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底拉西烏姆會戰

(羅馬內戰中的戰役)

鎖定
都拉基烏姆戰役是羅馬內戰中的一次戰鬥。公元前48年,尤利烏斯·凱撒的部隊與龐培的部隊,在都拉基烏姆相遇,愷撒軍試圖建造工事包圍龐培軍。龐培兩次襲擊凱撒部隊,使之傷亡4000人以上,凱撒軍隊迅速撤去。
名    稱
底拉西烏姆會戰
參戰方
尤利烏斯·凱撒的部隊與龐培的部隊
結    果
龐培兩次襲擊凱撒部隊,使之傷亡4000人以上,凱撒軍隊迅速撤去
傷亡情況
凱撒軍隊傷亡4000人以上

底拉西烏姆會戰兩種羅馬模式的對抗

內戰開始 共和派就以巴爾幹西部為反攻基地 內戰開始 共和派就以巴爾幹西部為反攻基地
自內戰爆發的公元前50年以來,龐貝和整個羅馬元老院就成為失去本土的政治流亡者。他們與認可其政治合法性的意大利分割,只能以大量居於外省或盟邦的軍事移民支持自己。尤其在龐貝黨羽把持的西班牙陷落後,這些反對凱撒的共和貴族就只能以兵源相對匱乏的東方為根基。相應的,許多留在原地的政治家和公民社區,就非常自然的站到其對立面上。
然而,元老院依靠龐貝的多年經營成果,仍舊可以在總體態勢上保持微妙均衡。他們將反攻倒算的基地設在亞得里亞海對岸,以伊利里亞境內的迪拉基烏姆和伊庇魯斯境內的阿波羅尼亞為重要支點。背後則是整個東地中海的充沛資源,以及眾多已經臣服羅馬威權的屬國君主。相比凱撒所代表的羅馬絕對優勢,他們的陣營更有古樸氣質,也更像是布匿戰爭時代的共和國霸權體系。因此,內戰本身就可以被看做是兩種羅馬模式的殊死一搏。
龐貝的多年經營 讓自己在海外擁有眾多盟友 龐貝的多年經營 讓自己在海外擁有眾多盟友
在整個公元前49年,龐貝都以自己從意大利撤出的7個軍團為根基,組織更大規模的反擊勢力。除去那些必須防禦外省的駐軍,已有來自亞該亞行省、東方行省和敍利亞行省的外派部隊被詔令集中。許多分佈在東方的老兵殖民地,也向這些軍團提供了軍事移民後裔。至於眾多圍繞在羅馬控制區周圍的盟邦,也紛紛派出騎兵、弓箭手和大量輕裝部隊參與。更重要都是,他們為龐貝的軍隊供應着大部分軍餉來源。當眾多希臘城市開始按指令籌備海軍艦隊,托勒密王朝提供的埃及糧食也就能順利的輸送巴爾幹前線。至於沒法支援戰艦又不產糧食的內陸君主,也會讓貴胄子弟率領精鋭士兵趕來增援。
凱撒的資源集中於本土 更強調速戰速決 凱撒的資源集中於本土 更強調速戰速決
相比之下,凱撒可供支配的資源大都來自意大利。這種羅馬優先的軍政體系,可以充分的調集本土資源。加上有常年追隨其作戰的精鋭軍團,在效率和執行力層面都更勝一籌。但資源的相對匱乏,還是讓他們必須不斷追求速戰速決。經常會為了追求出其不意,在所有準備工作穩妥前就提前動手。既能讓敵人大吃一驚,也容易使自己陷入危險境地。但若非如此善於冒險,凱撒的大部分軍事成就便根本難以樹立。

底拉西烏姆會戰戰略封鎖

東方同盟為龐貝提供了龐大艦隊 東方同盟為龐貝提供了龐大艦隊
位於伊利里亞沿海的 迪拉基烏姆城 位於伊利里亞沿海的 迪拉基烏姆城
公元前49年冬季,迅速擴編的共和派海軍已基本控制了亞得里亞海。龐貝將來自雅典、亞該亞、奇裏乞亞、敍利亞和埃及的艦隊評價分配,逐次防禦迪拉基烏姆到阿波羅尼亞直接的海岸線。
儘管在一些反攻意大利邊緣城鎮的作戰中失敗,穩固的基本盤卻不可能就此動搖。按照其判斷,凱撒也不可能在春季來臨前做好渡海準備。他們甚至更希望對手放棄海路,轉而走漫長的陸路進入伊利里亞山區。

