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鎖定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於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支持下由郭沫若基金會(籌)發起設立的。該獎的評選範圍不包括當代史。此外,凡涉及中國歷史學的所有通史、專史、斷代史的研究新作都可參評,如專史裏面有民族史、經濟史、科技史,還有3個學科,如古文字學、古人類學、考古學。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被確定為相當於部委級別的科研成果獎,並撥專款予以扶持。評委都是在業內非常有名望的學者,而且嚴格排除非學術標準。獎金主要來源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基金和郭沫若子女的捐贈,包括《郭沫若全集》稿酬。
2019年11月20日,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等42部史學著作獲獎。
截至2019年11月,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已經舉辦五屆,共有147部史學著作獲獎。 [1] 
中文名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獎項名稱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創辦時間
1998年7月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基金會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獎項概述

獎項名稱: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創辦時間:1998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基金會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獎項介紹

設立於1998年的“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是迄今為止中國史學的最高獎。首屆評獎委員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央文獻研究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的21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評獎對象為1988-199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下限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研究領域,包括通史、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古人類學方面的優秀學術專著。該項史學獎得到了中國社科院認可。
史學界有一種説法:“有年輕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但沒有年輕的史學家”。兩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的結果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多數獲獎者的年紀都在60歲以上。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獲獎情況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第一屆

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
·榮譽獎 (7種)
中國猿人石器研究
裴文中 張森水
蘇宗偉 邵正華
殷周金文集成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
趙 誠
中華書局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葉青谷
文物出版社
中國通史
范文瀾 蔡美彪……
喬還田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
計伯仁……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 邱漢生 張豈之
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肖淮蘇 霍海丹
·一等獎 (1種)
太平天國史
羅爾綱
於世明
中華書局
·二等獎 (5種)
中國遠古人類
吳汝康 吳新智
張汝玖
科學出版社
曾侯乙墓
樓宇棟
文物出版社
宋代經濟史
漆 俠
張美娣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
吳玉萍
人民出版社
中國近代經濟史 (1840~1894)
嚴中平主編
張效英
人民出版社
·三等獎 (12種,略)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第二屆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第二屆揭曉
第二屆評獎對象為1993-200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下限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研究領域,包括通史、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古人類學方面的優秀學術專著。
一等獎1部、二等獎6部、三等獎14部。
一等獎
汪敬虞的《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
二等獎
文煥然、文榕生的《中國歷史時期冬半年氣候冷暖變遷
陳詩啓的《中國近代海關史》(晚清、民國部分)
林甘泉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
方行、經君健、魏金玉的《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
史金波、雅森·吾守爾的《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早期傳播--西夏和回鶻活字印刷術研究》
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的《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
三等獎
《中國鹽業史》(古代篇、近代當代篇、地方篇)
《六頂山與渤海鎮--唐代渤海國的貴族墓地與都城遺址》
《北宋皇陵》
《甲骨學一百年》
《漢杜陵陵園遺址》
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
《秦漢區域文化研究》
《唐代工商業》
《唐代財政史稿》(上卷)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第五屆

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自2018年5月1日正式啓動評獎工作,評獎對象為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由中國籍學者完成並公開出版的中國歷史學著作,涉及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人類學等研究領域。
在獎勵優秀著作及作者的同時,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還為出版這些著作作出貢獻的出版社及責任編輯頒發榮譽證書。
李學勤主編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榮獲一等獎。
鄒逸麟、張修桂主編的《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等6部著作獲得二等獎。
張政烺主編的《中國古代歷史圖譜》(12卷17冊)等12部著作獲得三等獎。
成一農《“非科學”的中國傳統輿圖——中國傳統輿圖繪製研究》等23部著作獲得提名獎。 [2] 
2023年8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網發佈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評獎結果公示,共有39項作品獲優秀學術成果獎,3項作品獲優秀普及讀物獎,20項作品獲優秀史學刊物獎。其中,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瞿林東先生主編《中國古代史學批評史》成功入選優秀學術成果獎二等獎。 [3]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2023年

