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西蒼朮

鎖定
鄂西蒼朮(Atractylodes carlinoides (Hand.-Mazz.) Kitam.)是菊科蒼朮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鬚根伸長。莖直立,不分枝,高50釐米,常深紫色,上部被蛛絲狀綿毛。基生葉披針形,長15-20釐米,寬3-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半抱莖,邊緣有齧蝕狀刺齒或羽狀淺裂,裂片三角形,有針刺;莖生葉無柄,基部半抱莖,全部葉硬紙質,無毛,干時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網脈稍隆起。頭狀花序頂生,無梗或有短梗;苞片多數,葉狀,稍有刺狀的羽狀淺裂;總苞長達3釐米,寬2.5釐米,總苞片長錐狀漸尖;花帶褐色。瘦果有柔毛;冠毛羽狀,長10-11毫米。 產湖北西部。生海拔1600米的山坡。
中文名
鄂西蒼朮
拉丁學名
Atractylodes carlinoides (Hand.-Mazz.) Kitam.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1] 
木蘭綱 [1] 
菊目 [1] 
菊科 [1] 
蒼朮屬 [1] 
鄂西蒼朮
分佈區域
湖北西部(秭歸) [1] 

鄂西蒼朮形態特徵

菊科
菊科(6張)
多年生草本,高30-50釐米,根狀莖匍匐,細,有等長等粗的不定根。莖直立,單生,不分枝,常紅紫色,被稀疏蛛絲毛。基生葉多數,蓮座狀,全形長橢圓形或長倒披針形,基 部漸狹成長或短柄,包括基部漸狹的葉柄長15-21釐米,寬3-4釐米,羽狀半裂或淺裂,側裂片多數,6-9對,中部或中上部側裂片稍大,向上及向下漸小,全部裂片三角形或頂裂片長三角形,邊緣刺齒,但下部或基生側裂片針刺狀或三角形刺齒;莖生葉少數,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2釐米,羽狀深裂或淺裂,基部無柄,擴大半抱莖,裂片邊緣刺齒,頂端長針刺。全部葉質地薄,紙質,兩面同色,綠色,無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植株生兩個頭狀花序。總苞直徑鍾狀,直徑2.5-3釐米。苞葉長2.8釐米,刺齒狀羽狀深裂。總苞片4-5層,覆瓦狀排列;最外層及外層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7-11毫米;中層線狀長橢圓狀,長約17毫米;內層線形或寬線形,長21毫米,上部常紫紅色。中外層苞片邊緣或中上部邊緣有白色蛛絲狀毛。小花黃色,長1.3釐米。瘦果長6毫米,被稠密的順向貼伏的長直毛。冠毛剛毛污白色,羽毛狀,白色,基部連合成環。花果期9月。

鄂西蒼朮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產湖北西部(秭歸)。生於山坡,海拔1600米。
海拔:1600
最低海拔:800
最高海拔:950
生境:山坡

鄂西蒼朮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根莖
藥用功能:祛風利濕

鄂西蒼朮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與施肥。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陽光充足的壤土、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做牀。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採用大壟高牀技術,牀寬130~140釐米,長度視需要而定,牀高10~12釐米,牀間距30釐米。
2.繁殖技術。
(1)種子繁殖。在4月下旬育苗,苗牀選擇向陽地為好,播種前,施基肥再耕,細耙整平,作成寬1米的畦,進行條播或撒播。條播在畦面橫向開溝,溝距20~25釐米、溝深為3釐米,把種子均勻撒於溝中,然後覆土。撒播直接在畦面上均勻撒上種子,覆土2~3釐米。畝用種3~4公斤,播後都應在上面蓋一層稻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度,苗長出後去掉蓋草。苗高3釐米左右時進行間苗,10釐米左右即可定植,以株行距15釐米×30釐米進行,栽後覆土壓緊並澆水。一般在陰雨天或午後定植易成活。
(2)分株繁殖。在5月中下旬芽剛要萌發時,把老苗連根掘出,去掉泥土,將根莖切成若干小塊,每小塊帶1~3個芽,然後栽於大田。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幼苗期應勤除草鬆土,定植後注意中耕除草。如天氣乾旱,要適時灌水,也可以結合追肥一起進行。
(2)追肥。一般每年追肥3次,結合培土,防止倒伏。第一次追肥在5月施清糞水,每畝用大約1000公斤;第二次在6月苗生長盛期時施入人糞尿,每畝用約1250公斤,也可以每畝施用5公斤硫銨肥;第三次追肥則應在8月開花前,每畝用人糞尿l000~1500公斤,同時加施適量草木灰和過磷酸鈣
(3)灌水與排水。若遇乾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以免爛根死苗、降低產量和品質。
(4)除蕾。在7~8月現蕾期,對於非留種地的蒼朮植株應及時摘除花蕾,以利地下部生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