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鄉飲鄉

鎖定
鄉飲鄉,隸屬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地處寧陽縣境中部偏南,東連曲阜,南靠兗州,西與寧陽鎮泗店鎮為鄰,北接葛石鎮 [4]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67.87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鄉飲鄉户籍人口37354人。 [5] 
1959年2月,併入葛石公社;同年8月,從葛石公社劃出,恢復鄉飲公社。1983年,改為鄉飲區。1985年12月,改為鄉飲鄉。 [4]  截至2020年6月,鄉飲鄉轄15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鄉飲村。 [4] 
2011年,鄉飲鄉財政總收入2545.47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1.62萬元,比上年增長2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63.69萬元,增值税80.09萬元,企業所得税2.94萬元。 [4]  截至2019年末,鄉飲鄉有18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55個。 [5] 
中文名
鄉飲鄉
行政區劃代碼
37092120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
地理位置
寧陽縣境中部偏南
面    積
67.87 km²
下轄地區
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鄉飲村
電話區號
0538
郵政區碼
271403
著名景點
八官莊遺址
車牌代碼
魯J
人    口
37354人(2019年)

鄉飲鄉歷史沿革

東周時,境域屬魯國。
明清時,境域西部屬香寺社,東部屬龍崗社,北部屬韋周社,均歸東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二區。
1955年10月,改稱鄉飲區。
1958年,改為鄉飲鄉;同年9月,成立鄉飲公社。
1959年2月,併入葛石公社;同年8月,從葛石公社劃出,恢復鄉飲公社。
1983年,改為鄉飲區。
1985年12月,改為鄉飲鄉。 [4] 

鄉飲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鄉飲鄉轄鄉飲、常家屯、南趙、金馬、龍堂、滿營、郭家溝、八官莊、五廠、柳雲、韋周、崇化、保安店、沙河莊、漢馬河15個村民委員會。 [4] 
截至2020年6月,鄉飲鄉轄15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鄉飲村。 [4] 
鄉飲鄉區劃詳情
八官莊村
蠻家營村
郭家溝村
柳雲村村
沙河莊村
龍堂村
漢馬河村
韋周村
保安店村
五廠村
南趙莊村
金馬村
崇化村
鄉飲村
常家屯村

鄉飲鄉地理環境

鄉飲鄉位置境域

鄉飲鄉地處寧陽縣境中部偏南,東連曲阜,南靠兗州,西與寧陽鎮泗店鎮為鄰,北接葛石鎮 [4]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67.87平方千米。 [5] 
鄉飲鄉

鄉飲鄉地形地貌

鄉飲鄉境內為平原,地勢略呈東北高西南低,地面一般在海拔66~75米之間,最高點韋周村北,海拔88米;最低點沈屯村西,海拔56米。 [4] 

鄉飲鄉水文

鄉飲鄉境內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漢馬河、羅河、茅草河、北泥溝,都是排澇河道。漢馬河境內河道6千米,河漕寬60~80米。羅河境內流域面積30平方千米。茅草河河漕寬20~30米。境內河道長4千米,屬季節性排洪河道。 [4] 

鄉飲鄉自然資源

鄉飲鄉境內探明礦藏資源較少,現開採的主要是黏土,分佈在韋周北嶺。建設用沙,屬漢馬河沖積而成,分佈在五廠、沙河、漢馬、南趙等村。 [4] 

鄉飲鄉人口

2011年末,鄉飲鄉轄區總人口371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00人,城鎮化率4%。另有流動人口3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8952人,佔51.06%;女性18165人,佔48.93%;14歲以下4890人,佔13.17%;15~64歲28122人,佔75.76%;65歲以上4105人,佔11.0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7084人,佔99.9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9‰,人口死亡率9.5‰,人口自然增長率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5.83人。 [4] 
截至2017年末,鄉飲鄉常住人口33278人。 [2] 
截至2019年末,鄉飲鄉户籍人口37354人。 [5] 

鄉飲鄉經濟

鄉飲鄉綜述

2011年,鄉飲鄉財政總收入2545.47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1.62萬元,比上年增長2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63.69萬元,增值税80.09萬元,企業所得税2.94萬元。 [4] 
截至2019年末,鄉飲鄉有18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55個。 [5] 

鄉飲鄉農業

2011年,鄉飲鄉有耕地面積7萬餘畝,人均2畝。
2011年,鄉飲鄉農業總產值達1.4億元。
鄉飲鄉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13萬噸,其中小麥3.14萬噸,玉米2.98萬噸。
鄉飲鄉的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44萬畝,產量0.99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葱、西紅柿等,其中大葱200噸,西紅柿140噸。
鄉飲鄉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8萬頭,年末存欄3.8萬頭;羊飼養量0.18萬隻,年末存欄0.1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8.1萬羽。 [4] 

