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梅花

(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長)

鎖定
郭梅花,女,1965年生,山西孝義人,我國著名剪紙藝術家。現任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長、山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副主席,兼任職於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從事民間藝術研究,又被聘為國家文化部、中國詩畫院特聘民俗藝術家。
曾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剪紙藝術博覽會與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山西省舉行個人剪紙藝術展第一人。榮獲中國“十大金剪刀”、“十大神剪”、 “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和“新中國剪紙藝術家”、“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
中文名
郭梅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5年
畢業院校
山西省職工文學院
職    業
剪紙藝術家
主要成就
榮獲中國“十大金剪刀”
“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
主要成就
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 展開
主要成就
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
山西省舉行個人剪紙藝術展第一人 收起
出生地
山西孝義
代表作品
一把酸棗
山西面食
黃土風情
山西民歌
山西特產 展開
代表作品
一把酸棗
山西面食
黃土風情
山西民歌
山西特產
煤的傳説 收起

郭梅花剪紙風格

繡荷包 繡荷包
剪紙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山西已有千年的歷史,逢年過節家家户户門上、窗上貼滿了各種代表吉祥喜慶的剪紙。生活習俗是促進剪紙發展的社會因素,同時又形成了豐富的剪紙內容和不同地域風格的剪紙流派。讀着郭梅花的剪紙作品,憑黃河水、黃土地養育的她,飛剪走紙,將自己的情思、才華和美好的心願都傾注在剪紙中,其剪紙作品具有粗獷豪放、樸實敦厚的氣質和性格。
從最初的剪窗花到後來的剪紙藝術創作,30多年來,郭梅花的剪紙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豪放簡潔、渾厚古樸風格。“我喜歡北方人粗獷的性格,而我的性格和剪紙也是粗獷的。”正是這份粗獷和古樸創造了新的剪紙藝術,她創作的《郭梅花剪紙藝術體育生肖》贏得了中國剪紙研究會秘書長陳竟教授的讚譽:“她以豐富的心智、想象和象徵思維,隨意運用擬人、誇張、簡化、添加、借代、類比、拼連、套嵌、裝飾等造型方法,創作出超出時空、比例、透視等限制的意念中的生肖運動藝術形象……”
郭梅花一直認為,“藝術其實是一種感覺,一種意識,它在你的大腦中閃現,於是我就用剪刀將這些想法、意念記錄了下來。山西剪紙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同時也影響着世界的民俗文化。”

郭梅花剪紙作品

郭梅花是一位創作精力旺盛且多產的剪紙藝術家。他常説:“拿起剪刀,我的心裏就踏實。”可見剪紙已融進她的血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也常思考一項課題:如何把一幅幅剪紙作品更好地保存,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的民族風格,在欣賞者的面前。經不斷努力試製,2005年初,她的剪紙作品《一把酸棗》、《山西面食》、《黃土風情》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2006年她的“故鄉情”剪紙藝術叢書《山西民歌》、《五台山遊》、《根在民間》、《山西特產》、《金剪之歌》、《煤的傳説》由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郭梅花生平詳述

劉雲山觀看郭梅花剪紙作品 劉雲山觀看郭梅花剪紙作品
梅花有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三十多年來,郭梅花就如同梅花一樣,在剪紙事業上從初生、開花、結子、成熟,逐漸成長為山西首屈一指的民間剪紙藝術家。她在省文藝大廈舉辦“個人剪紙藝術展”,將個人剪紙藝術搬上展廳,這在山西省內尚屬首次。
提起剪紙,很多人都能聯想起這樣的場景:兩鬢花白的大娘,盤腿坐在炕上,哼上小曲兒,手握剪刀,瞬間,一幅精美的“窗花”就出顯眼前。但是這位民間藝術家才到中年,她既優雅又時尚,就如原中國剪紙研究會會長靳之林所言:“誰能想到這麼多巧奪天工的剪紙作品竟然出自郭梅花之手,她真的是太年輕了。”

郭梅花剪紙情緣深

奧運福娃剪紙 奧運福娃剪紙
郭梅花 [1]  的家被一種濃郁的“鄉土風情”所包圍,各種各樣的剪紙貼在牆頭、玻璃上、傢俱上,只要家中有空地,她就將自己最滿意的剪紙掛在眼前,用她的話説:“我喜歡這些剪紙,望着它們我心裏踏實。”
生長在孝義鄉間的郭梅花,童年時深受媽媽的薰陶,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最初的煙燻剪紙,到後來的自我創作,在民間的土地上吮吸着剪紙藝術的精華;青年時期,郭梅花在孝義文化館學習,為了收集散落在鄉間的剪紙花樣,走遍了孝義的每一個村落,豐富了她創作的源泉;來到太原後,郭梅花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奉獻給了剪紙藝術,憑着一雙手、一把剪刀走遍天下 [2] 
作為一名錶現鄉土風情的藝術家,郭梅花雖然住在現代都市,但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記鄉間。為了繼承和發揚剪紙的民間風格,在她的剪紙作品中都保持着傳統的民間造型,有着豐富的民間生活氣息。