底拉西烏姆會戰破局

當然,凱撒的決策基礎就是有違常理。在從意大利、西西里和西班牙湊出首批運輸船後,就馬上讓先頭部隊強渡亞得里亞海。雖然浪高風大的冬季被認為不適宜航行,但在這個階段出擊也能迴避對手攔截。
事實上,龐貝的海軍的確因時節而放鬆警惕,大都停泊在科孚島過冬。這得以讓凱撒在無戰艦護衞的情況下,將整整7個軍團的部隊投送到伊利里亞邊區。然而,當天氣好轉且巡邏船發現其蹤跡後,缺乏掩護的運輸船便遭到敵方的無情打擊。這也意味着凱撒和他的先頭部隊已經被困在龐培的大本營之外。
海軍技術的缺陷 讓凱撒得以突破封鎖 海軍技術的缺陷 讓凱撒得以突破封鎖
之後的幾個月時間內,龐貝依然留在阿波羅尼亞附近集結和訓練部隊。他的海軍則為封鎖凱撒的7個軍團而賣力作戰。然而,古典時代的技術條件讓封鎖效果變得差強人意。
大量從東方城市湊出的3-4列槳戰艦,只有非常低下的支持能力。尤其當許多船隻集中使用,就需要為士兵、水手和大量划槳奴的口糧操心。他們顯然不可能從忠於凱撒的意大利沿岸獲得補給,也無法從對手軍團佔領的伊利里亞得到支援。除了對特定目標進行打了就跑的策略,不能長期在海面保持連貫存在。他們曾嘗試以沿海的無人島為前沿基地,卻發現那裏缺乏淡水而困難重重,還是不能解決固有問題。
凱撒同樣為自己的海路不暢感到困擾,他的冒進舉動使自己和軍隊都陷入了戰略死地。但廣袤而多元的伊利里亞城鎮卻迫於壓力,不斷向其提供各種補給。一些意大利東部城鎮的忠誠,也牽制了某些龐貝艦隊的主要精力。加上技術條件對海上封鎖的嚴重限制,就給了孤懸巴爾幹的他們以眾多生機。當凱撒確信留守後方的安東尼又聚集起另外半數船隻,就下令他把餘下的4個軍團帶到前線。後者也不辱使命,僅僅因風力阻礙才偏離了的原先預設登陸場位置。
龐貝將大量時間用於訓練新兵 龐貝將大量時間用於訓練新兵

底拉西烏姆會戰激烈對峙

雙方部隊一度發生行軍競賽 雙方部隊一度發生行軍競賽
此時,凱撒已在巴爾幹戰區握有兵力優勢。他麾下的11個主要軍團成功登陸,而老對手龐貝的兵力還沒能完全集中。尤其是來自敍利亞的2個軍團,剛剛從海上抵達希臘,正在穿越北方的馬其頓山區。惟一的問題,在於安東尼帶來的援軍位置過於靠北,也沒能和凱撒的主力馬上會合。
於是,一場激烈的追逐在兩位羅馬巨頭之間展開。無論凱撒還是龐貝,都急於向北靠近安東尼軍團的登陸場。前者希望儘快聚集起優勢部隊,後者則要努力阻止兩支敵軍的勝利會師。況且龐貝的部隊走沿海路線,進軍速度還稍稍快於凱撒。部分坐船北上的陸戰隊和同盟騎兵,就前線一步,成功堵在了凱撒與安東尼的11個軍團之間。
凱撒決定以圍困策略 逼迫龐貝與自己決戰 凱撒決定以圍困策略 逼迫龐貝與自己決戰
然而,共和派陣營裏有大量新手和復員老兵,整體素質不如那些在高盧血戰多年的精鋭。結果,凱撒的主力軍便以更快的前進速度抵達周遭區域,大有將共和派部隊的反截斷威脅。追求穩健的龐貝,便將前突部隊撤回,退到濱海城市迪拉基烏姆附近紮營。
到公元前48年的夏季,凱撒也集中全部兵力靠近迪拉基烏姆,意圖與龐貝進行大規模決戰。除了11個軍團的羅馬公民步兵,還有自高盧邊區招募的騎兵和輔助部隊。自己身邊也有一支由日耳曼騎士組成的私募力量。這支超過30000人的野戰部隊,善戰程度超過共和派陣營的大部分雜牌。倘若在亞得里亞海便重創對手,則可以瞬間摧毀元老院勢力的核心。迪拉基烏姆城本身也扼守着巴爾幹邊陲的重要海岸,還儲存有大量從海外運來的糧草軍備,足以解決凱撒陣營的後勤困難。當然,龐貝的軍隊也擴增到3萬人以上。除去海軍和防禦城鎮的輔助力量,依然有充沛人力進行長期消耗。
凱撒的主要戰術 就是以大量工事壓縮對手空間 凱撒的主要戰術 就是以大量工事壓縮對手空間
為了壓縮共和派軍隊的活動空間和補給,凱撒施展出自己在高盧和西班牙的成功經驗。他下令士兵利用內陸一側的山巒紮營,並大量修築邊牆、壕溝與塔樓,從而以漫長的防禦工事封鎖住敵軍營地。他的最大軍營就位於對方營壘和城市之間,切斷了龐貝主力與迪拉基烏姆城的道路聯繫。
深諳羅馬軍事策略的後者,也下令部署以同樣的方式構築陣地,針鋒相對地展開工程學較量。兩夥人就這樣一起揮汗如雨,不斷延伸彼此的防區面積,形成一種另類的施工賽跑。由於共和派軍隊人數更多,再次搶先完成了主要作業。凱撒也分兵進攻迪拉基烏姆城,並繼續嘗試向南端延伸自己的防線。
龐貝的許多輔助部隊 在攻堅戰中作用有限 龐貝的許多輔助部隊 在攻堅戰中作用有限
至此,龐貝部下的許多優勢因攻堅戰而無法有效發揮。那些來自色薩利、馬其頓、色雷斯和東方的騎兵,都無法衝出兩軍之間的無人區。但連人帶馬的日常消耗卻必不可少。幸好靠着主帥下令紮營時的先見之明,幾條溪流的淡水供應被保護下來。應急糧草也由艦船不斷從海上輸送過來。龐貝甚至讓人開闢出臨時農場,在防禦工事內種植口糧,大大抵消了凱撒所期望達到的封鎖效果。困守迪拉基烏姆的分隊,也因海峽阻隔與艦船保護而長期堅持,死死護住城內的戰略儲備。然而,無論凱撒如何調兵挑釁對面,龐貝都下令士兵閉門不出。
迪拉基烏姆戰役中的雙方部署與機動 迪拉基烏姆戰役中的雙方部署與機動
此後,在凱撒繼續實施擴張戰略的南翼,就成為雙方重點爭奪的對象。當龐貝從5個軍團中派抽調步兵佔據了一座山頭,就遭到對方陣營中的第9軍團反撲。依靠暫時的數量和素質優勢,瞬間將共和派士兵剛剛開建的胸牆陣地摧毀。然而,龐貝並不願就此放棄,轉而派出更多步兵大隊反擊,雙方便在山頭爆發了激烈爭奪。同時,大批憋屈已久的輕步兵和騎兵從營地中出來,包抄了凱撒軍右翼。巨大的傷亡和恐懼,讓一代軍神的屬下驚慌失措。但依靠更加頑強的戰鬥意志,才終於將反撲者逐出陣地。