2023年10月20日,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評獎結果公佈,由社科文獻出版的學術著作《中國抗日戰爭史(全8卷)》榮獲優秀學術成果獎一等獎,《流言與真相:革命視野中的郭沫若》榮獲優秀學術成果獎三等獎,《創榛闢莽:近代史研究所與史學發展》《抗戰變局中的華東》《新西蘭華僑華人史(全3卷)》與《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鎮與社會流動》榮獲優秀學術成果獎提名獎;由社科文獻出版的學術集刊《城市史研究》《海洋史研究》《法律史評論》榮獲優秀史學刊物獎提名獎。 [7] 
優秀學術成果獎
一等獎(3項)
序號
成果名稱
主要作者
1
陳高華、張國旺
2
《中國抗日戰爭史(全八卷)》
步平、王建朗主編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本書編寫組
二等獎(6項)
1
《安陽孝民屯(三):殷商遺存·鑄銅遺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2
《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籤(全九十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3
《李頓調查團檔案文獻集(共19冊)》
張生主編
4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徐藍、耿志
5
《中國古代史學批評史(七卷本)》
瞿林東主編
6
《中國近代經濟史(1937—1949)(上、中、下冊)》
劉克祥主編
三等獎(10項)
1
《遼史》探源
苗潤博
2
《古希臘史學中帝國形象的演變研究》
呂厚量
3
《街區裏的商人社會:上海馬路商界聯合會(1919—1929)》
彭南生
4
《流言與真相:革命視野中的郭沫若》
李斌
5
《民國社會生活史》
左玉河主編
6
《清初程朱理學研究》
朱昌榮
7
《新中國經濟建設70年》
蔡昉主編
8
《中國共產黨百年財政史:思想與實踐》
閆坤主編
9
《中國古代村落形態研究》
馬新
10
《中國古代青銅器整理與研究(1—19卷)》
張懋鎔主編
提名獎(19項)
1
《艾思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程和經驗研究》
張巨成
2
《出土數字卦文獻輯釋》
賈連翔
3
《創榛闢莽——近代史研究所與史學發展》
趙慶雲
4
《東北古代方國屬國史(多卷本)》
邴正主編
5
《今注本二十四史·金史》
張博泉、程妮娜 主持校注
6
《抗戰變局中的華東》
吳敏超
7
《兩週時期諸侯國婚姻關係研究》
劉麗
8
《明代藩王陵墓的考古學研究》
劉毅
9
《南北朝墓誌集成》
王連龍 編撰
10
《秦簡所見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沈剛
11
《神策軍與中晚唐宦官政治(全二冊)》
黃樓
12
《蘇聯猶太人研究(1941—1953)——以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為中心》
宋永成
13
《萬國商團:一部全球視野下的上海史》
徐濤
14
《新西蘭華僑華人史(全3卷)》
杜繼東 主編
15
《印度人民黨的崛起與執政》
宋麗萍
16
《元代地方行政運作研究:以黑水城文獻為中心》
杜立暉
17
《指南新證——中國古代指南針技術實證研究》
黃興
18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
張久和 劉國祥 主編
19
《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鎮與社會流動》
張天虹
優秀普及讀物獎(共3項)
1
《不斷裂的文明史: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
劉慶柱
2
地圖上的《史記》(全六卷)
陳紹棣 主編
3
《光明的搖籃》
熊月之
資料來源: [4-5]  [7] 
優秀史學刊物獎(共20項)
序號
刊物名稱
優秀獎(10項)
1
《簡帛(集刊)》
2
《近代史研究》
3
《考古》
4
《歷史研究》
5
《清史研究》
6
《全球史評論(集刊)》
7
《史學集刊》
8
《史學理論研究》
9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0
《中國經濟史研究》
提名獎(10項)
1
《城市史研究(集刊)》
2
《當代中國史研究》
3
《法律史評論(集刊)》
4
《海洋史研究(集刊)》
5
《經濟社會史評論》
6
《考古學報》
7
《西域研究》
8
《形象史學(集刊)》
9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0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資料來源: [4-5]  [7] 
2023年12月20日,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大會暨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聯席會議2023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共有41部著作和20種刊物獲獎,其中優秀學術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提名獎19項;優秀普及讀物獎3項;優秀史學刊物獎優秀獎10項、提名獎10項。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