郭梅花剪紙背後事

奧運福娃剪紙 奧運福娃剪紙
從最初的剪窗花到後來的剪紙藝術創作,郭梅花的剪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豪放簡潔、渾厚古樸。郭梅花説:“在我的生活裏,剪紙就是一項藝術,它也是生活的一種濃縮。我希望用生活化的視覺展示剪紙的魅力,而生活也是我創作的源泉。很多時候,一個夢境也會對我的創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提及這個夢境,郭梅花津津樂道,“那是在2002年,我夢到兒時住過的那孔破舊的老窯洞,由於漏雨,漏痕在冬天就形成一團團白斑斑的鹼印子,像各種動物奔跑在窯壁上。姐弟們也饒有興趣地討論着,‘這像兔子在踢球,這像蛇在跳舞,這像馬在賽跑!’夢醒後,我迅速起牀繪圖,連夜就剪,這時候,一個個生肖動物真像有了活力,爭先恐後地從剪子下竄湧出來。然後,我就打算讓十二生肖從夢境裏走出來,都去參加奧運項目,讓他們踢足球、打籃球、騎自行車、舉重……給咱們國家多拿金牌。”
這就是郭梅花創作《郭梅花剪紙藝術體育生肖》背後的故事。那一刻,在郭梅花的眼神中,露出了孩子般的欣喜。

郭梅花剪展晉文化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
《根在民間》《山西特產》《山西民歌》《金剪之歌》《煤的傳説》《五台山遊》,這六本剪紙書籍組成的山西民風民俗系列叢書,充分展示了黃土地的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那麼為何郭梅花要致力於將小小的剪紙出版成書呢?“我需要用剪刀改善中國人對山西的印象。在山西,我們的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旅遊產品很薄弱,在現存的旅遊市場上,大家拿的都是南方人生產的禮品,絲毫沒有山西特色,所以我一直在考慮,能不能用山西剪紙擔負起傳播山西文化的重任,所以我一定要開創山西剪紙禮品書籍的局面。最終,這個夢想是在舞劇《一把酸棗》的負責人和導演張繼鋼的幫助下實現的,正是因為有了《一把酸棗》的剪紙作品才有了《山西民風民俗系列叢書》。”就是在郭梅花不斷探索“剪紙出書”的過程中,也成就了一項“國家專利”,據她介紹:“剪紙書的紙張統一用‘夾宣’製作,為了將剪紙書籍體現的藝術化,她利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尋找這樣的紙張,每天奔波在紙張批發市場,所以用此類紙張出書在全國來講還是首例,因此郭梅花的創意被國家科技部批為‘專利’”。

郭梅花剪紙塑奧運

文化是那麼的脆弱而微妙。時光流逝、環境變異、外來觀念影響,都能使它失去賴以依存的基礎。當我們搬進高樓,剪紙作為窗花的功用喪失了;當我們在來去匆匆的生活節奏中奮鬥掙扎時,連欣賞那幅小小窗花的悠然雅興也沒有了;當我們在城市喧囂中逐漸迷失自我時,那些傳統的文化印記又能做什麼呢?它們應當隨故人同歸塵土?
郭梅花説:“藝術其實是一種感覺,一種意識,它在你的大腦中閃現,於是我就用剪刀將這些想法、意念記錄了下來。山西剪紙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同時也影響着世界的民俗文化。我也知道剪紙技藝的珍貴性,因此也有很多人問我為何不將這門手藝傳承下來,但是我想趁自己年輕時,盡心搞創作,然後再去收徒弟。這也是我辦這次個人剪紙藝術展的初衷。”
郭梅花為了在個人作品展中體現剪紙的鄉土文化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她專門從鄉下收購了“高粱稈”,然後編製成“相框”,將剪紙貼在其中,同時,她還特意將農村曬糧食用的“藤條簸箕”、“鬥”搬上“大雅之堂”,只是為了更多地體現剪紙藝術的“原生態”之美。
郭梅花是個閒不住的人,在個人展結束後,她將繼續創作《中國曆屆百人冠軍剪紙藏書票》的作品,將在歷屆奧運會上獲獎的百位中國冠軍用剪紙的形式收錄成冊,不過,她最希望的還是能夠將這些剪紙作品親手送給運動史上的“英雄們”。
郭梅花精心創作的剪紙作品一一山西的“窯洞”、山西的“麪食”、山西的“戲曲”、山西的“民歌”,作為一名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希望用自己的剪刀來“剪出”山西文化的深厚內涵,但是在觀者眼中,她的剪紙作品讓人彷彿置身黃土高原,眼前莽莽蒼蒼、氣蕩腸回、思緒凝沉,陡然回到了歷史的深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