔地。1958年10月,鄧川、洱源、劍川3縣合併為劍川大縣。1985年12月16日,設立鄧川鎮。 [2]  截至2021年10月,鄧川鎮轄4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新州村。 [2] 
2019年,鄧川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4] 
中文名
鄧川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
地理位置
洱源縣南部
面    積
57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州村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編碼
6712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L
人    口
1725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鄧川鎮歷史沿革

古時候,為鄧賧詔地。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境內有鄧賧部落。
唐麟德元年(664年)年五月,設鄧備州。
唐神龍三年(707年),重新歸附吐蕃。
貞元十年(794年),浪穹、施浪、鄧賧3詔合併為浪穹州。
元憲宗七年(1257年),置德源、浪穹為千户。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鄧川千户所改州,浪穹千户所改縣。
民國元年(1912年),浪穹縣改名洱源縣,鄧川州改鄧川縣。
1958年10月,鄧川、洱源、劍川3縣合併為劍川大縣。
1985年12月16日,設立鄧川鎮。 [2] 

鄧川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鄧川鎮轄4個行政村:新州、舊州、中和、騰龍;下設57個村民小組。有27個自然村。 [2] 
截至2021年10月,鄧川鎮轄4個行政村:新州村、舊州村、騰龍村、中和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新州村。 [2] 

鄧川鎮地理環境

鄧川鎮位置境域

鄧川鎮地處洱源縣南部,東、南與大理市上關鎮接壤,西、北毗鄰右所鎮 [2]  行政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 [4] 

鄧川鎮地形地貌

鄧川鎮地形屬斷陷湖濱盆地,最高點位於卧牛山,海拔3400米;最低點位於中和橋,海拔1970米。 [2] 

鄧川鎮水文

鄧川鎮境內河道屬瀾滄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瀰苴河、羅時江、永安江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瀰苴河,從北向南流經境內22.3千米,流域面積1254.7平方千米,年徑流量0.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西閘河、永安將下游等,年徑流量5億立方米。 [2] 

鄧川鎮自然資源

2011年,鄧川鎮有耕地面積8392.78畝。 [2] 

鄧川鎮人口

2011年末,鄧川鎮總人口167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89人,城鎮化率11.8%。另有流動人口1296人。總人口中,男性8412人,佔50.09%;女性8331人,佔49.91%;14歲以下4860人,佔29.1%;15—64歲10922人,佔65.4%;65歲以上919人,佔5.4%。總人口中,漢族4374人,佔26%;白族12143人,佔72%;其他少數民族276人,佔2%。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4.88‰,人口自然增長率2.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2人。 [2] 
截至2019年末,鄧川鎮户籍人口為17250人。 [4] 

鄧川鎮經濟

鄧川鎮綜述

2011年,鄧川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154萬元,比上年下降8%。人均財政收入687元,比上年下降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7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19元。 [2] 
2019年,鄧川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4] 

鄧川鎮農業

2011,鄧川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926萬元。
2011年,鄧川鎮糧食總產量7470噸。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大蒜等。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430畝;大蒜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9500噸。
鄧川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1450頭,年末存欄11430頭;乳牛年末存欄7635頭;羊年末存欄998只;家禽年末存欄20778羽。 [2] 

鄧川鎮工業

鄧川鎮形成以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機裝配和零售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3835萬元,比上年增長23.68%;工業增加值4336萬元,比上年增長38%。營業收入9618萬元,實現利潤546萬元,上繳税金261萬元。 [2] 

鄧川鎮商業

2011年末,鄧川鎮有商業網點366個,職工77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3835萬元,比上年增長23.68%。 [2] 

鄧川鎮金融業

2011年末,鄧川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6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各項貸款餘額7194萬元,比上年增長15%。 [2] 

鄧川鎮社會事業

鄧川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鄧川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817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4所,在校生1522人,專任教師79人;初中3所,在校生655人,專任教師4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575萬元。 [2] 

鄧川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鄧川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4萬冊。2011年末,廣播站、電視站各1個,有線電視用户達52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地2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8%。 [2] 

鄧川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鄧川鎮有鎮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所1個。專業衞生人員85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892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8.84‰、4.42‰、17.7‰。 [2] 

鄧川鎮社會保障

2011年,鄧川鎮有新農保城鎮居民參保106人,總參保率100%,農村居民參保9067人,養老金徵收111.74萬元,參保率95.15%,其中60週歲以上參保1511人,實行社會化發放,月發放養老金83.34萬元,發放率100%。發放城鄉低保、五保1199人,保金144.14萬元。發放高齡保健金269人,9.68萬元。發放享受各類定期定量補助金177人,62.5萬元。發放義務兵優待金11人,13100元。發放農村大病醫療救助金13.96萬元。年內共救濟受災户、貧特困户1494户,發放救災救濟金14.07萬元。 [2] 

鄧川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鄧川鎮有郵政網點1個,全年投遞國內郵件0.211萬件。電信服務網點1個,用户2354户。 [2] 

鄧川鎮交通運輸

2011年,鄧川鎮有縣鄉級公路6條,總長21千米。有1個客運站,日發8餘班次。年客運8.5萬人次,貨運量27.5萬噸。 [2] 

