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都會地區

鎖定
以現代大都市為中心的都市集聚地區,是生產力迅速發展和都市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一般形態有2種。
中文名
都會地區
特    點
中心的都市集聚地區
範    圍
和界限隨着都市化的發展而變動
距    離
城鎮之間距離只有10~20公里左右
以現代大都市為中心的都市集聚地區。區內的都市大小規模不等,功能各異。它們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獨立管理,空間上相互分開,都市之間郊區相連,中間大多隔有綠帶。它們彼此之間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都會地區的組合形態有兩種:①中心都市周圍伴有若干中、小城市(鎮)的團狀羣組,其範圍和界限隨着都市化的發展而變動。例如倫敦、紐約、巴黎、東京、莫斯科等大都市周圍有眾多的城鎮或新建的衞星城,形成都市羣。②若干座規模相當的大都市組成多中心的帶狀或塊狀都市羣。例如,荷蘭的蘭斯塔德地區,在6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集中了3座50~100萬人口的大都市,即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以及3座10~30萬人口的中等都市,另有眾多小型城鎮和濱海旅遊勝地。這些城鎮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為中心,由西部沿海逐漸向東南延伸擴展,城鎮之間距離一般只有10~20公里左右。它們彼此之間既有明顯的職能分工和專業化特點,又互相緊密聯繫。德國的魯爾地區、蘇聯的頓巴斯地區,中國的遼寧省中部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等,也是多中心的城鎮密集地區。
都會地區的形成是生產力迅速發展和都市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早期城市多為點狀分佈。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在工業化過程中都市人口大量增加,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交通的發達,為遠距離的交往提供了方便。點狀都市便延伸到郊區並與鄰近城鎮連接成網狀和片狀都會。都會地區的形狀與規模主要取決於中心都市的影響力、周圍地區對中心都市的供需程度及交通狀況等。
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都會地區通常被作為統計概念使用。美國政府為了便於對城鎮集聚區的管理和比較,制訂了統一的統計標準,主要有以下3種:①都會統計地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簡稱MSA。指人口在5萬以上的中心城市,或人口合計在5萬以上的一對城市及其鄰近地區。這些鄰近地區應具備都會特點,並在社會經濟上與中心城市是整合的。根據1985年統計,美國有獨立的都會統計地區257個。
②首要都會統計地區(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簡稱 PMSA,是指較大的都會綜合體。1984年美人口統計局在257個都會統計地區基礎上,劃出了78個首要都會統計地區。
③聯合都會統計地區(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Statistical Area),簡稱CMSA,是指密集的一羣首要都會統計地區。1985年,美國劃出了23個這樣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