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禿

鎖定
郭禿,古代對傀儡子的俗稱,出自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它是傀儡戲中最常見的角色,造型詼諧惹笑,演出滑稽風趣,對白或唱詞諷刺幽默,娛樂了人們千百年,成為歷久不衰的木偶名人。
中文名
郭禿
別    名
郭郎,鮑老
出    處
顏氏家訓·書證
含    義
古代對傀儡子的俗稱
特    點
詼諧惹笑,滑稽風趣,諷刺幽默
演出方式
對白,唱詞

目錄

郭禿郭禿出處

郭禿原文

“郭禿”出自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俗名傀儡子為郭禿①,有故實科?”答曰:“《風俗通》雲:‘諸郭皆諱禿。’當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禿者,滑稽戲調②,故後人為其象,呼為郭禿,猶《文康》象庚亮耳③。”

郭禿譯文

有人問:“俗稱傀儡戲叫郭禿,有什麼典故嗎?”我回答説:“《風俗通》上面講;姓郭的人都忌諱禿字。當是前代人有姓郭而患禿頭病的人、善於滑稽調笑、所以後人就製作了他的形像,它叫做郭禿,就像《文康》樂舞中出現的庚帝的形像一樣。
【註釋】 ①傀儡子:即傀儡戲、通稱作木偶戲。②戲調:開玩笑。③《文康》:樂舞名。又名《禮畢》。因扮演晉太尉庚亮亮諡號為文康,故名。
【評語】以醜取寵者,古已有之,不過當今那些精幹此道者,當令其祖宗刮目相看。

郭禿郭禿歷史

郭禿是傳統傀儡戲(木偶戲)中常見的人物,推其由來,是北齊(公元550─557年)高緯所好的「郭公」。北朝士大夫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書證》中載:「俗名傀儡子為郭禿」,證明北齊或更早的年代,民間已將傀儡子稱為「郭禿」。他又引《風俗通》中「諸郭皆諱禿」來表明「郭禿」的由來,推斷前朝「有姓郭而病禿者」因一生善於「滑稽戲調」,後人以傀儡模仿他的表演,而稱之「郭禿」。
唐朝概稱傀儡戲為「郭郎」。宋人又稱之為「郭郎」或「鮑老」。元明之際成形的陝西合陽提線木偶戲,仍能看到流傳數輩的「來報子」(癩皰子)形象;其「發正禿」的臉譜造型近似戲曲中的丑角,可演多角,其特點是幽默風趣的滑稽表演。據當地老藝人説,「來報子」原姓郭。看來,「來報子」仍保留了北齊「郭禿」的痕跡。
「郭禿」的造型詼諧惹笑,演出滑稽風趣,對白或唱詞諷刺幽默,娛樂了人們千百年,成為歷久不衰的木偶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