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郵(拼音:yóu),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郵”和它的繁體“郵”原是兩個不同的字。繁體“郵”始見於戰國簡牘文字,古字形從邑、垂,邑指城市,垂指邊陲。“郵”指傳遞文書的人在路上的停宿處,引申指遞送函件者,又引申為遞送,用作動詞。簡體“郵”亦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邑、由聲。據《説文》,古代有個亭子叫郵亭,故址在今陝西高陵,這個“郵”繁體文本仍作“郵”,不作““郵”。 [2-3]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4]  、漢典網 [5] 
中文名
拼    音
yóu
繁    體
部    首
阝(右)
五    筆
MBH
倉    頡
LWNL
鄭    碼
KIAY
筆    順
豎、橫折、橫、豎、橫、橫撇彎鈎、豎
字    級
一級(編號:0732) [1] 
平水韻
下平十一尤 [6] 
注    音
ㄧㄡˊ
統一碼
90AE
總筆畫數
2+5
四角碼
5762₇
造字法
郵:會意字;郵: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𨛀、𨜚、𨞄、𨜲

文字源流

【甲組】“郵〔⿰垂阝〕”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郵〔⿰垂阝〕”字形演變流程圖 [2]
“郵”字和它的繁體(甲組圖5)本來是兩個不同的字,繁體的“郵”字以“”“”兩部分組成,是個會意字。雖然,這個字形顯示的不會是“郵”字現在通行的意義,而是它的本義。“郵”字本指古代傳遞文書,供應食宿、車馬的驛站。應該説,古代的這種驛站同現代的郵局在基本職能上有相通之處:傳遞文件書信是它們的共同基本任務。顯而易見,現代的郵局,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古代的這種驛站的發展和延續,所以一個“郵(郵)”字也可以從古用到今。 [7] 
但是,如果認為古代的郵驛和現代的郵局沒有任何實質的差別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説現代的郵局主要服務於百姓,那麼,古代的郵驛則絕對是以服務朝廷官府為本分的。“郵”的字形設計就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前面説過;“郵”的本義是“邑”和“垂”兩個表義符號會合起來的,不妨逐個分析它們在“郵”中的表義作用。已知,“邑”可表“國家”“國都”“行政區劃”等,所以它又很自然具有了行政統治的意義,“郵”中的“邑”正説明了“郵(郵)”這個機構本是朝廷官府的一種政治統治機構。在古代社會,通訊手段極為有限,朝廷官府政令的傳送除了人工飛馬馳送外,再沒有其他更有效率的手段了。而一個政權的有效行政正是以政令文書通達為前提的。所以朝廷設置郵驛的理由並非其他,只是要確保官府文書的高效傳遞。《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於,速於置郵而傳命。”意思是,德政的傳播比郵驛傳送王命還要快。要強調德政流傳得快卻用“置郵傳命”作比較的基準,可見在古人心目中,“郵(郵)”這個機構對官府文書的傳送是極為迅速的。“郵(郵)”的行政統治機構性質,似乎還有更進一步的表現。有個成語叫“郵亭醉尉”,它形成於這樣一個典故:漢代李廣卸去將軍職務後,一次夜間行獵,遇到霸陵郵亭尉,亭尉不許李廣夜行,李廣的隨從告訴這個小官,這是原來的將軍李廣,喝醉了酒的亭尉大大咧咧地説,現任的將軍都不能夜行,何況前任將軍。終於把李廣稽留在郵亭裏。由此可見,古代的“郵(郵)”還有管理治安的職責,再次證明了“郵(郵)”屬於行政機構。“郵(郵)”之所以以“垂”表意,是因為上古時代的“郵(郵)”往往設置在邊境上,而“垂”正有“邊境”的意義,所謂“邊陲”,本寫作“邊垂”,其中的“垂”,意義等同於“邊”。所以“郵”中的“垂”正顯示了上古時代“郵”這個機構的設置場所。當然,“郵(郵)”的這種地點特徵也同樣顯示了它行政機構的性質:它不但象徵着朝廷行政效率的範圍,而且對為政令通達提供物質條件來説,供應車馬食宿的場所設置在邊遠之地,也是一種最合適的選擇。 [7]  [2] 
20世紀50年代發佈的《簡化字總表》規定“郵”簡化為“郵”,將字形右部的“垂”替換成了聲符“由”。其實《説文解字》也收錄了“郵”這個字,但它本來與“郵”沒有任何聯繫。
【乙組】“郵”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郵”字形演變流程圖
“郵”,戰國文字作“乙組圖1”,“邑”作形旁表意,“由”作聲旁表音。據已有的文字記載來看,“郵”是用作地名的,《包山楚簡》2.67有地名“𨚟郵”;《説文解字》:“郵,左馮翊高陵。”“郵”為亭名,後設鄉,故地在今陝西省高陵區西南。從“邑”的字有的是地名,所以“郵”用“邑”作形旁。“郵”和“郵”讀音相近,後來“郵”成為“郵”的簡化字。 [2]  [3]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古代傳遞文書、供應食宿和車馬的驛站。
post;mail
《孟子‧公孫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指傳送文書的人。
postman;
mailman
《漢書‧京房傳》:“房意愈恐,去至新豐,因郵上封事。”
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臣以執盾至,不作寄書郵。”

古代井田間田官督耕所居的廬舍。

《禮記‧郊特牲》:“饗農及郵表畷。”

特指郵政部門發行的郵票、小型張、明信片等。


集郵;郵市;郵展
通“尤”。過失,罪過。
fault;crime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郵。”鄭玄箋:“郵,過。”
《漢書‧賈誼傳》:“般紛紛其離此郵兮,亦夫子之故也!”