鄧川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鄧川鎮因境內有瀰苴河、羅時江、永安江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鄧川。 [2] 

鄧川鎮風景名勝

  • 鄧川鎮舊州
鄧川鎮舊州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後經多次補修,直至1982年,當地羣眾自籌資金又一次補修。照壁寬13米,高10米,厚1.42米,壁檐磚鑲圖案古樸精美。照壁偏北方鑲有一塊大理石碑,碑寬0.6米,高1.2米,上刻有:“明御吏楊倆依先生故里”幾字,正面有“古仁裏”三字,背面有“天開文運”四字。(碑字均系1982年重修後照舊立寫)。
  • 石竇香泉
石竇香泉位於鄧川西面的雲弄峯山腰。明朝通判徐震詩曰:“石嶺嵯峨一竇穿,竇間自昔瀉靈泉,鳴琴漱玉涓涓響,濺石跳珠顆顆圓,味勝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捨來何處,浸説西天法雨傳”。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該主廟靠西的溶洞比較深,洞內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
  • 舊州三塔
舊州一塔位於舊州村左後方田壩內。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塔,銅葫蘆形寶頂,底座石基,塔身為青磚砌成。此塔造型與大理三塔極為相似。屬大理國時代的古塔。塔底座正方形、長寬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高15.4米。
制風塔位於温水元井村西半山腰,與舊州一塔、象鼻塔成三足鼎立之形。塔為十二級空心方形塔,葫蘆型搭頂,每級四方皆有方孔。從塔頂倒數第三層四角掛有響鈴四個。離塔基2.3米的塔底層正面處,鑲有一塊重修制風塔碑,記載有建塔起因及重修經過。塔長寬各2.7米,高17米。現保存完好。塔座南面鑲有塊石碑,分別刻有“進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樣。東面鑲有一石碑,刻有“翰林及第”四字。
象鼻塔位於舊州村西象鼻山上,在制風塔之南,與舊州一塔、制風塔成三足鼎立之形。塔為八級方形石塔,塔基長寬各4.2米,高12米。塔上序碑已損,現存一塊建造碑,刻有“文光射鬥”四字,碑長0.7米,寬0.3米。該塔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 段信苴寶摩崖碑
段信苴寶摩崖碑就刻於南洞內約高3米處,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寬零點六九米,高零點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書、陰刻。該碑是洱源縣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漢字白語碑)。《新篡雲南通志》金石考裏對該碑有著錄,從碑文首行的“大元國奉訓大夫都元帥段信苴寶我立記丘繫系似”來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總管段寶,從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斷定此碑刻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此碑對研究古白語和當時的歷史有重要價值。1980年和1988年,段信苴寶摩崖碑先後被公佈為縣級和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 阿氏五世墓
阿氏五世墓位於洱源縣鄧川州西大佛寶山松樹林阿氏墓地。據隆武《重修鄧川州志》載:“阿氏家墳,在舊州西松園,自這開基,規模弘遠,歷代牧守相傳。並教諭公、大參公,皆鍾秀於此。”現阿氏祖墳大部分被盜毀,僅有少部分完好。遺存中重要者有現存舊州村阿氏家祠內的《誥封奉訓大夫阿氏五世墓表》。碑高1.8米,寬0.66米,厚0.185米,兩面刻文,共33行,行13字—80字不等,共1945字。碑立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
  • 鄧川鄉賢坊
鄧川鄉賢坊位於鄧川新州北門,牌坊分三門並立,建築頗有規模,全為石質砌成,上頂部有六尊石獅,坊檐全用獅頭榫口,坊的正面三門上有三塊大理石碑,記載有明朝鄉賢姓名、官職和得舉者姓名、官職。正面兩石柱上掛有一對石刻篆字體對聯,上書:“使國人皆有所矜式;故君子不可弗修身”。
  • 鄧川文廟
鄧川文廟位於鎮內洱源二中校內,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歷史以來都作為傳經講學的地方。整個文廟含大成殿、池、狀元橋、杏壇等古建築羣。大成殿、重檐歇山頂形式,長20.4米,寬13米,戰地面積265.2平方米,屬清朝建築風格。
  • 高節牌坊
石牌坊位於舊州村街心,牌坊三門並立,中門寬2米,高3.5米,兩側門各寬1.1米,各高2.9米,該牌坊是清嘉靖四年(1525年),雲南副御吏王啓,布政司左佈政史黃哀,布政司參議夏邦謨、按察副史劉用中、姜龍、大理府知府李揖、同知周奇瑞、吏目華錫、訓導楊寶等人為御史楊南金立於大市坪,因先生暮年避水患遷宅於彼,而坊亦隨之,後為舊州士楊卓棟等率閣村於泥沙數仞中掘出,遷建於先生所導《洗心泉》之次。牌坊正面中門上刻有陽字“高節”二字,左側門刻有“江西省參議”五字,右側刻有“陝滷道御史”五字。牌坊背面鑲有三塊碑,其中中門碑是記載有楊南金的生平。兩側門碑記載有該坊的遷建經過,碑文為阿善元記。

鄧川鎮榮譽稱號

2019年7月24日,鄧川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