底拉西烏姆會戰戰神跌倒

海上優勢讓龐貝具有反包抄的可能性 海上優勢讓龐貝具有反包抄的可能性
不過,凱撒的麻煩還只是剛剛開始。他手下的2個高盧貴族軍官,因被人揭發貪污軍餉而選擇叛逃。龐貝也因他們泄密而知道,對方重點營建的南部防線存在安全隱患。他們為防備共和派士兵從海上迂迴反擊,不得不同時修築2座邊牆。但工作量和前方衝突拖累了施工進展,使得2面牆之間存在沒有閉合的空檔。
龐貝當機立斷,挑選部分精鋭輕裝部隊坐船靠近那裏,並以手裏全部的7個軍團發起正面突擊。不知有詐的凱撒,也立刻調集全部人馬到南北兩頭針鋒相對。當兩軍在弩炮和重標槍齊射後發生近戰,共和派的海軍陸戰隊已成功衝入了2道護牆之間。部署在那裏的凱撒軍士兵,再面臨雙重包夾,在數量眾多的敵軍壓迫下撤退。對方也立刻打開工事缺口,讓來自各地的同盟騎兵得以馳騁。
龐貝麾下的馬其頓 色雷斯與克里特輔助軍 龐貝麾下的馬其頓 色雷斯與克里特輔助軍
凱撒的士兵便無法繼續支撐,爭先恐後地向己方陣線潰逃。哪怕有凱撒親自趕往現場阻止潰退,也擋不住士兵爭相湧入營地。若非龐貝見好就收的叫停了戰鬥,揚名高盧的戰神可能就此遭遇慘敗。但共和派士兵還是很快在南側建立的一座嶄新營壘,從而打破了敵手施於自己的陸上封鎖。凱撒若要重回先前局面,就必須出動更多人來進行反攻,或是向外重新延伸防禦工事。然而,麾下士兵的疲態與鬥志消磨,讓他看到了繼續下去的嚴重風險。
在幾個月的對峙作戰中,凱撒陣營已損失了近4000名士兵。長期的固定駐紮,也讓戰區周圍的補給品被逐漸消耗完畢。龐貝的營壘不僅巍然不動,甚至依靠海路後勤而慢慢佔據上風。
跑去阻擋潰敗的凱撒 跑去阻擋潰敗的凱撒
於是,已經貴為名將的凱撒決定後撤,有史以來的首次承認自己遭遇重大挫折。不過,高盧老兵依然在困境中秩序井然,甚至沒有讓對方察覺自己的真正意圖。龐貝也害怕凱撒是在佯裝後撤,所以沒有讓部下貿然去攻。這場迪拉基烏姆戰役便以自己的小勝而告終。他不僅逼迫凱撒主動撤離,自身傷亡數字也僅有對方的50%不到。
此後,凱撒為儘快擺脱後勤困境,並吸引共和派與自己野外決戰,決定朝着內陸的帖撒利地區撤退。龐貝則順利與來自馬其頓方向的敍利亞軍團會合,開始不緊不慢地戰略追擊。雙方的恩恩怨怨,將在稍後的法薩羅戰役中才做出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