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曉東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鎖定
郭曉東,男,漢族,出生於1970年3月,福建霞浦人,現任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
中文名
郭曉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霞浦
出生日期
1970年3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中國哲學、經學
學術代表作
《春秋公羊學史》、《識仁與定性》
職    稱
教授

郭曉東人物經歷

2021年,享受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待遇。 [1] 
2013年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2013年7—8月,台灣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3] 
2009年7月—2010年1月,台灣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4] 
2007年5—6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5] 
2006年-2013年,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6] 
2000年-2006年,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講師。 [7]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8]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9]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福建省委黨校,助教。 [10]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學生。 [11] 
學術兼職:
中華孔子學會常務理事 [12] 
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13] 
中華朱子學會理事 [14]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秘書長 [15] 
上海儒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16]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客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華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17] 

郭曉東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春秋學、禮學、宋明理學。
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春秋》三傳學術通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9 [18]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董仲舒與何休對《春秋公羊傳》詮釋之比較研究”,2019,主持 [19] 
上海市社科辦特別委託項目:“現代儒學研究”,2018,主持 [20]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明理學史新編”,2017,子課題負責人 [21] 
上海市教委科創重大項目:“宋代《中庸》詮釋研究”,2012,主持 [22] 

郭曉東主要成果

著作:
《春秋公羊學史》(與曾亦合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23] 
《戴氏論語注小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24] 
《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台北:台灣大學出版社,2011年。 [25] 
《宋明理學》(與曾亦合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26] 
《識仁與定性》,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27] 
論文:
《在經學與史學之間:朱子〈春秋〉觀的再檢討》,《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2期。 [28]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別解》(第一作者),《道德與文明》,2020年第2期。 [29] 
《因小學之成以進乎大學之始:淺談朱子之小學對其〈大學〉工夫的意義》,《中國哲學史》,2019年第4期。 [30] 
《論宋翔鳳戴望對〈公羊〉太平世的不同理解》,《社會科學輯刊》,2019年第1期。 [31] 
《論陳立對〈春秋〉王魯説的發揮》,《同濟學報》,2019年第4期。 [32] 
《維新與守舊之爭:論〈春秋董氏學〉與〈春秋繁露義證〉對董仲舒的不同詮釋》,《現代儒學》第三輯,2018。 [33] 
《王陽明〈春秋〉學管窺》,《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34] 
《“氣”是否具有道德意義?論朱子對孟子“浩然之氣”的解讀》,《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3輯,2016。 [35] 
《宋翔鳳公羊思想述微》,《雲南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36] 
《程門〈中庸〉學之別傳:簡論郭忠孝之〈中庸〉詮釋》,《退溪學報》,2016年12月。 [37] 
《宋儒中庸學之濫觴:從經學史與道學史的視角看胡瑗的中庸詮釋》,《湖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38] 
《從春秋公羊學的夷夏之辨看儒家的民族關係理論》,《跨文化對話》第30輯,三聯書店,2013年2月。 [39] 
《述何與申何——論徐彥〈公羊疏〉對何休之“例”的闡述與發揮》,《哲學門》第27輯,2013年9月。 [40] 
《氣質與氣質之性:論陳淳對朱子的紹述及其與朱子之異趣》,《雲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41] 
《論朱子對〈中庸〉“致曲”的詮釋》,《湖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42] 
《親親與尊尊:先秦儒家對父母服三年之喪禮意解讀的再檢討》,《雲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43] 
《論司馬光的中和學説及其在道學史上的意義與侷限》,《陝西師大學報》,2010年第4期。 [44] 
《論司馬光對〈中庸〉“性”與“誠”的詮釋:從經學史與道學史的雙重脈絡考察》,《復旦學報》,2010年第5期。 [45] 
《從“性”“氣”關係看張、程工夫論之異同》,《台灣東亞文明研究集刊》,2009年第2期。 [46] 
《道學譜系下的張橫渠氣論研究》,《復旦學報》,2006年第5期。 [47] 
《生之謂性與天命之謂性:程明道性論研究》,《復旦學報》,2004年第1期。 [48] 
《論朱子在對〈中庸〉詮釋過程中受呂與叔的影響及其對呂氏之批評》,《中國學術》第13輯,2003。 [49] 
《善與至善:論朱子對〈大學〉闡釋的一個向度》,《台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 [50] 
《〈定性書〉研究二題》,《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9期,2001。 [51] 
《致良知與隨處體認天理:王陽明與湛若水哲學比較研究》,《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4期。 [52] 
獎項:
論文《生之謂性與天命之謂性:程明道性論研究》,獲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2006); [53] 
著作《春秋公羊學史》(第二作者),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一等獎(2018);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獎(2020); [54] 
課程建設“直面經典:探錄哲學訓練新途徑”,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團體成員,2013),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團體成員,2014); [55] 
課程建設“哲學課程體系中的國學方向建設”,獲復旦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團體成員,2017)。 [56] 
開設課程:
“《春秋》三傳選讀”,本科生通識教育核心課程 [57] 
“國學通論”,本科生專業課 [58] 
“公羊傳”,本科生專業課 [59] 
“漢晉隋唐哲學”,本科生專業課 [60] 
“《四書章句集註》導讀”,研究生課程 [61] 
“漢代哲學原著選讀”,博士生課程 [62] 
“經學原著選讀”,博士生課程 [6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