鄉飲鄉工業

鄉飲鄉的工業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16.46億元。
2011年,鄉飲鄉有工業企業32家,職工22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67億元,比上年增長25%。 [4] 

鄉飲鄉商業

2011年末,鄉飲鄉有商業網點226個,職工818人。
2011年,鄉飲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9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3200萬元。外貿產品生產企業5家。
2011年,鄉飲鄉出口總額16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60萬美元。 [4] 

鄉飲鄉金融

2011年末,鄉飲鄉境內有農村信用合作社1家銀行,各類存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7.6%;各項貸款餘額0.68億元,比上年增長9.4%。 [4] 

鄉飲鄉郵政業

2011年,鄉飲鄉郵政業務總量161萬元。 [4] 

鄉飲鄉電信業

2011年,鄉飲鄉電信業務收入240萬元 [4] 

鄉飲鄉交通運輸

2011年,鄉飲鄉境內有寧曲公路鄉飲段8千米、黃吳路鄉飲段10千米、萬鄉公路9千米、東距京滬鐵路19千米。 [4] 

鄉飲鄉社會事業

鄉飲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鄉飲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5人。 [4] 

鄉飲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鄉飲鄉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630人,專任教師41人;小學4所,在校生1843人,專任教師15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630人,專任教師43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鄉飲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9%,比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 [4] 
鄉飲鄉學校

鄉飲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鄉飲鄉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36個,其中門診部(所)35個;病牀10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001張,固定資產總值56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51名,其中執業醫師51人,執業助理醫師30人,註冊護士39人。
2011年,鄉飲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8萬人次。46個村實行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4] 

鄉飲鄉體育事業

2011年末,鄉飲鄉有學校體育場1個。3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5%。 [4] 

鄉飲鄉社會保障

2011年,鄉飲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户,人數9人,支出30240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280元,比上年增長13%;醫療救助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0人次,共支出73210元,比上年增長4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37户,人數1421人,支出155萬元,比上年增長41%,月人均91元,比上年增長39%。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30%。社會福利費209元,比上年增長11%,敬老院牀位1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0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萬元。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1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基金支出合計11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6萬人,參保率達100%。 [4] 

鄉飲鄉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99年8月,鄉飲鄉建成廣播電視站。
2011年末,鄉飲鄉共有線電視用户0.75萬户,入户率達80%。 [4]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鄉飲鄉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0.65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1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6萬户,電話普及率達到96%;移動電話用户2.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2000户。 [4] 

鄉飲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鄉飲鄉因古代魯國最盛行的西周禮制——”鄉飲酒禮”而得名。 [4] 

鄉飲鄉風景名勝

  • 八官莊遺址
八官莊遺址位於八官村東北角,月牙河南乾渠西岸,為新石器時期遺址。曾出土石鑿、紅陶器、紅陶鼎等。
  • 龔丘故城址
龔丘故城址位於沈家屯村東,世稱“半城”,為戰國至漢遺址,原系北齊文宣帝移平原縣於漢寧陽城北8.5公里,隋朝因平原縣城東南10公里有古龔丘城,遂改平原縣為龔丘縣。故城垣隱約可見,有東西長100餘米,寬34米,高約6米的夯土台聳立於地面。黃褐土夯築,夯層34釐米,夯窩徑4釐米。夯土台南和城東北部有豐富的漢代瓦磚殘片。城西南約百米的土崗上為墓葬區,出土有漢畫像石、銅鏡、鐵劍、陶鼎、陶壺等文物。
  • 油簍墓
《鄉飲鄉志》載,位於鄉飲鄉袁莊集村南的油簍墓,傳曾為“皇林”,又名“七十二座油簍墓”。世傳袁莊集為唐朝李世民欽天監袁天罡故里。袁通天文、識地理、貫古今、看風脈、曉500年之兇吉,甚得李世民賞識。此墓地原本是袁天罡為皇家看好的皇林,因恰逢其父病逝,故改唸,藉此葬父,讓後人也如李唐,出帝王,現天子,以成袁世霸業,故名袁家林。後有人密報,天機泄漏。唐太宗便降袁密謀反唐罪,讓李淳風帶3000御林軍,先滅袁天罡九族,後挖三里直河,大破袁家風脈。袁天罡畏罪,隻身雲遊南海而去。現三里直河仍留存完好,成為引水排水河道。當地保存着卜卦的風俗,民間則流傳着用袁天罡的卜卦方法算卦的卦術。

鄉飲鄉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22日,鄉飲鄉被授予“山東省森林鄉鎮”稱號。 [1] 
參考資料
  • 1.    2019年度山東省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居名單公示  .魯網[引用日期2021-10-01]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76頁.
  • 3.    鄉飲鄉2020年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9-22]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1726-1727.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