通“由”。路徑。

清姚瑩《朝議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銜從祖惜抱先生行狀》:“乃著《九經説》以通義理考訂之郵。”

古亭名。故址在今陝西省高陵縣境。秦置高陵縣,三國改高陸縣,隋復改高陵縣。

《説文·邑部》:“郵,左馮翊高陵。”桂馥義證:“‘陵’下脱‘亭’字。《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郵亭。’”

姓氏用字。



動詞
傳送;遞送。
post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甄后》:“郎試作尺一書,我能郵致之。”
劉心武《寫在水仙花旁》:“熱心的福建朋友不憚麻煩,竟用木箱給我郵來了數頭水仙。”
郵信
通“尤”。怨恨。
blame
《荀子‧議兵》:“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郵其上,知罪之在己也。”

形容詞
有關郵寄業務的。


郵電;郵匯;郵局;郵票
副詞
通“尤”。最甚;最突出。

《列子‧周穆王》:“且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況魯之君子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六】【邑部】徒歴切(dí)
(郵)左馮翊高陵。從邑由聲。 [11] 
【卷六】【邑部】羽求切(yóu)
(郵)境上行書舍。從邑、垂。垂,邊也。 [12] 
【註釋】①徒歷切:郵有以周(yóu)、徒歷(dí)二切。亭名用前切,鄉名用後切。②高陵: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作“高陵亭”。桂馥《説文解字義證》引《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郵亭。”

説文解字注

【卷六】【邑部】
(郵)左馮翊高陵亭。各本無亭字,今依《廣韻·尤韻》及《玉篇》補。錫韻又曰:“郵,鄉名,在高陵。”按,左馮翊高陵,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高陵縣即其地。
從邑,由聲。徒歷切,古音在三部。 [13] 
【卷六】【邑部】
(郵)竟上行書舍。《孟子》:“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釋言》:“郵,過也”。按,經過與過失,古不分平去,故經過曰郵,過失亦曰郵,為尤、訧之假借字。
從邑垂。會意。羽求切。古音在一部。
垂,邊也。説從垂之意。在境上,故從垂。 [14] 

廣韻

羽求切,平尤匣 ‖ 郵聲之部(yóu)
郵,境上舍。亦督郵,古官號。《釋名》曰:“督郵,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又姓,《西京雜記》有郵長倩。
以周切,平尤以 ‖ 由聲幽2部(yóu)
郵,亭名,在高陵。
徒歷切,入錫定(dí)
郵,鄉名,在高陵。 [15]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郵;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5
(yóu)《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並音由。《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郵亭。
又《廣韻》:鄉名。
(dí)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並音笛。義同。 [16] 
【酉集下】【邑部】 郵;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8
(yóu)《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於求切,並音尤。《説文》:境上行書舍也。《廣韻》:郵,驛也。《風俗通》:漢改郵為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爾雅·釋言》:郵,過也。注:道路所經過也。
又《集韻》田閒舍也。《禮·郊特牲》:郵表畷。注: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又《正韻》:過也。與尤通。《禮·王制》:郵罰麗於事。注:郵,過也。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又《正韻》:最也。殿最亦曰殿郵。《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注:郵,與尤同。
又《廣韻》:督郵,古官號。《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又高郵,州名。
又姓。《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chuí)又《集韻》是為切,音垂。地名。在衞。又葉於其切,音移。《詩·小雅》:不知其郵。葉上僛。俗省作郵。《集韻》作缷。 [1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 筆順
“阝”2畫,㇌(橫撇彎鈎)一筆寫成“由”寬“阝”窄,頂部“由”高,底部“阝”低“由”,方框上寬下窄;㇕(橫折)的豎段寫在豎中線,框內短橫在橫中線。“阝”,㇌(橫撇彎鈎)在橫中線部位。 [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ŭɡ
王力系統
ɣ
ǐwə
董同龢系統
ɣ
juə̆ɡ
周法高系統
ɣ
jwəɣ
李方桂系統
gw
jəg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
i̯ə̯u
擬音/王力系統

ɣ
ǐəu

j
ǐ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ju

0
ju
擬音/周法高系統

j
iəu

0
i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j
ə̆u

j
i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j
ǐou

0
ǐo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8-19]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羽求切
ɣju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以周切/徒歷切
0ju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徒歷切/以周切
dʰiek
集韻

平聲
上平五支
船/常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是為切
ʥiuɛ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雲/匣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於求切
ɣiəu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夷周切
0iəu

入聲
二𣵽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徒沃切
dok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亭歷切
dɛk
禮部韻略


平聲





於求切

增韻


平聲





於求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移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次濁
於求切
oio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五修叟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8-1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2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584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586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23
  • 5.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12]
  • 6.    平水韻 十一尤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1-26]
  • 7.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499-500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604;643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2012.06,商務印書館:1573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011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70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63
  • 13.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987-988
  • 14.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980
  • 15.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02;205;522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55
  • 1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60
  • 18.    郵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1-26]
  • 19.    郵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